惡人操意,前後乖違。 始皇前嘆韓非之書,後惑李斯之議;燔《五經》之文,設挾書之律。 五經之儒,抱經隱匿,伏生之徒,竄藏土中。 殄賢聖之文,厥辜深重,嗣之及孫。 李斯創議,身伏五刑。 漢興,易亡秦之軌,削李斯之跡。 高祖始令陸賈造書,未興《五經》。 惠、景以至元、成,經書並修。 漢朝鬱鬱,厥語所聞,孰與亡秦?王莽無道,漢軍雲起,台閣廢頓,文書棄散。 光武中興,修存未詳。 孝明世好文人,並征蘭台之官,文雄會聚。 今上即〔命〕,詔求亡失,購募以金,安得不有好文之聲!唐、虞既遠,所在書散;殷、周頗近,諸子存焉。 漢興以來,傳文未遠,以所聞見,伍唐、虞而什殷、周,煥炳鬱鬱,莫盛於斯!天晏,者星辰曉爛;人性奇者,掌文藻炳。 漢今為盛,故文繁湊也。 孔子曰:「文王既歿,文不在茲乎!」文王之文,傳在孔子。 孔子為漢制文,傳在漢也。 受天之文。 文人宜遵五經六藝為文,諸子傳書為文,造論著說為文,上書奏記為文,文德之操為文。 立五文在世,皆當賢也。 造論著說之文,尤宜勞焉。 何則?發胸中之思,論世俗之事,非徒諷古經、續故文也。 論發胸臆,文成手中,非說經藝之人所能為也。 周、秦之際,諸子並作,皆論他事,不頌主上,無益於國,無補於化。 造論之人,頌上恢國,國業傳在千載,主德參貳日月,非適諸子書傳所能並也。 上書陳便宜,奏記薦吏士,一則為身,二則為人。 繁文麗辭,無上書文德之操。 治身完行,徇利為私,無為主者。 夫如是,五文之中,論者之文多矣。 則可尊明矣。 孔子稱周曰:「唐、虞之際,於斯為盛,周之德,其可謂至德已矣!」孔子,周之文人也,設生漢世,亦稱漢之至德矣。 趙他王南越,倍主滅使,不從漢制,箕踞椎髻,沉溺夷俗。 陸賈說以漢德,懼以帝威,心覺醒悟,蹶然起坐。 世儒之愚,有趙他之惑;鴻文之人,陳陸賈之說。 觀見之者,將有蹶然起坐,趙他之悟。 漢氏浩爛,不有殊卓之聲。 文人之休,國之符也。 望豐屋知名家,睹喬木知舊都。 鴻文在國,聖世之驗也。 孟子相人以眸子焉,心清則眸子了,了者,目文了也。 夫候國占人,同一實也。 國君聖而文人聚,人心惠而目多采。 蹂蹈文錦於泥塗之中,聞見之者,莫不痛心。 知文錦之可惜,不知文人之當尊,不通類也。 天文人文,文豈徒調墨弄筆,為美麗之觀哉?載人之行,傳人之名也。 善人願載,思勉為善;邪人惡載,力自禁裁。 然則文人之筆,勸善懲惡也。 謚法所以章善,即以著惡也。 加一字之謚,人猶勸懲,聞知之者,莫不自勉。 況極筆墨之力,定善惡之實,言行畢載,文以千數,傳流於世,成為丹青,故可尊也。 揚子云作《法言》,蜀富人賫錢千萬,願載於書。 子云不聽,「夫富無仁義之行,〔猶〕圈中之鹿,欄中之牛也,安得妄載?班叔皮續《太史公書》,載鄉裡人以為惡戒。 邪人枉道,繩墨所彈,安得避諱?是故子云不為財勸,叔皮不為恩撓。 文人之筆,獨已公矣!賢聖定意於筆,筆整合文,文具情顯,後人觀之,以〔見〕正邪,安宜妄記?足蹈於地,跡有好醜;文集於禮,志有善惡。 故夫占跡以睹足,觀文以知情。 《詩》三百,一言以蔽之,曰:“思無邪。 」《論衡》篇以十數,亦一言也,曰:「疾虛妄。 」 論死篇 第六十二 世謂人〔死〕為鬼,有知,能害人。 試以物類驗之,人〔死〕不為鬼,無知,不能害人。 何以驗之?驗之以物。 人,物也;物,亦物也。 物死不為鬼,人死何故獨能為鬼?世能別人物不能為鬼,則為鬼不為鬼尚難分明。 如不能別,則亦無以知其能為鬼也。 人之所以生者,精氣也,死而精氣滅,能為精氣者,血脈也。 人死血脈竭,竭而精氣滅,滅而形體朽,朽而成灰土,何用為鬼?人無耳目則無所知,故聾盲之人,比於草木。 夫精氣去人,豈徒與無耳目同哉?朽則消亡,荒忽不見,故謂之鬼神。 人見鬼神之形,故非死人之精也。 何則?鬼神,荒忽不見之名也。 人死精神升天,骸骨歸土,故謂之鬼。 鬼者,歸也;神者,荒忽無形者也。 或說:鬼神,陰陽之名也。 陰氣逆物而歸,故謂之鬼;陽氣導物而生,故謂之神。 神者,〔申〕也。 申復無已,終而復始。 人用神氣生,其死復歸神氣。 陰陽稱鬼神,人死亦稱鬼神。 氣之生人,猶水之為冰也。 水凝為冰,氣凝為人;冰釋為水,人死復神。 其名為神也,猶冰釋更名水也。 人見名異,則謂有知,能為形而害人,無據以論之也。 第98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論衡》
第98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