桃梗,梗者,更也,歲終更始,受介祉也。 :「齊孟嘗君將西入秦,諫者千數而弗聽。 蘇秦欲止之,曰:『臣之來也,過於淄上,有土偶人焉,與桃梗相與語,謂土偶人曰:「子西岸之土也,埏子以為人,至歲八月,天霖雨,淄水至,則子殘矣。 」曰:「不然。 吾西岸之土也,殘則復西岸耳。 今子東國桃木也,削子以為人,隆雨下,淄水至,¤子而泛泛 將何如矣。 」夫秦四塞之國,譬若虎口而入之,則不知其可。 』孟嘗乃止。 」 >曰:「 魯襄公朝楚,會楚康王卒,楚人使公親¤ ,公患之。 叔孫穆叔曰:「 ¤殯而¤,則布幣也。 」乃使巫以桃¤先¤殯。 楚人弗禁,既而悔之。 古者日在北陸而藏冰深山窮谷。 其藏之也,黑牡¤黍,以享司寒。 其出之也,桃弧棘矢,以除其災也。 」 葦茭, 傅曰:「 萑葦有叢。 」呂氏春秋:「湯始得伊尹,¤之於廟,薰以萑葦。 」:「卿大夫之子名曰門子。 」:「誰能出不由戶?」故用葦者,欲人子孫蕃殖不失其類,有如萑葦。 茭者,交易,陰陽代興也。 ” 虎者,陽物,百獸之長也,能執搏挫鋭,噬食鬼魅。 今人卒得惡遇,燒悟虎皮飲之,系其爪,亦能闢惡,此其驗也。 雄鷄 俗說鷄嗚將旦,為人起居。 門亦昏閉晨開,捍難守固。 禮貴報功,故門戶用鷄也。 >說:「鷄者,東方之牲也。 歲終更始,辨秩東作,萬物觸戶而出,故以鷄祀祭也。 」 太史丞鄧平說:「臘者,所以迎刑送德也。 大寒至,常恐陰勝,故以戌日臘。 戌者,溫氣也,用其氣日殺鷄以謝刑德。 雄著門,雌著戶,以和陰陽,調寒配水,節風雨也。 」謹按:「周大夫賓孟適郊,見雄鷄自斷其尾,歸以告景王曰:『憚其為犧也。 』」曰:「祠鬼神皆以雄鷄。 」魯郊祀常以丹鷄祝曰:「以斯a音赤羽,去魯侯之咎。 」令人卒得鬼刺痱悟,殺雄鷄以傅其心上。 病賊風者作鷄散治之,東門鷄頭可以治蠱。 由此言之,鷄主以禦死闢惡也。 殺狗磔邑四門俗說狗別賓主,善守禦,故著四門,以闢盜賊也。 謹按:「九門磔禳,以畢春氣。 」蓋天子之城十有二門,東方三門,生氣之門也。 不欲使死物見於生門,故獨於九門殺犬磔禳。 犬者,金畜;禳者,卻也。 抑金使不害春之時所生,令萬物遂成其性。 火當受而長之,故曰:「以畢春氣。 」功成而退,木行終也。 記:「秦德公始殺狗磔邑四門,以禦蠱¤。 」今人殺白犬以血題門戶,正月白犬血闢除不祥,取法於此也。 謹按:「山居谷汲者,a臘而遺水。 」楚俗常以十二月祭飲食也。 又曰嘗新始殺也,食新曰¤a。 臘 謹按:「夏曰嘉平,殷曰清祀,周曰大蠟,漢改為臘。 」臘者,獵也,言田獵取獸以祭祀其先祖也。 ,或曰臘者,接也,新故交接,故大祭以報功也。 漢家火行,衰於戌,故以戌臘也。 祖 謹按:「共工之子曰修,好遠遊,舟車所至,足跡所達,靡不窮覽,故祀以為祖神。 」祖者,徂 也。 云:「韓侯出祖,清酒百壺。 」:「襄公將適楚,夢周公祖而遣之。 」是其事也。 云:「吉日庚午。 」漢家火行,盛於午,故以午祖也。 禊 謹按:「男巫掌望祀、望衍,旁招以茅。 女巫掌歲時以¤除釁浴。 」禊者,潔也。 春者,蠢也,蠢蠢搖動也。 :「以殷仲春,厥民析。 」言人解析也。 療生疾之時,故於水上釁潔之也。 巳者,祉也,邪疾已去,祈介祉也。 司命 謹按云:「芄芄¤樸,薪之¤之。 」:「以¤燎祀司中、司命。 」司命,文昌也。 司中,文昌下六星也。 ¤者,積薪燔柴也。 今民間獨祀司命耳,刻木長尺二寸為人像,行者檐篋中,居者別作小屋。 齊地大尊重之,汝南諸郡亦多有,皆祠以豬,率以春秋之月。 第九 怪神 :「天子祭天地、五嶽、四瀆,諸侯不過其望也。 大夫五祀,士門、戶,庶人祖。 蓋非其鬼而祭之,諂也。 」又曰:「淫祀無福。 」是以隱公將祭鐘巫,遇賊¤氏。 二世欲解淫神,閻樂劫弒。 仲尼不許子路之禱,而消息之節平。 荀¤不從之祟,而晉侯之疾間。 由是觀之,則淫躁而畏者,災自取之,厥咎響應。 反誠據義,內省不疚者,物莫能動。 禍轉為福矣。 傳曰:「神者,申也。 怪者,疑也。 」孔子稱土之怪為墳羊。 :「子不語怪力亂神。 」故采其晃著者曰怪神也.世間多有見怪驚怖以自傷者 謹按:「齊公出於澤,見衣紫衣,大如轂,長如轅,拱手而立。 還歸,寢疾,數月不出。 有皇士者見公,語驚曰:『物惡能傷公,公自傷也。 此所謂澤神委蛇者也,唯霸主乃得見之。 』於是桓公欣然笑,不終日而病癒。 」 予之祖父郴為汲令,以夏至日請見主簿杜宣,賜酒。 時北壁上有懸赤弩,照于杯中,其形如蛇。 宣畏惡之,然不敢不飲,其日便得胸腹痛切,妨損飲食,大用羸露,攻治萬端,不為愈。 後郴因事過至宣家,窺視,問其變故,雲畏此蛇,蛇入腹中。 郴還廳事,思惟良久,顧見懸弩,必是也。 則將門下史將鈴下侍徐扶輦載宣于故處設酒,杯中故復有蛇,因謂宣:「此壁上弩影耳,非有他怪。 」宣意遂解,甚夷懌,由是瘳平,官至尚書,歷四郡,有威名焉。 世間多有惡夢變難必效 第18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風俗通義》
第18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