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凡為名者必廉廉斯貧;為名者必讓,讓斯賤。 」 曰:「管仲之相齊也,君淫亦淫,君奢亦奢,志合言從,道行國霸,死之後,管氏而已。 田氏之相齊也,君盈則己降,君斂則己施,民皆歸之,因有齊國;子孫享之,至今不絶。 」 「若實名貧,偽名富。 」 曰:「實無名,名無實;名者,偽而已矣。 昔堯舜偽以天下讓許由、善卷,而不失天下,郭祚百年。 伯夷、叔齊實以孤竹君讓,而終亡其國,餓死於首陽之山。 實偽之辯,如此其省也。 」 楊朱曰:「百年壽之大齊;得百年者,千無一焉。 設有一者,孩抱以逮昏老,幾居其半矣。 夜眠之所弭,晝覺之所遣又同居其半矣。 痛疾哀苦,亡失憂懼,又幾居其半矣。 量十數年之中,逌然而自得,亡介焉之慮者,亦亡一時之中爾。 則人之生也奚為哉?奚樂哉?為美厚爾,為聲色爾。 而美厚復不可常厭足,聲色不可常玩聞。 乃復為刑賞之所禁勸,名法之所進退;遑遑爾競一時之虛譽,規死後之餘榮;偊偊爾慎耳目之觀聽,惜身意之是非;徒失當年之至樂,不能自肆于一時。 重囚累梏,何以異哉?太古之人,知生之暫來,知死之暫往,故從心而動,不違自然所好,當身之娛,非所去也,故不為名所勸。 從性而游,不逆萬物所好,死後不名,非所取也,故不為刑所及。 名譽先後,年命多少,非所量也。 」 楊朱曰:「萬物所異者生也,所同者死也;生則有賢愚貴賤,是所異也;死則有臭腐消滅,是所同也。 雖然,賢愚貴賤,非所能也;臭腐消滅,亦非所能也。 故生非所生,死非所死,賢非所賢,愚非所愚,貴非所貴,賤非所賤。 然而萬物齊生齊死,齊賢齊愚,齊貴齊賤。 十年亦死,百年亦死,仁聖亦死凶愚亦死。 生則堯舜,死則腐骨;生則桀紂,死則腐骨。 腐骨一矣,熟知其異?且趣當生,奚遑死後?」 楊朱曰:「伯夷非亡欲,矜清之郵,以放餓死。 展季非亡情,矜貞之郵,以放寡宗。 清貞之誤善之若此。 」 楊朱曰:「原憲窶于魯,子貢殖于衛。 原憲之窶損生,子貢之殖累身。 」 「然則窶亦不可,殖亦不可,其可焉在?」 曰:「可在樂生,可在逸身。 故善樂生者不窶,善逸身者不殖。 」 楊朱曰:「古語有之:『生相憐,死相捐。 』此語至矣。 相憐之道,非唯情也;勤能使逸,饑能使飽,寒能使溫,窮能使達也。 相捐之道,非不相哀也;不含珠玉,不服文錦,不陳犧牲,不設明器也。 」 晏平仲問養生於管夷吾。 管夷吾曰:「肆之而已,勿壅勿閼。 」 晏平仲曰:「其目奈何?」 夷吾曰:「恣耳之所欲聽,恣目之所欲視,恣鼻之所欲抽,恣口之所欲言,恣體之所欲安,恣意之所欲筆。 夫耳之所欲聞者音聲,而不得聽,謂之閼聰;目之所欲見者美色,而不得視,謂之閼明;鼻之所欲向乾椒蘭,而不得嗅,謂之閼顫;口之所欲道者是非,而不得言,謂之閼智;體之所欲安者美厚,而不得從,謂之閼適;意之所為者放逸,而不得行,謂之閼往。 凡此諸閼,廢虐之主。 去廢試之主,熙熙然以俟死,一日一月,一年十年,吾所謂養。 拘此廢虐之主,錄而不捨,慼慼然以至久生,百年千年萬年,非吾所謂養。 」 管夷吾曰:「吾既告子養生矣,送死奈何?」 晏平仲曰:「送死略矣,將何以告焉?」 管夷吾曰:「吾固欲聞之。 」 平仲曰:「既死,豈在我哉?夢之亦可,沈之亦可,瘞之亦可,露之亦可,衣薪而棄諸溝壑亦可,袞衣衣綉裳而納諸石槨亦可,唯所遇焉。 」 管夷吾顧謂鮑叔黃子曰:「生死之道,吾二人進之矣。 」 子產相鄭,專國之政三年,善者服其化,惡者畏其禁,鄭國以治。 諸侯憚之。 而有兄曰公孫朝,有弟曰公孫穆。 朝好酒,穆好色。 朝之室也,聚酒千鐘,積麴成封,望門百步,糟漿之氣逆於人鼻。 方其荒于酒也,不知世道之爭危,人理之悔吝,室內之有亡,九族之親疏,存亡之哀樂也。 雖水火兵刃交于前,弗知也。 穆之後庭,比房數十,皆擇稚齒婑媠者以盈之。 方其耽于色也,屏親昵,絶交遊,逃于後庭,以晝足夜;三月一出,意猶未愜。 鄉有處子之娥姣者,必賄而招之,媒而挑之,弗獲而後已。 子產日夜以為戚,密造鄧析而謀之曰:「僑聞治身以及家,治家以及國,此言自于近至于遠也。 僑為國則治矣,而家則亂矣!其道逆邪?將奚方以救二子?子其詔之!」鄧析曰:「吾怪之久矣!未敢先言。 子奚不時其治也,喻以性命之重,誘以禮義之尊乎?」 子產用鄧析之言,因間以謁其兄弟而告之曰:「人之所以貴于禽獸者智慮,智慮之所將者禮義。 禮義成則名位至矣。 若觸情而動,耽于嗜欲,則性命危矣。 子納僑之言,則朝自悔而夕食祿矣。 」 朝、穆曰:「吾知之久矣,擇之亦久矣,豈待若言而後識之哉!凡生之難遇,而死之易及;以難遇之生,俟易及之死,可孰念哉?而欲尊禮義以誇人,矯情性以招名,吾以此為弗若死矣。 為欲盡一生之觀,窮當年之樂,唯患腹溢而不得恣口之飲,力憊而不得肆情於色,不遑憂名聲之醜,性命之危也。 且若以治國之能誇物,欲以說辭亂我之心,榮祿喜我之意,不亦鄙而可憐哉!我又欲與若別之。 夫善治外者,物未必治,而身交苦;善治內者,物未必亂,而性交逸。 以苦之治外,其法可暫行于一國,未合於人心;以我之治內,可推之於天下,君臣之道息矣。 吾常欲以此術而喻之,若反以彼術而教我哉?」 第15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列子》
第15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