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曰:天下雖有有道之士,國猶少。 千里而有一士,比肩也;累世而有一聖人,繼踵也。 士與聖人之所自來,若此其難也,而治必待之,治奚由至?雖幸而有,未必知也,不知則與無賢同。 此治世之所以短,而亂世之所以長也。 故王者不四,霸者不六,亡國相望,囚主相及。 得士則無此之患。 此周之所封四百餘,服國八百餘,今無存者矣。 雖存,皆嘗亡矣。 賢主知其若此也,故日慎一日,以終其世。 譬之若登山,登山者,處已高矣,左右視,尚巍巍焉山在其上。 賢者之所與處,有似於此。 身已賢矣,行已高矣,左右視,尚盡賢於己。 故周公旦曰: 「不如吾者,吾不與處,累我者也;與我齊者,吾不與處,無益我者也。 」惟賢者必與賢於己者處。 賢者之可得與處也,禮之也。 主賢世治,則賢者在上;主不肖世亂,則賢者在下。 今周室既滅,天子既廢,亂莫大於無天子。 無天子則強者勝弱,眾者暴寡,以兵相剗,不得休息。 而佞進。 今之世當之矣。 故欲求有道之士,則於江海之上,山谷之中,僻遠幽閒之所,若此則幸於得之矣。 太公釣於滋泉,遭紂之世也,故文王得之。 文王,千乘也;紂,天子也。 天子失之,而千乘得之,知之與不知也。 諸眾齊民,不待知而使,不待禮而令。 若夫有道之士,必禮必知,然後其智能可盡也。 晏子之晉,見反裘負芻息於涂者。 以為君子也,使人問焉,曰:「曷為而至此?」對曰:「齊人累之,名為越石父。 」晏子曰:“ 嘻!”遽解左驂以贖之,載而與歸。 至舍,弗辭而入。 越石父怒,請絶。 晏子使人應之曰:「嬰未嘗得交也,今免子於患,吾於子猶未邪?」越石父曰:「吾聞君子屈乎不己知者,而伸乎己知者。 吾是以請絶也。 」晏子乃出見之,曰:「向也見客之容而已,今也見客之志。 嬰聞察實者不留聲,觀行者不譏辭,嬰可以辭而無棄乎?」越石父曰:「夫子禮之,敢不敬從。 」晏子遂以為客。 俗人有功則德,德則驕。 今晏子功免人於厄矣,而反屈下之,其去俗亦遠矣。 此令功之道也。 子列子窮,容貌有饑色。 客有言之於鄭子陽者,曰:「列禦寇,蓋有道之士也,居君之國而窮,君無乃為不好士乎?」鄭子陽令官遺之粟數十秉。 子列子出見使者,再拜而辭。 使者去,子列子入,其妻望而拊心曰:「聞為有道者妻子,皆得逸樂。 今妻子有饑色矣,君過而遺先生食,先生又弗受也。 豈非命也哉?」子列子笑而謂之曰:「君非自知我也,以人之言而遺我粟也,至已而罪我也,有罪且以人言。 此吾所以不受也。 」其卒民果作難,殺子陽。 受人之養而不死其難,則不義;死其難,則死無道也。 死無道,逆也。 子列子除不義、去逆也,豈不遠哉?且方有饑寒之患矣,而猶不苟取,先見其化也。 先見其化而已動,遠乎性命之情也。 知接 三曰:人之目,以照見之也,以瞑則與不見,同。 其所以為照、所以為瞑異。 瞑士未嘗照,故未嘗見。 瞑者目無由接也,無由接而言見,謊。 智亦然。 其所以接智、所以接不智同,其所能接、所不能接異。 智者,其所能接遠也;愚者,其所能接近也。 所能接近而告之以遠,奚由相得?無由相得,說者雖工,不能喻矣。 戎人見暴布者而問之曰:「何以為之莽莽也?」指麻而示之。 怒曰:「孰之壤壤也,可以為之莽莽也!」故亡國非無智士也,非無賢者也,其主無由接故也。 無由接之患,自以為智,智必不接。 今不接而自以為智,悖。 若此則國無以存矣,主無以安矣。 智無以接,而自知弗智,則不聞亡國,不聞危君。 管仲有疾,桓公往問之,曰:「仲父之疾病矣,將何以教寡人?」管仲曰:“齊鄙人有諺曰: 『居者無載,行者無埋。 』今臣將有遠行,胡可以問?桓公曰:「願仲父之無讓也。 」管仲對曰:「願君之遠易牙、豎刀、常之巫、衛公子啟方。 公曰:“易牙烹其子猶尚可疑邪?」管仲對曰:「人之情,非不愛其子也,其子之忍,又將何?」 有於君公又曰:「豎刀自宮以近寡人,猶尚可疑邪?」管仲對曰:「人之情,非不愛其其身之忍,又將何有於君?」公又曰:「常之巫審於死生,能去苛病,猶尚可疑邪?」管仲對曰:「死生,命也。 苛病,失也。 君不任其命、守其本。 而敢歸巫,彼將以此無不為也。 」公又曰:「衛公子啟方事寡人十五年矣,其父死而不哭,猶尚可疑邪?」管仲對曰:「人之情,非不愛其父也,其父之忍,又將何有於君?」公曰:「諾。 管仲死,盡逐之。 食不甘,宮不治,苛病起,朝不肅。 居三年公曰:“仲父不亦過乎!孰謂仲父盡之乎!」於是皆復召而反。 明年,公有病,常之巫從中出曰:「公將以某日薨。 」易牙、豎刀、常之巫相與作亂,塞宮門,築高牆,不通人,矯以公令。 有一婦人逾垣入,至公所。 公曰:「我欲食。 」 婦人曰:「吾無所得。 」公又曰:「我欲飲。 」婦人曰:「吾無所得。 」公曰: 「何故?」對曰:「常之巫從中出曰:『公將以某日薨。 』易牙、豎刀常之巫相,與作亂塞高牆,不通人,故無所得。 衛公子啟方以書社四十下衛。 」公慨焉嘆,涕出曰:「嗟乎!聖人之所見,豈不遠哉!若死者有知,我將何面目以見仲父衣乎?」蒙袂而絶乎壽宮。 蟲流出於戶,上蓋以楊門之扇,三月不葬。 此不卒聽管仲之言桓公非輕難而惡管子也,無由接見也。 無由接,固卻其忠言,而愛其所尊貴也。 悔過 第35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呂氏春秋》
第35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