布爾噶圖道:「奴才數年前曾去過一次,略識路途。 」太宗即令他作嚮導,頓時滿朝文武,除居守外,都隨駕出發。 ”戈鋌耀日,旌旗蔽天,不數日,到喀爾沁部。 喀爾沁親王迎宴犒勞,不必細說。 太宗到了龍井關,關上不過幾百名守卒,見滿兵蜂擁而來,都嚇得逃走。 滿兵整隊,遂分兩路進攻,一軍攻大安口,由濟爾哈朗、岳托為統領,帶四旗。 一軍攻洪山口,太宗親率四旗,連夜進發。 此時明軍專守山海關,把大安、洪山二口,視為沒要緊,毫不設備,一任滿兵攻入,連夜進攻遵化。 明廷聞報,飛檄山海關,調兵入援,總兵趙率教遵檄出兵,星夜前進。 到了遵化東邊,地名三屯營。 望前面都是滿兵,把三屯營密層層圍得鐵桶相似。 率教回視自部,不及四分之一,諒想不是對手。 當時鼓勵將士,分為數隊,一聲吶喊,竟向滿兵衝入。 滿兵見有軍來,放其入陣,復將兩面合裹,把率教困在當心。 率教雖勇,總奈滿兵越殺越多,率教兵越殺越少,指望城中出兵救援,誰知無一響應。 又殺一會,看看日已西下,只得殺一條路,直奔城下,大叫開城,城上矢石亂下。 率教大叫道:「我是山海關總兵奉旨來援此城,請速開門。 」忽聽城上守兵答道:「主將有令,無論敵兵援兵,不許入城。 」率教至此無路,又受重傷,看看自己兵士已傷殘無幾,也無力再戰,遂仰天嘆道:「天亡我也!」向北叩拜,竟拔劍自刎。 此時滿兵已臨城下,將殘兵殺得淨盡,隨即攻城。 城中守將姓朱名國彥,只守閉關的主意,活活把個率教性命亡去了,自己也無甚調度,只得與妻子向北拜辭,投繯自縊。 滿兵得了三屯營,又向遵化前進。 遵化巡撫王元雅竭力固守,滿兵四面圍攻,守兵不及措置,被滿兵攻陷,城內各官盡,皆殉難。 太宗入城,命兵士將各官死屍掩埋,大加犒賞。 次日即率師進發,所過州縣,望風歸附。 不到月餘,被滿兵佔據了薊州、三河、順義、通州等處,直至明都城下。 明廷震動,幸好有明朝勇將滿桂,見滿兵大至,帶兵援救,遇滿兵廝殺半日,並無勝負。 忽城上大炮一聲,彈丸四射,滿兵稍退。 不料滿桂兵也被打傷,滿桂也中了一彈,幸不致命。 太宗收兵,就在城北土關東首紮營,令明日攻城。 忽貝勒豪格及額附恩格德爾二人,忙走入道:「袁崇煥現領兵到了。 」太宗慌道:「此事真麼?」原來明都被滿兵殺得震魄,飛檄各處領兵勤王。 袁崇煥奉旨,先派趙率教、滿桂領兵入援,自己亦帶兩總兵隨後起行,不料率教已戰敗身亡。 趕到明都,各勤王兵亦至,隨入見崇禎帝。 帝命他率援兵,與滿兵迎戰。 太宗見崇煥又至,心中不樂。 豪格及恩格德爾道:“崇煥怎樣能軍,何至如何? 趁他初到,劫他營壘,可獲大勝。 ”太宗道:「崇煥智謀足備,能不防預?汝願劫營,處處留心,防他伏兵,可以萬全。 」豪格領命出兵,不料明軍果有預備,滿兵遇伏大敗,幸極力抵禦,未致喪命。 太宗道:「我說崇煥能軍,你如此莽撞,本應治罪,念你忠心,姑恕一次。 但崇煥在日,阻我進步,總要除去才好。 」 次日探馬報道,明營比昨日格外壯盛。 太宗道:「他是想與我久持,知我遠來,糧草不繼,不知諸將有何高見?」諸將紛論不一。 太宗見旁邊有一大臣只是微笑。 太宗視之,乃內閣大學士範文程也。 便問道:「先生有何妙策?」文程道:「現有一策,但秘密不可泄漏,容臣細奏。 」太宗令諸將退出,文程與太宗秘議,只聽太宗大笑,諸將不知何策。 一刻,文程出帳去了。 過一日,傳報明廷在德勝門、永定門外,遺有二封議和書。 又一日,滿兵捉住明太監二名。 又一日,滿軍退數里下寨。 又一日,報明太監逃走。 又一日,報崇煥下獄。 諸公,范先生之計,不過因崇煥阻滿兵不能前進,用反間,致明廷生疑,將崇煥除去。 果然崇禎帝遣太監出城訪查,回去將所見所聞細奏。 崇禎帝因袁崇煥擅殺毛文龍,已責他擅權,立命錦衣衛將崇煥縛置獄中。 總兵祖大壽、何可綱,聽主帥無故下獄,隨率本部回山海關去了。 明兵見無主將,個個疏懈。 太宗見了,即令出師進攻,明軍被滿兵殺得魂魄皆散,幸滿桂領軍赴援。 滿兵稍退,崇禎帝遂封滿桂為經略,統轄全軍,屢戰滿兵,互有勝負。 太宗心思一計,令滿兵改扮明兵,黑夜混入明軍隊裡,就中混殺。 滿桂不防,誤作城中援兵,竟被殺死於亂軍之中,滿兵大勝。 正欲登城,不料太宗竟傳命退兵。 眾貝勒不知何故,都來諫阻。 太宗把主見向諸臣分晰明白,隨即率領全軍,退至通州。 此時是太宗天聰四年。 復由通州渡河,東克香河,陷永平,將至遵化,忽有明軍攔路,開炮向滿軍打來。 太宗正欲後退。 不知何故,明軍的炮忽然炸開,反弄得自己打自己。 太宗趁此機會,督兵前進,將這位領兵的戰亡。 你道這領兵攔路的將是誰,原來是庶吉士金聲保舉的翰苑出身劉之倫。 之倫聞得滿兵退回,料他必走遵化,退出關,當下約馬世龍、吳自勉兩總兵,由間道抄出遵化,于路攔截。 誰知吳、馬兩人違約不追。 只落之倫孤軍一支,如何能是滿軍對手,一時把戰敗殘兵掃盡。 第192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二十四史通俗演義》
第192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