問:「政治之災,無妄之變,何以別之?」曰:德酆政得,災猶至者,無妄也;德衰政失,變應來者,政治也。 夫政治則外雩而內改,以復其虧;無妄則內守舊政,外修雩禮,以慰民心。 故夫無妄之氣,厲世時至,當固自一,不宜改政。 何以驗之?周公為成王陳《立政》之言曰:「時則物有間之。 自一話一言,我則末,維成德之彥,以乂我受民。 」周公立政,可謂得矣。 知非常之物,不賑不至,故敕成王自一話一言,政事無非,毋敢變易。 然則非常之變,無妄之氣間而至也。 水氣間堯,旱氣間湯。 周宣以賢,遭遇久旱。 建初孟〔年〕,北州連旱,牛死民乏,放流就賤。 聖主寬明於上,百官共職於下,太平之明時也。 政無細非,旱猶有,氣間之也。 聖主知之,不改政行,轉谷賑贍,損酆濟耗。 斯見之審明,所以救赴之者得宜也。 魯文公間歲大旱,臧文仲曰:「修城郭,貶食省用,務嗇勸分。 」文仲知非政,故徒修備,不改政治。 變復之家,見變輒歸於政,不揆政之無非,見異懼惑,變易操行,以不宜改而變,只取災焉! 何以言必當雩也?曰:《春秋》大雩,傳家〔左丘明〕、公羊、谷梁無譏之文,當雩明矣。 曾晰對孔子言其志曰:「暮春者,春服既成,冠者五六人,童子六七人,浴乎沂,風乎舞雩,詠而歸。 」孔子曰:「吾與點也!」魯設雩祭於沂水之上。 暮者,晚也;春謂四月也。 春服既成,謂四月之服成也。 冠者、童子,雩祭樂人也。 浴乎沂,涉沂水也,象龍之從水中出也。 風乎舞雩,風,歌也。 詠而饋,詠歌饋祭也,歌詠而祭也。 說論之家,以為浴者,浴沂水中也,風乾身也。 周之四月,正歲二月也,尚寒,安得浴而風乾身?由此言之,涉水不浴,雩祭審矣。 《春秋》《左氏傳》曰:「啟蟄而雩。 」又曰:「龍見而雩。 啟蟄、龍見。 」 皆二月也。 春二月雩,秋八月亦雩。 春祈穀雨,秋祈谷實。 當今靈星,秋之雩也。 春雩廢,秋雩在。 故靈星之祀,歲雩祭也。 孔子曰:「吾與點也!」善點之言,欲以雩祭調和陰陽,故與之也。 使雩失正,點欲為之,孔子宜非,不當與也。 樊遲從游,感雩而問,刺魯不能崇德而徒雩也。 夫雩,古而有之。 故《禮》曰:「雩祭,祭水旱也。 」故有雩禮,故孔子不譏,而仲舒申之。 夫如是,雩祭,祀禮也。 雩祭得禮,則大水鼓用牲於社,亦古禮也。 得禮無非,當雩一也。 禮祭〔地〕社,報生萬物之功。 土地廣遠,難得辨祭,故立社為位,主心事之。 為水旱者,陰陽之氣也,滿六合難得盡祀,故修壇設位,敬恭祈求,效事社之義,復災變之道也。 推生事死,推人事鬼。 陰陽精氣,儻如生人能飲食乎?故共馨香,奉進旨嘉,區區惓惓,冀見答享。 推祭社言之,當雩二也。 歲氣調和,災害不生,尚猶而雩。 今有靈星,古昔之禮也。 況歲氣有變,水旱不時,人君之懼,必痛甚矣。 雖有靈星之祀,猶復雩,恐前不備,肜繹之義也。 冀復災變之虧,獲酆穰之報,三也。 禮之心悃,樂之意歡忻。 悃愊以玉帛效心,歡忻以鐘鼓驗意。 雩祭請祈,人君精誠也。 精誠在內,無以效外。 故雩祀盡己惶懼,關納精心於雩祀之前,玉帛鐘鼓之義,四也。 臣得罪於君,子獲過於父,比自改更,且當謝罪。 惶懼於旱,如政治所致,臣子得罪獲過之類也。 默改政治,潛易操行,不彰於外,天怒不釋。 故必雩祭,惶懼之義,五也。 漢立博士之官,師弟子相呵難,欲極道之深,形是非之理也。 不出橫難,不得從說;不發苦詰,不聞甘對。 導才低仰,欲求裨也;砥石劘厲,欲求銛也。 推《春秋》之義,求雩祭之說,實孔子之心,考仲舒之意,孔子既歿,仲舒已死,世之論者,孰當復問?唯若孔子之徒,仲舒之黨,為能說之。 順鼓篇 第四十六 《春秋》之義,大水,鼓用牲於社。 說者曰:「鼓者,攻之也。 」或曰:「 脅之。 」脅則攻矣。 〔陰〕勝,攻社以救之。 或難曰:攻社謂得勝負之義,未可得順義之節也。 人君父事天,母事地。 母之黨類為害,可攻母以救之乎?以政令失道陰陽繆戾者,人君也。 不自攻以復之,反逆節以犯尊,天地安肯濟?使湛水害傷天,不以地害天,攻之可也。 今湛水所傷,物也。 萬物於地,卑也。 害犯至尊之體,於道違逆,論《春秋》者,曾不知難。 案雨出於山,流入於川,湛水之類,山川是矣。 大水之災,不攻山川。 社,土也。 五行之性,水土不同。 以水為害而攻土,土勝水。 攻社之義,毋乃如今世工匠之用椎鑿也?以椎擊鑿,令鑿穿木。 今儻攻土,令厭水乎?且夫攻社之義,以為攻陰之類也。 甲為盜賊,傷害人民,甲在不亡,舍甲而攻乙之家,耐止甲乎?今雨者,水也。 水在,不自攻水,而乃攻社。 案天將雨,山先出雲,雲積為雨,雨流為水。 然則山者,父母;水者子弟也。 重罪刑及族屬,罪父母子弟乎?罪其朋徒也?計山水與社,俱為雨類也,孰為親者?社,土也。 五行異氣,相去遠。 殷太戊桑谷俱生。 或曰高宗。 恐駭,側身行道,思索先王之政,興滅國,繼絶世,舉逸民,明養老之義,桑谷消亡,享國長久。 ”此說《春秋》〔者〕所共聞也。 水災與桑谷之變何以異?殷王改政,《春秋》攻社,道相違反,行之何從?周成王之時,天下雷雨,偃禾拔木,為害大矣。 成王開金滕之書,求索行事周公之功,執書以泣遏,雨止風反,禾、大木復起。 大雨久湛,其實一也。 成王改過,《春秋》攻社,兩經二義,行之如何? 第75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論衡》
第75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