鼓瑟者誤於張弦設柱,宮商易聲,其師知之,易其弦而復移其柱。 夫天之見刑賞之誤,猶瑟師之睹弦柱之非也。 不更變氣以悟人君,反增其氣以渥其惡,則天無心意,苟隨人君為誤非也。 紂為長夜之飲,文王朝夕曰:「祀茲酒。 」齊奢於祀,晏子祭廟,豚不掩俎。 何則?非疾之者,宜有以改易之也。 子弟傲慢,父兄教以謹敬;吏民橫悖,長吏示以和順。 是故康叔、伯禽失子弟之道,見於周公,拜起驕悖,三見三笞;往見商子,商子令觀橋梓之樹。 二子見橋梓,心感覺悟,以知父子之禮。 周公可隨為驕,商子可順為慢,必須加之捶杖,教觀於物者,冀二人之見異,以奇自覺悟也。 夫人君之失政,猶二子失道也,天不告以政道,令其覺悟,若二子觀見橋梓,而顧隨刑賞之誤,為寒溫之報,此則天與人君俱為非也。 無相覺悟之感,有相隨從之氣,非皇天之意,愛下譴告之宜也。 凡物能相割截者,必異性者也;能相奉成者,必同氣者也。 是故《離》下、《兌》上曰革。 革,更也。 火金殊氣,故能相革。 如俱火而皆金,安能相成?屈原疾楚之臰洿,故稱香潔之辭;漁父議以不隨俗,故陳沐浴之言。 凡相溷者,或教之熏隧,或令之負豕。 二言之於除臰也,孰是孰非,非有不易,少有以益。 夫用寒溫,非刑賞也,能易之乎? 西門豹急,佩韋以自寬;董安於緩,帶弦以自促。 二賢知佩帶變己之物,而以攻身之短。 〔天〕至明矣,人君失政,不以他氣譴告變易,反隨其誤,就起其氣,此則皇天用意,不若二賢審也。 楚莊王好獵,樊姬為之不食鳥獸之肉;秦繆公好淫樂,華陽後為之不聽鄭、衛之音。 二姬非兩主,拂其欲而不順其行. 皇天非賞罰,而順其操,而渥其氣:此蓋皇天之德,不若婦人賢也。 故諫之為言,「間」也,持善間惡,必謂之一亂。 周繆王任刑,《甫刑篇》曰:「報虐用威。 」威虐皆惡也,用惡報惡,亂莫甚焉。 今刑失賞寬,惡也,〔天〕復為惡以應之,此則皇天之操,與繆王同也。 故以善駁惡,以惡懼善,告人之理,勸厲為善之道也。 舜戒禹曰:「毋若丹硃敖。 」周公敕成王曰:「毋若殷王紂!」毋者,禁之也。 丹硃、殷紂至惡,故曰「毋」以禁之。 夫言「毋若」,孰與言必若哉?故毋必二辭,聖人審之。 況肯譴非為非,順人之過,以增其惡哉?天人同道,大人與天合德。 聖賢以善反惡,皇天以惡隨非,豈道同之效、合德之驗哉? 孝武皇帝好仙,司馬長卿獻《大人賦》,上乃仙仙有凌雲之氣。 孝成皇帝好廣宮室,揚子云上《甘泉頌》,妙稱神怪,若曰非人力所能為,鬼神力乃可成。 皇帝不覺,為之不止。 長卿之賦,如言仙無實效,子云之頌言奢有害,孝武豈有仙仙之氣者,孝成豈有不覺之惑哉?然即天之不為他氣以譴告人君,反順人心以非應之,猶二子為賦頌,令兩帝惑而不悟也。 竇嬰、灌夫疾時為邪,相與日引繩以糾纏之。 心疾之甚,安肯從其欲?太伯教吳冠帶,孰與隨從其俗與之俱倮也?故吳之知禮義也,太伯改其俗也。 蘇武入匈奴,終不左衽;趙他入南越,箕踞椎髻。 漢朝稱蘇武而毀趙他。 之性習越土氣,畔冠帶之制,陸賈說之,夏服雅禮,風告以義,趙他覺悟,運心向內。 如陸賈復越服夷談,從其亂俗,安能令之覺悟,自變從漢制哉?三教之相違,文質之相反,政失,不相反襲也。 譴告人君誤,不變其失而襲其非,欲行譴告之教,不從如何?管、蔡篡畔,周公告教之至於再三。 其所以告教之者,豈雲當篡畔哉?人道善善惡惡,施善以賞,加惡以罪,天道宜然。 刑賞失實,惡也,為惡氣以應之,惡惡之義,安所施哉?漢正首匿之罪,制亡從之法,惡其隨非而與惡人為群黨也。 如束罪人以詣吏,離惡人與異居,首匿亡從之法除矣。 狄牙之調味也,酸則沃之以水,淡則加之以咸。 水火相變易,故膳無鹹淡之失也。 今刑罰失實,不為異氣以變其過,而又為寒於寒,為溫於溫,此猶憎酸而沃之以咸,惡淡而灌之以水也。 由斯言之,譴告之言,疑乎?必信也? 今薪燃釜,火猛則湯熱,火微則湯冷。 夫政猶火,寒溫猶熱冷也。 顧可言人君為政,賞罰失中也,逆亂陰陽,使氣不和,乃言天為人君為寒為溫以譴告之乎!儒者之說又言:“人君失政,天為異;不改,災其人民;不改,乃災其身也。 先異後災,先教後誅之義也。 曰:此復疑也。 以夏樹物,物枯不生;以秋收谷,谷棄不藏。 夫為政教,猶樹物收谷也。 顧可言政治失時,氣物為災;乃言天為異以譴告之,不改,為災以誅伐之乎!儒者之說,俗人言也。 盛夏陽氣熾烈,陰氣干之,激射{敝衣}裂,中殺人物。 謂天罰陰過,外一聞若是,內實不然。 夫謂災異為譴告誅伐,猶為雷殺人罰陰過也。 非謂之言,不然之說也。 第71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論衡》
第71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