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學曰:「古者之賦稅於民也,因其所工,不求所拙。 農人納其獲,女工效其功。 今釋其所有,責其所無。 百姓賤賣貨物,以便上求。 間者,郡國或令民作布絮,吏恣留難,與之為市。 吏之所入,非獨齊、阿之縑,蜀、漢之布也,亦民間之所為耳。 行奸賣平,農民重苦,女工再稅,未見輸之均也。 縣官猥發,闔門擅市,則萬物幷收。 萬物幷收,則物騰躍。 騰躍,則商賈侔利。 自市,則吏容奸。 豪吏富商積貨儲物以待其急,輕賈奸吏收賤以取貴,未見準之平也。 蓋古之均輸,所以齊勞逸而便貢輸,非以為利而賈萬物也。 」 力耕第二 大夫曰:「王者塞天財,禁關市,執準守時,以輕重禦民。 豐年歲登,則儲積以備乏絶;凶年惡歲,則行幣物;流有餘而調不足也。 昔禹水湯旱,百姓匱乏,或相假以接衣食。 禹以歷山之金,湯以莊山之銅,鑄幣以贖其民,而天下稱仁。 往者財用不足,戰士或不得祿,而山東被災,齊、趙大饑,賴均輸之畜,倉廩之積,戰士以奉,饑民以賑。 故均輸之物,府庫之財,非所以賈萬民而專奉兵師之用,亦所以賑睏乏而備水旱之災也。 」 文學曰:「古者,十一而稅,澤梁以時入而無禁,黎民咸被南畝而不失其務。 故三年耕而余一年之蓄,九年耕有三年之蓄。 此禹、湯所以備水旱而安百姓也。 草萊不闢,田疇不治,雖擅山海之財,通百末之利,猶不能贍也。 是以古者尚力務本而種樹繁,躬耕趣時而衣食足,雖累凶年而人不病也。 故衣食者民之本,稼穡者民之務也。 二者修,則國富而民安也。 詩云:『百室盈止,婦子寧止』也。 」 大夫曰:「賢聖治家非一寶,富國非一道。 昔管仲以權譎霸,而紀氏以強本亡。 使治家養生必于農,則舜不甄陶而伊尹不為庖。 故善為國者,天下之下我高,天下之輕我重。 以末易其本,以虛蕩其實。 今山澤之財,均輸之藏,所以禦輕重而役諸侯也。 汝、漢之金,纖微之貢,所以誘外國而釣胡、羌之寶也。 夫中國一端之縵,得匈奴累金之物,而損敵國之用。 是以騾驢馲駝,銜尾入塞,驒騱騵馬,盡為我畜,鼲貂狐貉,采旃文罽,充于內府,而璧玉珊瑚琉璃,咸為國之寶。 是則外國之物內流,而利不外泄也。 異物內流則國用饒,利不外泄則民用給矣。 詩曰:『百室盈止,婦子寧止。 』」 文學曰:「古者,商通物而不豫,工致牢而不偽。 故君子耕稼田魚,其實一也。 商則長詐,工則飾罵,內懷窺窬而心不怍,是以薄夫欺而敦夫薄。 昔桀女樂充宮室,文綉衣裳,故伊尹高逝游薄,而女樂終廢其國。 今騾驢之用,不中牛馬之功,鼲貂旃罽,不益錦綈之實。 美玉珊瑚出於崑山,珠璣犀象出於桂林,此距漢萬有餘裡。 計耕桑之功,資財之費,是一物而售百倍其價也,一揖而中萬鐘之粟也。 夫上好珍怪,則淫服下流,貴遠方之物,則貨財外充。 是以王者不珍無用以節其民,不愛奇貨以富其國。 故理民之道,在於節用尚本,分土井田而已。 」 大夫曰:「自京師東西南北,歷山川,經郡國,諸殷富大都,無非街衢五通,商賈之所湊,萬物之所殖者。 故聖人因天時,智者因地財,上士取諸人,中士勞其形。 長沮、桀溺,無百金之積,跖蹻之徒,無猗頓之富,宛、周、齊、魯,商遍天下。 故乃商賈之富,或累萬金,追利乘羡之所致也。 富國何必用本農,足民何必井田也?」 文學曰:「洪水滔天,而有禹之績,河水氾濫,而有宣房之功。 商紂暴虐,而有孟津之謀,天下煩擾,而有乘羡之富。 夫上古至治,民樸而貴本、安愉而寡求。 當此之時,道路罕行,市朝生草。 故耕不強者無以充虛,織不強者無以掩形。 雖有湊會之要,陶、宛之術,無所施其巧。 自古及今,不施而得報,不勞而有功者,未之有也。 」 通有第三 大夫曰:“燕之涿、薊,趙之邯鄲,魏之溫軹,韓之滎陽,齊之臨淄,楚之宛、陳,鄭之陽翟,三川之二周,富冠海內,皆為天下名都,非有助之耕其野而田其地者也,居五諸之沖,跨街衢之路也。 故物豐者民衍,宅近市者家富。 富在術數,不在勞身;利在勢居,不在力耕也。 文學曰:「荊、揚南有桂林之饒,內有江、湖之利,左陵陽之金,右蜀、漢之材,伐木而樹谷,燔萊而播粟,火耕而水耨,地廣而饒財;然民鮆窳偷生,好衣甘食,雖白屋草廬,歌謳鼓琴,日給月單,朝歌暮戚。 趙、中山帶大河,纂四通神衢,當天下之蹊,商賈錯于路,諸侯交于道;然民淫好末,侈靡而不務本,田疇不修,男女矜飾,家無鬥筲,鳴琴在室。 是以楚、趙之民,均貧而寡富。 宋、衛、韓、梁,好本稼穡,編戶齊民,無不家衍人給。 故利在自惜,不在勢居街衢;富在儉力趣時,不在歲司羽鳩也。 」 大夫曰:「五行:東方木,而丹、章有金銅之山;南方火,而交趾有大海之川;西方金,而蜀、隴有名材之林;北方水,而幽都有積沙之地。 此天地所以均有無而通萬物也。 今吳、越之竹,隋、唐之材,不可勝用,而曹、衛、梁、宋,采棺轉屍;江、湖之魚,萊、黃之鮐,不可勝食,而鄒、魯、周、韓,藜藿蔬食。 天地之利無不贍,而山海之貨無不富也;然百姓匱乏,財用不足,多寡不調,而天下財不散也。 」 第2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鹽鐵論》
第2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