夫觀逐者于其反也,而觀行者于其終也。 故舜放弟,周公殺兄,猶之為仁也;文公樹米,曾子架羊,猶之為知也。 當今之世,醜必托善以自為解,邪必蒙正以自為闢。 游不論國,仕不擇官,行不闢污,曰伊尹之道也;分別爭財,親戚兄弟構怨,骨肉相賊,曰周公之義也;行無廉恥,辱而不死,曰管子之趨也;行貨賂,趣勢門,立私廢公,比周而取容,曰孔子之術也。 此使君子小人,紛然淆亂,莫知其是非者也。 故百川併流,不注海者不為川谷;趨行蹐馳,不歸善者不為君子。 故善言歸乎可行,善行歸乎仁義。 田子方、段干木輕爵祿而重其身,不以欲傷生,不以利累形,李克竭股肱之力,領理百官,輯穆萬民,使其君生無廢事,死無遺憂,此異行而歸於善者。 張儀、蘇秦家無常居,身無定君,約從衡之事,為傾覆之謀,濁亂天下,撓滑諸侯,使百姓不遑啟居,或從或橫,或合眾弱,或輔富強,此異行而歸於醜者也。 故君子之過也,猶日月之蝕,何害于明!小人之可也,猶狗之晝吠,鴟之夜見,何益於善!夫知者不妄發,擇善而為之,計義而行之,故事成而功足賴也,身死而名足稱也。 雖有知能,必以仁義為之本,然後可立也,知能蹐馳,百事並行。 聖人一以仁義為之準繩,中之者謂之君子,弗中者謂之小人。 君子雖死亡,其名不滅;小人雖得勢,其罪不除。 使人左據天下之圖而右刎喉,愚者不為也,身貴于天下也。 死君親之難,視死若歸,義重於身也。 天下,大利也,比之身則小;身之重也,比之義則輕;義所全也。 《詩》曰:「愷悌君子,求福不回。 」言以信義為準繩也。 欲成霸王之業者,必得勝者也;能得勝者,必強者也;能強者,必用人力者也;能用人力者,必得人心者也;能得人心者,必自得者也。 故心者,身之本也;身者,國之本也。 未有得己而失人者也,未有失己而得人者也。 故為治之本,務在寧民;寧民之本,在於足用;足用之本,在於勿奪時;勿奪時之本,在於省事;省事之本,在於節用;節用之本,在於反性。 未有能搖其本而靜其末,濁其源而清其流者也。 故知性之情者,不務性之所無以為;知命之情者,不憂命之所無奈何。 故不高宮室者,非愛木也;不大鐘鼎者,非愛金也。 直行性命之情,而制度可以為萬民儀。 今目悅五色,口嚼滋味,耳淫五聲,七竅交爭以害其性,日引邪慾而澆其身夫調,身弗能治,奈天下何!故自養得其節,則養民得其心矣。 所謂有天下者,非謂其履勢位,受傳籍,稱尊號也,言運天下之力,而得天下之心。 紂之地,左東海,右流沙,前交趾,後幽都,師起容關,至浦水,士億有餘萬,然皆倒矢而射,傍戟而戰。 武王左操黃鉞,右執白旄以麾之,則瓦解而走,遂土崩而下。 紂有南面之名,而無一人之德,此失天下也。 故桀、紂不為王,湯、武不為放。 周處酆鎬之地,方不過百里,而誓紂牧之野,入據殷國,朝成湯之廟,表商容之閭,封比干之墓,解箕子之囚。 乃折桴毀鼓,偃五兵,縱牛馬,搢笏而朝天下,百姓歌謳而樂之,諸侯執禽而朝之,得民心也。 闔閭伐楚,五戰入郢,燒高府之粟,破九龍之鐘,鞭荊平王之墓,舍昭王之宮,昭王奔隨,百姓父兄攜幼扶老而隨之,乃相率而為致勇之寇,皆方命奮臂而為之鬥。 當此之時,無將卒以行列之,各致其死,卻吳兵,復楚地。 靈王作章華之台,發乾溪之役,外內搔動,百姓罷敝,棄疾乘民之怨而立公子比。 百姓放臂而去之,餓于乾溪,食莽飲水,枕塊而死。 楚國山川不變,土地不易,民性不殊,昭王則相率而殉之,靈王則倍畔而去之,得民之與失民也。 故天子得道,守在四夷;天子失道,守在諸侯。 諸侯得道,守在四鄰;諸侯失道,守在四境。 故湯處亳七十里,文王處酆百里,皆令行禁止於天下。 周之衰也,戎伐凡伯于楚丘以歸。 故得道則以百里之地令于諸侯,失道則以天下之大畏于冀州。 故曰:無恃其不吾奪也,恃吾不可奪。 行可奪之道,而非篡弒之行,無益於持天下矣。 第81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淮南子》
第81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