齊部世刺繡,恆女無不能;襄邑俗織錦,鈍婦無不巧。 〔目〕見之,日為之,手狎也。 使材士未嘗見,巧女未嘗為,異事詭手,暫為卒睹,顯露易為者,猶憒憒焉。 方今論事,不謂希更,而曰材不敏;不曰未嘗為,而曰知不達。 失其實也。 儒生材無不能敏,業無不能達,志不〔肯〕為。 今俗見不習,謂之不能,睹不為,謂之不達。 科用累能,故文吏在前,儒生在後。 是從朝庭謂之也。 如從儒堂訂之,則儒生在上,文吏在下矣。 從農論田,田夫勝;從商講賈,賈人賢;今從朝庭謂之文吏。 朝庭之人也,幼為幹吏,以朝庭為田畝,以刀筆為耒耜,以文書為農業,猶家人子弟,生長宅中,其知曲折,愈於賓客也。 賓客暫至,雖孔、墨之材,不能分別。 儒生猶賓客,文吏猶子弟也。 以子弟論之,則文吏曉於儒生,儒生暗於文吏。 今世之將相,知子弟以文吏為慧,不能知文吏以狎為能;知賓客以暫為固,不知儒生以希為拙:惑蔽暗昧,不知類也。 一縣佐史之材,任郡掾史。 一郡修行之能,堪州從事。 然而郡不召佐史,州不取修行者,巧習無害,文少德高也。 五曹自有條品,簿書自有故事,勤力玩弄,成為巧吏,安足多矣?賢明之將,程吏取才,不求習論高,存志不顧文也。 稱良吏曰忠,忠之所以為效,非簿書也。 夫事可學而知,禮可習而善,忠節公行不可立也。 文吏、儒生皆有所志,然而儒生務忠良,文吏趨理事。 苟有忠良之業,疏拙於事,無損於高。 論者以儒生不曉簿書,置之於下第。 法令比例,吏斷決也。 文吏治事,必問法家。 縣官事務,莫大法令。 必以吏職程高,是則法令之家宜最為上。 或曰:「固然,法令,漢家之經,吏議決焉。 事定於法,誠為明矣。 」曰:夫《五經》亦漢家之所立,儒生善政,大義皆出其中。 董仲舒表《春秋》之義,稽合於律,無乖異者。 然則《春秋》,漢之經,孔子製作,垂遺於漢。 論者徒尊法家,不高《春秋》,是暗蔽也。 《春秋》、《五經》義相關穿,既是《春秋》,不大《五經》,是不通也。 《五經》以道為務,事不如道,道行事立,無道不成。 然則儒生所學者,道也;文吏所學者,事也。 假使材同,當以道學。 如比於文吏,洗泥者以水,燔腥生者用火。 水火,道也,用之者,事也,事末於道。 儒生治本,文吏理末,道本與事末比,定尊卑之高下,可得程矣。 堯以俊德,致黎民雍。 孔子曰:「孝悌之至,通於神明。 」張釋之曰:「秦任刀筆小吏,陵遲至於二世,天下土崩。 」張湯、趙禹,漢之惠吏,太吏公《序累》置於酷部而致土崩,孰與通於神明令人填膺也?將相知經學至道,而不尊經學之生,彼見經學之生,能不及治事之吏也。 牛刀可以割鷄,鷄刀難以屠牛。 刺繡之師能縫帷裳。 納縷之工不能織錦;儒生能為文吏之事,文吏不能立儒生之學。 文吏之能,誠劣不及,儒生之不習,實優而不為。 禹決江河,不秉鍤;周公築雒,不把築杖。 夫筆墨簿書,鍤築杖之類也,而欲合志大道者躬親為之,是使將軍戰而大匠斫也。 說一經之生,治一曹之事,旬月能之。 典一曹之吏,學一經之業,一歲不能立也。 何則?吏事易知,而經學難見也。 儒生擿經,窮竟聖意;文吏搖筆,考跡民事。 夫能知大聖之意,曉細民之情,孰者為難?以立難之材,含懷章句十萬以上,行有餘力。 博學覽古今,計胸中之穎,出溢十萬。 文吏所知,不過辨解簿書。 富累千金,孰與貲直百十也?京稟知丘,孰與委聚如坻也?世名材為名器,器大者盈物多。 然則儒生所懷,可謂多矣。 蓬生麻間,不扶自直;白紗入緇,不染自黑。 此言所習善惡,變易質性也。 儒生之性,非能皆善也,被服聖教,日夜諷詠,得聖人之操矣。 文吏幼則筆墨,手習而行,無篇章之誦,不聞仁義之語。 長大成吏,舞文巧法,徇私為己,勉赴權利;考事則受賂,臨民則採漁,處右則弄權,幸上則賣將;一旦在位,鮮冠利劍。 一歲典職,田宅併兼。 性非皆惡,所習為者,違聖教也。 故習善儒路,歸化慕義,志操則勵變從高明。 明將見文,顯用儒生:東海相宗叔犀,犀廣召幽隱,春秋會饗,設置三科,以第補吏。 一府員吏,儒生什九。 陳留太守陳子瑀,開廣儒路,列曹掾史,皆能教授。 簿書之吏,什置一二。 兩將知道事之理,曉多少之量,故世稱褒其名,書記紀累其行也。 量知篇 第三十五 《程材》所論,論材能行操,未言學知之殊奇也。 夫儒生之所以過文吏者,學問日多,簡練其性,雕琢其材也。 故夫學者所以反情治性,盡才成德也。 材盡德成,其比於文吏,亦雕琢者,程量多矣。 貧人與富人,俱賫錢百,併為賻禮死哀之家。 知之者,知貧人劣能共百,以為富人饒羡有奇余也;不知之者,見錢俱百,以為財貨貧富皆若一也。 文吏、儒生有似於此。 皆為掾吏,並典一曹,將知之者,知文吏、儒生筆同,而儒生胸中之藏,尚多奇余;不知之者,以為皆吏,深淺多少同一量,失實甚矣。 地性生草,山性生木。 如地種葵韭,山樹棗慄,名曰美園茂林,不復與一恆地庸山比矣。 文吏、儒生,有似於此,俱有材能,並用筆墨,而儒生奇有先王之道。 先王之道,非徒葵韭棗慄之謂也。 恆女之手,紡績織經;如或奇能,織錦刺繡,名曰卓殊,不復與恆女科矣。 夫儒生與文吏程材,而儒生侈有經傳之學,猶女工織錦刺繡之奇也。 第60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論衡》
第60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