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者觸報,招引惡果此觸業交,則臨終時,先見大山,四面來合,無復出路。 亡者神識,見大鐵城,火蛇、火狗、虎、狼、獅子,牛頭獄卒,馬頭羅剎,手執鎗茅,驅入城門,向無間獄。 發明二相:一者合觸,合山逼體,骨肉血潰;二者離觸,刀劍觸身,心肝屠裂。 如是合觸。 歷觸:則能為道為觀、為廳、為案。 歷見:則能為燒、為爇;歷聽:則能為撞、為擊、為剚、為射。 歷息:則能為括、為袋、為考、為縛;歷嘗:則能為耕、為鉗、為斬、為截;歷思:則能為墜、為飛、為煎為炙。 六者思報,招引惡果:此思業交,則臨終時,先見惡風吹壞國土。 亡者神識,被吹上空,旋落乘風,墮無間獄。 發明二相:一者不覺,迷極則荒,奔走不息;二者不迷,覺知則苦,無量煎燒,痛深難忍。 如是邪思,結思:則能為方、為所;結見:則能為鑒為證;結聽:則能為大合石、為冰為霜、為土為霧;結息:則能為大火車、火船、火檻;結嘗:則能為大叫喚、為悔、為泣;結觸:則能為大、為小,為一日中,萬生萬死,為偃為仰。 阿難!是名地獄十因六果,皆是眾生,迷妄所造。 若諸眾生惡業同造,入阿鼻獄,受無量苦,經無量劫。 六根各造,及彼所作,兼境兼根,是人則入八無間獄。 身、口、意三。 作殺盜淫。 是人則入十八地獄。 三業不兼中間或為一殺一盜,是人則入三十六地獄。 見見一根,單犯一業,是人則入,一百八地獄。 由是眾生,別作別造,于世界中,入同分地,妄想發生,非本來有。 複次,阿難!是諸眾生,非破律儀,犯菩薩戒,毀佛涅槃,諸餘雜業,歷劫燒然,後還罪畢,受諸鬼形。 若于本因,貪物為罪,是人罪畢,遇物成形,名為怪鬼。 貪色為罪,是人罪畢,遇風成形,名為魃鬼。 貪惑為罪,是人罪畢,遇畜成形,名為魅鬼。 貪恨為罪,是人罪畢,遇蟲成形,名蠱毒鬼。 貪憶為罪,是人罪畢,遇衰成形,名為癘鬼。 貪傲為罪,是人罪畢,遇氣成形,名為餓鬼。 貪罔為罪,是人罪畢,遇幽為形,名為魘鬼。 貪明為罪,是人罪畢,遇精為形,名魍魎鬼。 貪成為罪,是人罪畢,遇明為形,名役使鬼。 貪黨為罪,是人罪畢,遇人為形,名傳送鬼。 阿難!是人皆以純情墜落業火燒乾,上出為鬼。 此等皆是自妄想業之所招引,若悟菩提,則妙圓明,本無所有。 複次,阿難!鬼業既盡,則情與想,二俱成空,方于世間,與元負人,怨對相值,身為畜生,酬其宿債。 物怪之鬼,物銷報盡,生於世間,多為梟類。 風魃之鬼,風銷報盡,生於世間,多為咎徵, 一切異類。 畜魅之鬼,畜死報盡,生於世間,多為狐類。 蟲蠱之鬼,蠱滅報盡,生於世間,多為毒類。 衰癘之鬼,衰窮報盡,生於世間,多為蛔類。 受氣之鬼,氣銷報盡,生於世間,多為食類。 綿幽之鬼,幽銷報盡,生於世間,多為服類。 和精之鬼,和銷報盡,生於世間,多為應類。 明靈之鬼,明滅報盡,生於世間,多為休徵。 一切諸類。 依人之鬼,人亡報盡,生於世間,多為循類。 阿難!是等皆以業火乾枯,酬其宿債,傍為畜生。 此等亦皆自虛妄業之所招引,若悟菩提,則此妄緣,本無所有。 如汝所言:寶蓮香等,及琉璃王,善星比丘,如是惡業,本自發明。 非從天降,亦非地出,亦非人與。 自妄所招,還自來受。 菩提心中,皆為浮虛,妄想凝結。 複次,阿難!從是畜生,酬償先債,若彼酬者,分越所酬,此等眾生,還復為人,反徵其剩。 如彼有力,兼有福德,則於人中,不捨人身,酬還彼力,若無福者,還為畜生,償彼余直。 阿難當知:若用錢物,或役其力,償足自停。 如于中間,殺彼身命,或食其肉,如是乃至,經微塵劫,相食相誅,猶如轉輪,互為高下,無有休息。 除奢摩他及佛出世,不可停寢。 汝今應知:彼梟倫者,酬足復形,生人道中,參合頑類。 彼咎徵者,酬足復形,生人道中,參合異類。 彼狐倫者,酬足復形,生人道中,參于庸類。 彼毒倫者,酬足復形,生人道中,參合狠類。 彼蛔倫者,酬足復形,生人道中,參合微類。 彼食倫者,酬足復形,生人道中,參合柔類。 彼服倫者,酬足復形,生人道中,參合勞類。 彼應倫者,酬足復形,生人道中,參于文類。 彼休徵者,酬足復形,生人道中,參合明類。 彼諸循倫,酬足復形,生人道中,參于達類。 阿難!是等皆以宿債畢酬,復形人道皆無始來,業計顛倒,相生相殺,不遇如來,不聞正法,于塵勞中,法爾輪轉,此輩名為,可憐愍者。 阿難!復有從人,不依正覺,修三摩地,別修妄念,存想固形,游于山林人不及處,有十種仙。 阿難!彼諸眾生,堅固服餌,而不休息,食道圓成,名地行仙。 堅固草木,而不休息,藥道圓成,名飛行仙。 堅固金石,而不休息,化道圓成,名遊行仙。 堅固動止,而不休息,氣精圓成,名空行仙。 堅固津液,而不休息,潤德圓成,名天行仙。 堅固精色,而不休息,吸粹圓成,名通行仙。 堅固咒禁,而不休息,術法圓成,名道行仙。 堅固思念,而不休息,思憶圓成,名照行仙。 堅固交遘,而不休息,感應圓成,名精行仙。 堅固變化,而不休息,覺悟圓成,名絶行仙。 第34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楞嚴經》
第34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