莊王在戎輅之上,親自執桴,鳴鼓督戰,越椒遠遠望見,飛車直奔莊王,彎著勁弓,一箭射來,那枝箭直飛過車轅,剛剛中在鼓架之上,駭得莊王連鼓槌掉下車來,莊王急教避箭,左右各將大笠前遮,越椒又復一箭,恰恰的把左笠射個對穿。 莊王且教回車,鳴金收兵,越椒奮勇趕來,卻得右軍大將公子側、左軍大將公子嬰齊,兩軍一齊殺到,越椒方退。 樂伯、潘尪聞金聲,亦棄陣而回。 楚軍頗有損折,退至皇滸下寨,取越椒箭視之,其長半倍於他箭,鸛翎為羽,豹齒為鏃,鋒利非常,左右傳觀,無不吐舌。 至夜,莊王自出巡營,聞營中軍卒,三三五五相聚,都說:「鬥令尹神箭可畏,難以取勝。 」莊王乃使人謬言于眾曰:「昔先君文王之世,聞戎蠻造箭最利,使人問之,戎蠻乃獻箭樣二枝,名‘透骨風',藏於太廟,為越椒所竊得,今盡于兩射矣,不必慮也,明日當破之。 」眾心始定。 莊王乃下令退兵隨國,揚言:「欲起漢東諸國之眾,以討鬥氏。 」蘇從曰:「強敵在前,一退必為所乘,王失計矣。 」公子側曰:「此王之謬言耳,吾等入見,必別有處分。 」乃與公子嬰齊夜見莊王,莊王曰:「逆椒勢鋭,可計取,不可力敵也。 」吩咐二 將,如此恁般,埋伏預備,二將領計去了。 次早鷄鳴,莊王引大軍退走,越椒探聽得實,率眾來追。 楚軍兼程疾走,已過竟陵而北,越椒一日一夜,行二百餘里,至清河橋,楚軍在橋北晨炊,望見追兵來到,充其釜爨而遁,越椒令曰:「擒了楚王,方許朝餐。 」眾人勞困之後,又忍著饑餓,勉強前進,追及後隊潘尪之軍。 潘尪立於車中,謂越椒曰:「吾子志在取王,何不速馳?」越椒信為好語,乃舍潘尪,前馳六十里,至青山遇楚將熊負覊,問:「楚王安在?」負覊曰:「王尚未至也。 」越椒心疑,謂負覊曰:「子肯為我伺王,如得國當與子分治。 」負覊曰:「吾觀子眾饑困,且飽食,乃可戰耳。 」越椒以為然,乃停車治爨,爨尚未熟,只見公子側、公子嬰齊兩路軍殺到,越椒之軍不能復戰,只得南走,回至清河橋。 橋已拆斷。 原來楚莊王親自引兵,伏于橋之左右,只等越椒過去,便將橋樑拆斷,絶其歸路。 越椒大驚,吩咐左右測水深淺,欲為渡河之計,只見隔河一聲炮響,楚軍于河畔大叫:「樂伯在此,逆椒速速下馬受縛!」越椒大怒,命隔河放箭。 樂伯軍中有一小校,精於射藝,姓養名繇基,軍中稱為神箭養叔,自請于樂伯,願與越椒較射,乃立於河口大叫曰:「河闊如此,箭何能及?聞令尹善射,吾當與比較高低,可立於橋堵之上,各射三矢,死生聽命!」越椒問曰:「汝何人也?」應曰:「吾乃樂將軍部下小將養繇基也!」越椒欺其無名,乃曰:「汝要與我比箭,須讓我先射三矢!」養繇基曰:「莫說三矢,就射百矢,吾何懼哉?躲閃的不算好漢!」乃各約住後隊,分立於橋堵之南北。 越椒輓弓先發一箭,恨不得將養繇基連頭帶腦射下河來,誰知「忙者不會,會者不忙」,養繇基見箭來,將弓梢一撥,那箭早落在水中。 高叫:「快射,快射!」 越椒又將第二箭搭上弓弦,覷得親切,嗖的發來。 養繇基將身一蹲,那枝箭從頭而過,越椒叫曰:「你說不許躲閃,如何蹲身躲箭?非丈夫也!」 繇基答曰:「你還有一箭,吾今不躲,你若這箭不中,須還我射來!」 越椒想道:「他若不躲閃,這枝箭管情射著!」便取第三枝箭,端端正正的射去,叫聲:「著了!」養繇基兩腳站定,並不轉動,箭到之時,張開大口,剛剛的將箭鏃咬住。 越椒三箭都不中,心下早已著慌,只是大丈夫出言在前,不好失信,乃叫道:「讓你也射三箭,若射不著,還當我射!」養繇基笑曰:「要三箭方射著你,便是初學了。 我只須一箭,管教你性命遭於我手!」越椒曰:「你口出大言,必有些本事,好歹由你射來!」心下想道:「那裡一箭便射得正中?若一箭不中,我便喝住他!」大著膽由他射出。 誰知養繇基的箭,百發百中,那時養繇基取箭在手,叫一聲:「令尹看射!」虛把弓拽一拽,卻不曾放箭。 越椒聽得弓弦響,只說箭來,將身往左一閃,養繇基曰:「箭還在我手,不曾上弓,講過‘躲閃的,不算好漢!'你如何又閃去?」越椒曰:「怕人躲閃的,也不算會射!」繇基又虛把弓弦拽響,越椒又往右一閃。 養繇基乘他那一閃時,接手放一箭來,鬥越椒不知箭到,躲閃不及,這箭直貫其腦。 可憐好個鬥越椒,做了楚國數年令尹,今日死於小將養繇基的一箭之下。 髯仙有詩云: 人生知足最為良,令尹貪心又想王。 神箭將軍聊試技,越椒已在隔橋亡。 鬥家軍已自饑困,看見主將中箭,慌得四散奔走。 楚將公子側、公子嬰齊分路追逐,殺得屍同山積,血染河紅。 越椒子鬥賁皇,逃奔晉國,晉侯用為大夫,食邑于苗,謂之苗賁皇。 莊王已獲全勝,傳令班師,有被擒者,即于軍前斬首。 凱歌還於郢都,將鬥氏宗族,不拘大小,盡行斬首。 只有鬥班之子,名曰克黃,官拜箴尹,是時莊王遣使行聘齊,秦二國,鬥克黃領命使齊,歸及宋國,聞越椒作亂之事,左右曰:「不可入矣!」克黃曰:「君,猶天也,天命其可棄乎?」命馳入郢都。 第157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東周列國誌》
第157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