夫射,儀度不得,則格的不中;驥,一節不用,而千里不至。 夫戰而不勝者,非鼓之日也,素行無刑久矣。 故得道之兵,車不發軔,騎不被鞍,鼓不振塵,旗不解卷,甲不離矢,刃不嘗血,朝不易位,賈不去肆,農不離野。 招義而責之,大國必朝,小城必下。 因民之慾,乘民之力,而為之去殘除賊也。 故同利相死,同情相成,同欲相助。 順道而動,天下為向;因民而慮,天下為鬥。 獵者逐禽,車馳人趨,各盡其力,無刑罰之威,而相為斥要遮者,同所利也;同舟而濟于江,卒遇風波,百族之子,捷捽招杼船,若左右手,不以相德,其憂同也。 故明王之用兵也,為天下除害,而與萬民共享其利。 民之為用,猶子之為父,弟之為兄。 威之所加,若崩山決塘,敵孰敢當!故善用兵者,用其自為用也;不能用兵者,用其為己用也。 用其自為用,則天下莫不可用也;用其為己用,所得者鮮矣。 兵有三詆,治國家,理境內,行仁義,布德惠,立正法,塞邪隧,群臣親附,百姓和輯,上下一心,君臣同力,諸侯服其威,而四方懷其德。 修政廟堂之上,而折衝千里之外,拱揖指撝,而天下響應,此用兵之上也。 地廣民眾,主賢將忠,國富兵強,約束信,號令明,兩軍相當,鼓錞相望,未至兵交接刃,而敵奔亡,此用兵之次也。 知土地之宜,習險隘之利,明奇正之變,察行陳解贖之數,維枹綰而鼓之,白刃合,流矢接,涉血屬腸,輿死扶傷,流血千里,暴骸盈場,乃以決勝,此用兵之下也。 今夫天下皆知事治其末,而莫知務修其本,釋其根而樹其枝也。 夫兵之所以佐勝者眾,而所以必勝者寡。 甲堅兵利,車固馬良,畜積給足,士卒殷軫,此軍之大資也,而勝亡焉。 明於星辰日月之運,刑德奇賌之數,背鄉左右之便,此戰之助也,而全亡焉。 良將之所以必勝者,恆有不原之智,不道之道,難以眾同也。 夫論除謹,動靜時,吏卒辨,兵甲治,正行伍,連什伯,明鼓旗,此尉之官也。 前後知險易,見敵知難易,發斥不忘遺,此候之官也。 隧路亟,行輜治,賦丈均,處軍輯,井灶通,此司空之官也。 收藏於後,遷舍不離,無淫輿,無遺輜,此輿之官也。 凡此五官之於將也,猶身之有股肱手足也。 必擇其人,技能其才,使官勝其任,人能其事。 告之以政,申之以令,使之若虎豹之有爪牙,飛鳥之有六翮,莫不為用。 然皆佐勝之具也,非所以必勝也。 兵之勝敗,本在於政。 政勝其民,下附其上,則兵強矣;民勝其政,下畔其上,則兵弱矣。 故德義足以懷天下之民,事業足以當天下之急,選舉足以得賢士之心,謀慮足以知強弱之勢,此必勝之本也。 地廣人眾,不足以為強;堅甲利兵,不足以為勝;高城深池,不足以為固;嚴令繁刑,不足以為威。 為存政者,雖小必存;為亡政者,雖大必亡。 昔者楚人地,南卷沅、湘,北繞潁、泗,西包巴、蜀,東裹郯、邳,潁、汝以為洫,江、漢以為池,垣之以鄧林,綿之以方城,山高尋雲,溪肆無景,地利形便,卒民勇敢。 蛟革犀兕,以為甲冑,修鎩短鏦,齊為前行,積弩陪後,錯車衛旁,疾如錐矢,合如雷電,解如風雨。 然而兵殆于垂沙,眾破于柏舉。 楚國之強,大地計眾,中分天下,然懷王北畏孟嘗君,背社稷之守,而委身強秦,兵挫地削,身死不還。 二世皇帝,勢為天子,富有天下。 人跡所至,舟楫所通,莫不為郡縣,然縱耳目之慾,窮侈靡之變,不顧百姓之饑寒窮匱也。 興萬乘之駕,而作阿房之宮,發閭左之戍,收太半之賦,百姓之隨逮肆刑,輓輅首路死者,一旦不知千萬之數。 天下敖然若焦熱,傾然若苦烈,上下不相寧,吏民不相憀。 戍卒陳勝,興于大澤,攘臂袒右,稱為大楚,而天下響應。 當此之時,非有牢甲利兵,勁弩強衝也,伐棘棗而為矜,周錐鑿而為刃,剡摲筡,奮儋,以當修戟強弩,攻城略地,莫不降下,天下為之麋沸螘動,雲徹席捲,方數千里。 勢位至賤,而器械甚不利,然一人唱而天下應之者,積怨在於民也。 武王伐紂,東面而迎歲,至汜而水,至共頭而墜,彗星出而授殷人其柄。 當戰之時,十日亂於上,風雨擊于中,然而前無蹈難之賞,而後無遁北之刑,白刃不畢拔而天下得矣。 是故善守者無與禦,而善戰者無與鬥,明於禁舍開塞之道,乘時勢,因民欲,而取天下。 故善為政者積其德,善用兵者畜其怒;德積而民可用,怒畜而威可立也。 故文之所以加者淺,則勢之所勝者小;德之所施者博,而威之所制者廣;威之所制者廣,則我強而敵弱矣。 故善用兵者,先弱敵而後戰者也,故費不半而功自倍也。 湯之地方七十里而王者,修德也;智伯有千里之地而亡者,窮武也。 故千乘之國,行文德者王;萬乘之國,好用兵者亡。 故全兵先勝而後戰,敗兵先戰而後求勝。 德均則眾者勝寡,力敵則智者勝愚,智侔則有數者禽無數。 凡用兵者,必先自廟戰。 主孰賢?將孰能?民孰附?國孰治?蓄積孰多?士卒孰精?甲兵孰利?器備孰便?故運籌于廟堂之上,而決勝乎千里之外矣。 第57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淮南子》
第57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