協政王大驚,不得已令大臣蔭昌親至項城,請袁世凱出山。 世凱見萌昌親來,只得應允。 蔭昌見他應允,遂告別返至信陽州,遂與部下計議道:「民軍氣焰正盛,打仗時先將白旗掛起,待民軍就進,群起轟擊,可以一戰而滅。 」部下官員照計而行,及鄂軍到來,果將白旗掛起。 民軍不知真偽,只一陣被他擊死好幾百人,遂退回漢口。 蔭昌得意已極,報捷清廷,旨下獎賞。 岑春暄見勢局頽靡,上表辭職。 攝政王見老臣皆去,留也不中,只得催促老袁赴敵前。 老袁遂由河南至湖北,與蔭昌相會。 蔭昌將兵符印信交代明白,即回京覆命不提。 且說袁世凱一到戰線,軍兵個個待戰。 馮國璋又由南京而來,一到漢口,即與民軍對壘,令軍兵放火,民軍因寡眾不敵,只得退走。 哪知清兵乘勝之際,無所不為。 不料鄂軍派敢死隊殺來,個個奮勇,無不以一當百,接後又有鄂陸軍相繼,殺得清軍大敗而逃,約有三四千人之多。 清兵痛恨,正想整隊報復。 忽袁大臣命令到來,禁止非為,如以後不奉令出發,即行軍法。 軍兵不知何故,只得遵令。 原來袁欽差暗想道:現在革命黨如何能殺盡,不如變通辦理,以剿為撫,以戰為和,且要議撫與和,必定要先提出幾件條件出來,然後乃可。 先上一奏章,大意是開國會,立憲法,並斥罷皇族內閣等件。 協政王接表,摸不着袁大臣頭緒,正慮間,忽報山西省獨立,陸鐘琦死難,推閻錫山為都督。 又報江西省已失,舉協統吳介璋為都督,雲南省倡義,逼走李經義,舉協統蔡鍔為都督,與江西省同日獨立。 這報傳入清廷,協政王急得不得了,王大臣見大局遂紛紛辭職,京中各機關辦事人員,十室九空。 協政王到此地位,哭也沒得眼淚,慶王心中只有個袁世凱,遂把一個內閣總理位置讓與袁世凱,並勸協政王遵袁所議。 協政王遂授袁為內閣總理,並取消內閣暫行章程,叫他在湖北把事辦完,即行來京。 資政院老臣叫他年下罪已詔,速開黨禁,好改議憲法。 協政王惟言是用,由資政院擬定《憲法》十九條,擇十月初六日宣告太廟。 怎奈民氣日盛,聽你如何辦法,全要反對。 上海製造局被革命黨陳其美所占,公舉其美為滬軍都督。 各處響應,遍插白旗。 正在相慶,貴州獨立電報又到,舉楊藎誠為都督。 蘇撫程德全被眾所脅,遂宣佈獨立,推為江蘇大都督。 杭州獨立,乃是女士尹鋭志首拋炸彈,軍兵從黨,舉童訓為都督,童訓讓浙路湯壽潛。 至于長江各省,大半光復,湖南都督推議長譚延闓。 此時駐信陽袁大臣奉了回京組閣諭旨,遣蔡庭干、劉承恩到武昌,與黎都督議和。 黎要清帝退位,方可允議。 蔡、劉再四商酌。 黎終不允,只得回覆袁大臣。 袁見和議無效,遂密令馮、段二統領,佈置完密,乘車回京。 袁未到京,宜示太廟期已至,由攝政王率大臣等至太廟焚香磕頭,宣示。 無奈民心終不肯服,兩廣、安徽、福建皆先後獨立。 廣西獨立,由巡撫沈秉坤倡義,遂舉沈為都督,原,有軍隊,均稱廣西國民軍。 組織既定,秉坤願擔任北伐事,將都督印信讓與王芝祥、陸榮廷。 沈遂挈眷回籍。 沈公功成身退,真算豪傑。 廣東亦繼續獨立。 初,推張鳴歧為都督,龍濟光為副,當下辦就印信,送往督府,張已不知去向,龍亦不願就職。 後推革命黨首領胡漢民為都督,時胡將離湖北,尚未到粵。 舉協統將尊藎暫代,胡到後,才將都督印信交出。 此時只有南京、福建尚未反正。 由各省聯軍進討,福建乘機響應,由新軍統孫道仁與議長劉崇佑聯絡興師。 先照總督松壽、將軍樸壽。 兩人本是滿人,決意主戰。 民軍聞他要戰,遂出戰各署。 松壽自盡,樸壽率滿兵與民軍對敵。 民軍奮勇登山,前僕後上,竟將滿兵殺退。 樸壽親率滿兵來攻漢兵,被民軍擊斃,滿兵只得繳械投降,遂舉孫道仁為都督。 各省獨立,倒也罷了,惟山東獨立,倒把慶王嚇殺。 原來山東撫台孫寶琦是慶王兒女親家,他想山東總是靠得住,及至來電奏請獨立,他說連親家也靠不住,所以嚇倒。 迨覆電去問,方知被民軍逼迫,倒也無可如何。 這不獨各省,連海軍務艦計十九艘,也都附民軍了。 協政王此時聽各處消息,毫無一點希望。 惟慶王只望老袁到京。 哪知老袁一路,直至多日方纔到京。 相見以後,袁大臣談及不肯和議之語。 協政王道:「既不肯和,想必還要戰。 」 袁大臣道:「主戰但無餉,奈何?」慶王道:「太后手中現有遺積,請協政王入宮去取。 」袁大臣稱是。 協政王入宮,見隆裕太后,太后只得取出若干萬,交協政王轉交袁大臣組織內閣。 只道此旨一下,人才畢集,哪知連人影皆無。 忽聞吉林、黑龍江、奉天省皆入革命黨手中,舉黨人藍天蔚為都督,消息日惡。 江南第九鎮統制徐紹楨會集浙、滬、蘇、寧,聯絡各軍,攻打南京,江督張人駿、將軍鐵良、提督張勛率兵抵戰。 奈各省皆已獨立,只剩南京一城,何以能行?遂迫電向袁大臣處求救。 第235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二十四史通俗演義》
第235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