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三摩中,諸善男子,堅凝正心,魔不得便。 窮生類本,觀彼幽清,常擾動元,于知見中,生計度者,是人墜入,四種顛倒,不死矯亂,遍計虛論。 一者、是人,觀變化元,見遷流處,名之為變。 見相續處,名之為恆。 見所見處,名之為生。 不見見處,名之為滅。 相續之因,性不斷處,名之為增。 正相續中,中所離處,名之為減。 各各生處,名之為有。 互互亡處,名之為無。 以理都觀,用心別見。 有求法人,來問其義,答言我今,亦生亦滅,亦有亦無,亦增亦減,于一切時,皆亂其語,令彼前人遺失章句。 二者、是人,諦觀其心,互互無處,因無得證,有人來問,唯答一字,但言其無,除無之餘,無所言說。 三者、是人,諦觀其心,各各有處,因有得證,有人來問,唯答一字,但言其是。 除是之餘,無所言說。 四者、是人,有無俱見,其境枝故,其心亦亂,有人來問,答言亦有,即是亦無,亦無之中,不是亦有,一切矯亂,無容窮詰。 由此計度,矯亂虛無,墮落外道,惑菩提性。 是則名為,第五外道,四顛倒性,不死矯亂,遍計虛論。 又三摩中,諸善男子,堅凝正心,魔不得便,窮生類本,觀彼幽清,常擾動元,於無盡流,生計度者,是人墜入,死後有相,發心顛倒。 或自固身,雲色是我。 或見我圓,含遍國土,雲我有色。 或彼前緣,隨我回覆;雲色屬我。 或復我依,行中相續,雲我在色。 皆計度言,死後有相,如是循環,有十六相。 從此或計,畢竟煩惱,畢竟菩提,兩性並驅,各不相觸。 由此計度,死後有故,墮落外道,惑菩提性,是則名為第六外道,立五陰中,死後有相,心顛倒論。 又三摩中,諸善男子,堅凝正心,魔不得便。 窮生類本,觀彼幽清,常擾動元,于先除滅,色受想中,生計度者。 是人墜入,死後無相,發心顛倒。 見其色滅,形無所因;觀其想滅,心無所繫,知其受滅,無復連綴,陰性銷散,縱有生理,而無受想,與草木同。 此質現前,猶不可得,死後雲何,更有諸相?因之勘校,死後相無,如是循環,有八無相。 從此或計,涅槃因果,一切皆空,徒有名字,究竟斷滅。 由此計度,死後無故,墮落外道,惑菩提性。 是則名為,第七外道,立五陰中,死後無相,心顛倒論。 又三摩中,諸善男子,堅凝正心,魔不得便,窮生類本,觀彼幽清,常擾動元,於行存中,兼受想滅,雙計有無,自體相破,是人墜入,死後俱非,起顛倒論。 色受想中,見有非有,行遷流內,觀無不無。 如是循環,窮盡陰界,八俱非相,隨得一緣,皆言死後,有相無相。 又計諸行,性遷訛故,心發通悟,有無俱非,虛實失措。 由此計度,死後俱非,後際昏瞢,無可道故,墮落外道,惑菩提性。 是則名為,第八外道,立五陰中。 死後俱非,心顛倒論。 又三摩中,諸善男子,堅凝正心,魔不得便。 窮生類本,觀彼幽清,常擾動元,于後後無,生計度者,是人墜入,七斷滅論。 或計身滅,或欲盡滅,或苦盡滅。 或極樂滅,或極舍滅。 如是循環,窮盡七際,現前銷滅,滅已無復。 由此計度,死後斷滅,墮落外道,惑菩提性,是則名為,第九外道,立五陰中,死後斷滅,心顛倒論。 又三摩中,諸善男子,堅凝正心,魔不得便,窮生類本,觀彼幽清,常擾動元,于後後有,生計度者,是人墜入,五涅槃論。 或以欲界,為正轉依,觀見圓明,生愛慕故;或以初禪,性無憂故;或以二禪,心無苦故;或以三禪,極悅隨故;或以四禪,苦樂二亡,不受輪迴,生滅性故。 迷有漏天,作無為解,五處安隱,為勝淨依,如是循環,五處究竟。 由此計度,五現涅槃,墮落外道,惑菩提性,是則名為,第十外道,立五陰中,五現涅槃,心顛倒論。 阿難!如是十種,禪那狂解,皆是行陰,用心交互,故現斯悟。 眾生頑迷,不自忖量,逢此現前,以迷為解,自言登聖,大妄語成,墮無間獄。 汝等必須,將如來語,於我滅後,傳示末法,遍令眾生,覺了斯義,無令心魔,自起深孽,保持覆護,銷息邪見。 教其身心,開覺真義,於無上道,不遭枝歧,勿令心祈,得少為足,作大覺王,清淨標指。 阿難!彼善男子,修三摩地,行陰盡者,諸世間性,幽清擾動,同分生機,縧然隳裂,沈細綱紐,補特伽羅,酬業深脈,感應懸絶。 于涅槃天,將大明悟,如鷄後鳴,瞻顧東方,已有精色。 六根虛靜,無復馳逸,內外湛明,入無所入。 深達十方,十二種類,受命元由;觀由執元,諸類不召,于十方界,已獲其同;精色不沈,發現幽秘。 此則名為,識陰區宇。 若于群召,已獲同中,銷磨六門,合開成就,見、聞通鄰,互用清淨。 十方世界,及與身心,如吠琉璃,內外明徹,名識陰盡。 是人則能,超越命濁。 觀其所由,罔象虛無,顛倒妄想,以為其本。 阿難當知:是善男子,窮諸行空,于識還元,已滅生滅,而于寂滅,精妙未圓。 能令己身,根隔合開,亦與十方,諸類通覺,覺知通曶,能入圓元。 若于所歸,立真常因,生勝解者,是人則墮,因所因執,娑毗迦羅,所歸冥諦,成其伴侶,迷佛菩提,亡失知見。 是名第一,立所得心,成所歸果,違遠圓通,背涅槃城,生外道種。 第41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楞嚴經》
第41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