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曰:行不可不孰。 不孰,如赴深溪,雖悔無及。 君子計行慮義,小人計行其利,乃不利。 有知不利之利者,則可與言理矣。 荊平王有臣曰費無忌,害太子建,欲去之。 王為建取妻於秦而美,無忌勸王奪。 王已奪之,而疏太子。 無忌說王曰:「晉之霸也,近於諸夏;而荊僻也,故不能與爭。 不若大城城父而置太子焉,以求北方,王收南方,是得天下也。 」王說,使太子居于城父。 居一年,乃惡之曰:「建與連尹將以方城外反。 」王曰:「已為我子矣,又尚奚求?」對曰: 「以妻事怨,且自以為猶宋也。 齊晉又輔之。 將以害荊,其事已集矣。 」王信之,使執連尹,太子建出奔。 左尹郄宛,國人說之。 無忌又欲殺之,謂令尹子常曰: 「郄宛欲飲令尹酒。 」又謂郄宛曰:「令尹欲飲酒於子之家。 」郄宛曰:「我賤人也,不足以辱令尹。 令尹必來辱,我且何以給待之?」無忌曰:「令尹好甲兵,子出而寘之門,令尹至,必觀之己,因以為酬。 」及饗日,惟門左右而置甲兵焉。 無忌因謂令尹曰:「吾幾禍令尹。 郄宛將殺令尹,甲在們矣。 」令尹使人視之,信。 遂攻郄宛,殺之。 國人大怨.動作者莫不非令尹。 沈尹戍謂令尹曰:「夫無忌,荊之讒人也。 亡夫太子建,殺連尹奢,屏王之耳目。 今令尹又用之殺眾不辜,以興大謗,患幾及令尹。 」令尹子常曰:「是吾罪也,敢不良圖?」乃殺費無忌,盡滅其族,以說其國。 動而不論其義,知害人而不知人害己也,以滅其族,費無忌之謂乎!崔杼與慶封謀殺齊莊公。 莊公死,更立景公,崔杼相之。 慶封又欲殺崔杼而代之相,於是扌豕崔杼之子,令之爭後。 崔杼之子相與私哄。 崔杼往見慶封而告之。 慶封謂崔杼曰:「且留,吾將興甲以殺之。 」因令盧滿嫳興甲以誅之。 盡殺崔杼之妻子及枝屬,燒其室屋,報崔杼曰:「吾已誅之矣。 」崔杼歸,無歸。 因而自絞也。 慶封相景公,景公苦之。 慶封出獵,景公與陳無宇、公孫灶、公孫蠆誅封。 慶封以其屬鬥,不勝,走如魯。 齊人以為讓,又去魯而如吳,王予之朱方。 荊靈王聞之,率諸侯以攻吳,圍朱方,拔之。 得慶封,負之斧質,以徇於諸侯軍,因令其呼之曰:「毋或如齊慶封,弒其君而弱其孤,以亡其大夫。 」 乃殺之。 黃帝之貴而死,堯舜之賢而死,孟賁之勇而死,人固皆死,若慶封者,可謂重死矣。 身為戮,支屬不可以見,行忮之故也。 凡亂人之動也,其始相助,後必相惡。 為義者則不然,始而相與,久而相信,卒而相親,後世以為法程。 無義 二曰:先王之於論也極之矣。 故義者,百事之始也,萬利之本也,中智之所不及也。 不及則不知,不知趨利。 趨利固不可必也。 公孫鞅、鄭平、續經、公孫竭是已。 以義動則無曠事矣,人臣與人臣謀為奸,猶或與之,又況乎人主與其臣謀為義,其孰不與者?非獨其臣也,天下皆且與之。 公孫鞅之於秦,非父兄也,非有故也,以能用也。 欲堙之責,非攻無以。 於是為秦將而攻魏。 魏使公子卬將而當之。 公孫鞅之居魏也,固善公子卬。 使人謂公子卬曰:「凡所為游而欲貴者,以公子之故也。 今秦令鞅將,魏令公子當之,豈且忍相與戰哉?公子言之公子之主,鞅請亦言之主,而皆罷軍。 」於是將歸矣,使人謂公子曰:「歸未有時相見,願與公子坐而相去別也。 」公子曰:「諾。 」魏吏爭之曰:「不可。 」公子不聽,遂相與坐。 公孫鞅因伏卒與車騎以取公子卬。 秦孝公薨,惠王立,以此疑公孫鞅之行,欲加罪焉。 公孫鞅以其私屬與母歸魏,襄疵不受,曰:「以君之反公子卬也,吾無道知君。 」故士自行不可不審也。 鄭平於秦王,臣也;其於應侯,交也。 欺交反主,為利故也。 方其為秦將也,天下所貴之無不以者,重也。 重以得之,輕必失之。 去秦將,入趙魏,天下所賤之無不以也,所可羞無不以也。 行方可賤可羞,而無秦將之重,不窮奚待?趙急求李欬。 李言、續經與之俱如衛,抵公孫與。 公孫與見而與入。 續經因告衛吏使捕之。 續經以仕趙五大夫。 人莫與同朝,子孫不可以交友。 公孫竭與陰君之事,而反告之樗裡相國,以仕秦五大夫。 功非不大也,然而不得入三都,又況乎無此其功而有行乎! 疑似 三曰:使人大迷惑者,必物之相似也。 玉人之所患,患石之似玉者;相劍者之所患,患劍之似吳干者;賢主之所患,患人之博聞辯言而似通者。 亡國之主似智,亡國之臣似忠。 相似之物,此愚者之所大惑,而聖人之所加慮也,故墨子見歧道而哭之。 周宅酆、鎬,近戎人。 與諸侯約:為高葆禱於王路,置鼓其上,遠近相聞。 即戎寇至,傳鼓相告,諸侯之兵皆至,救天子。 戎寇當至,幽王擊鼓,諸侯之兵皆至,褒姒大說,喜之。 幽王欲褒姒之笑也,因數擊鼓,諸侯之兵數至而無寇。 至於後戎寇真至,幽王擊鼓,諸侯兵不至,幽王之身乃死於麗山之下,為天下笑。 此夫以無寇失真寇者也。 賢者有小惡以致大惡,褒姒之敗,乃令幽王好小說以致大滅。 故形骸相離,三公九卿出走。 此褒姒之所用死,而平王所以東徙也,秦襄晉文之所以勞王勞而賜地也。 梁北有黎丘部,有奇鬼焉,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狀,邑丈人有之市而醉歸者。 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狀,扶而道苦之。 丈人歸,酒醒,而誚其子曰:「吾為汝父也,豈謂不慈哉?我醉,汝道苦我,何故?」 第57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呂氏春秋》
第57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