玄曰:「我方平瘍中原,非裕莫可用者。 俟關河平定,然後別議爾。 」劉裕與何無忌同舟還京口,密謀興復晉室。 劉毅家于京口,亦與無忌謀討玄。 無忌曰:「天下草澤之中,非無英雄也。 」毅曰:「所見惟有劉下邳。 」無忌笑而不答,還以告裕。 遂與毅定謀。 無忌夜草檄文,其母劉牢之姊也,密窺之,泣曰:「吾不及東海呂母明矣!汝能如此,吾復何恨?」裕問無忌曰:「急須一府主簿,何由得之?」無忌曰:「無過劉道和。 」道和者,東莞劉穆之也。 裕即馳信召焉,至則署為主簿。 劉裕托以遊獵,與何無忌收合徒眾,得百餘人。 詰旦,京口城開,無忌著傳詔服,稱敕居前,徒眾隨之齊人,即斬桓修以徇于眾。 劉毅復帥壯士直入,斬桓宏,眾推劉裕為盟主。 玄時憂具特甚,或曰:「劉裕烏合之眾,勢必無成。 」玄曰:「劉裕足為一世之雄。 劉裕家無擔石之儲,樗蒲一擲百萬。 何無忌酷似其舅,共舉大事。 何謂無成?」玄欲覆舟山,按兵堅陣以待之,桓謙等固請戰。 遂與裕戰于覆舟山,裕大破之。 裕與劉毅等分為數隊併進,裕拭身先之,裕軍與玄梟將吳甫之遇于江東,斬之,進與玄將皇甫敷戰,又斬之。 將士皆殊死戰,無不一當百,呼聲震動天地。 時長北風急,因縱火焚之,煙火衝天,鼓噪之音震動京邑,諸軍大潰。 玄率親信數千人,趨走石頭城。 裕入建康,率百官奉迎乘輿,誅桓玄宗族之在建康者。 裕至建康,諸大處分皆委于劉穆之,倉筍立定,無不允愜。 時晉政寬弛,綱紀不立,豪族陵縱,小民窮蹙。 穆之斟酌時宜,隨方矯正。 裕以身先物,戚禁內外,百官肅然。 劉毅等與玄戰于崢嶸州,大破之。 玄復挾帝入江陵,寧州督護馮遷迎擊之,抽刀而前。 玄曰:「汝何人?敢殺天子。 」遷曰:「我殺天子之賊耳。 」遂斬之。 乘輿反止於江陵。 毅等傳送玄首,梟于大桁,誅諸桓氏,特宥桓沖之孫孕。 安帝至建康,以劉裕都督中拜渚軍事,出鎮京口。 以盧循為廣州刺史,循遣使貢獻,遺劉裕益智棕,裕報以續命湯。 時揚州刺史王猛卒,劉毅等不欲裕入輔政,議以謝琨為揚州刺史。 穆之密白裕曰:「晉命已移,公勛高位重,豈得遂為守藩將耶。 揚州根本所繫,不可假人。 」裕從之,遂自領揚州牧。 劉裕抗表伐南燕,南燕起沒見二十四回。 初,苻氏之敗,王猛、孫鎮惡來奔,騎射不能及人,而有謀略,善果斷,或薦于裕,與語悅之,曰:「吾聞將門有將,信然。 」裕帥舟師自淮入泗,南燕主超召群臣會議。 公孫五樓曰:「吳兵輕入,利在速戰。 宜據大峴,使不得入。 沮其鋭氣,堅壁清野。 簡精騎,循海而南,絶其糧道。 敕段暉帥兗州之眾,緣山東下,腹背擊之。 」超不從。 裕過大山,舉手指天,喜形于色。 左右曰:「公未見敵而先喜,何也?」裕曰:「兵已過險,士有必死之士,餘糧棲畝,人無匱乏之憂,虜入吾掌中矣。 」 進與蒸兵戰于臨朐,燕眾大敗,斬段暉等十餘人,超遁還廣固。 廣固,今在山東青州府城北。 裕乘勝逐北至廣固,克其大城。 超收眾入保小城,裕築長圍守之。 北方之民,執兵負糧歸裕者,日以千計。 南燕內城久不下,裕悉眾攻之。 南燕尚書悅壽開門納晉師,超突圍出走,追獲之,送超詣建康,斬之。 初,盧循之姊夫徐道復向劉裕北伐,勸循乘虛襲建康,循從之。 朝廷急徵劉裕,裕方議留鎮下邳,經營司雍。 會詔書,引兵還,以船載輜重,自帥精鋭步卒歸。 至山陽,聞何無忌敗死,慮京邑失守,卷甲兼行,將濟江,風急,眾咸難之。 裕曰:「若天命助國,風當自息,不然覆溺何害。 」即命登舟,舟移而風止。 及至建康,毅與盧循戰于桑落州,毅兵大敗。 盧循至淮口,中外戒嚴。 裕謂將佐曰:「賊若于新亭直進,其鋒不可當,宜且避之。 若回泊西岸,此成擒耳。 」循回泊西岸,裕率眾齊力擊循,循大敗走,趨豫章,收散卒徑還番禺,奔交州。 刺史杜慧度羽斬之,送首建康。 劉裕帥師襲荊州,殺都督劉毅,又殺豫州刺史諸葛長民。 又擊并州司馬休之,休之奔後秦。 太尉裕戒嚴,將伐後秦。 後秦起沒見二十四回。 劉穆之為左右仆射,總攝內外。 穆之決斷如流,賓客滿座,求訴百端,目覽詞訟,手答書箋,耳行聽受,口並酬應,不相參涉,悉皆瞻舉。 裕發建康,遣王鎮惡、檀濟、沈田子等,數路併進。 王鎮惡、檀道濟所向皆捷,進逼洛陽,克之。 裕至潼關,秦主泓使姚丕守渭橋,王鎮惡大破之於渭,泓兵不戰而潰,單馬還宮,將妻子群臣詣王鎮惡軍門降。 王惡撫慰,號令嚴明,百姓安堵。 太尉裕入長安,送姚泓詣建康斬之。 裕留于長安,經略西北,而諸將士皆久役思歸。 會劉穆之卒,裕以根本無托,遂決意東還。 乃以次子桂陽公義真都督雍、梁、秦三州諸軍事。 義真時年十二,以王鎮惡為司馬。 是役也,鎮惡之功為多。 田子等忌之,屢言鎮惡家在關中,不可保信。 裕曰:「古語云:猛獸不如孤群。 卿等十餘人,何懼鎮惡?」 裕髮長安,自洛入河,開汴渠而歸。 夏主赫連勃勃聞之大喜。 使其子赫連王貴帥騎二萬向長安,勃勃自將大軍為後繼。 第77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二十四史通俗演義》
第77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