鄧艾在成都,頗自矜伐,欲因平蜀之勢,乘勢滅吳。 鐘會有異志,姜維知之,說之使反。 會忌鄧艾,乃與監軍衛瓘,密白艾有反狀。 魏主以檻車征鄧艾父子赴京師。 會獨統大眾,遂與姜維決計謀反。 適郭太后卒,會乃矯太后遺詔,使會將兵廢司馬昭。 姜維欲使鐘會盡殺北來諸將,已因殺會,盡坑魏兵,復漢帝。 適會眾兵作亂,殺姜維,爭前殺會。 鄧艾本營將士追艾于檻車中,迎還衛瓘,以與會共陷艾,恐其為變,乃遣護軍田績,襲鄧艾父子于綿竹西斬之。 艾餘子在洛陽者悉被誅,後以其孫為郎中。 後主禪遷洛陽,秘書郎郤正從行,正相道適宜,舉動無闕,禪慨然嘆息,恨知正之晚。 魏封禪為安樂公,他日與宴,為之作蜀技,旁人皆感愴,禪喜笑自若。 昭謂賈充曰:「人之無情,亦至于比。 雖使諸葛亮在,不能輔之久全。 況姜維耶?」 他日問禪曰:「頗思蜀否?」禪曰:「此間樂,不思蜀也。 」 正聞之,謂曰:「若王復問,宜泣而答曰:『先人墳墓遠在岷蜀,乃心西悲,無日不西適。 』」昭復問,禪對如正言,不能泣,因閉其目。 昭曰:「何乃似郤正語耶?」禪開目驚視曰:「誠如尊言。 」左右皆笑之。 蜀漢之事已約略敘完。 其魏國之事,尚未講明。 卻說魏主曹丕。 既篡漢即皇帝位,廢漢獻帝為山陽公,其子俱為操所殺,無子。 有二女以嬪于魏。 又十四年,善終於魏,葬禪陵。 魏主丕營洛陽宮室,遂如洛陽都焉。 丕視兄弟如仇讎,而信任強臣司馬懿。 丕妻郭後無子,使後養平原主叡為子。 叡母甄夫人,本袁熙妻也。 甚有美色,為郭後譖死。 叡事郭後甚謹,後亦愛之。 丕在位七年崩,子叡立,是為明帝。 曹真、陳群、司馬懿並受遺詔輔政。 叡性好土木,既治許昌官,又作洛陽宮、凌霄閣,徙長安鐘橐駝銅人承器盤于洛陽。 盤折,聲聞數十里。 銅人重不可致,乃大發銅鑄銅人二,列坐于司馬門外,號曰翁仲。 起土山于芳林園,植雜木美草,捕禽獸致其中,諫者皆不納,叡性嚴急,督修宮室,有過限者,親召問之,言猶在口,身首已分,而人心離二。 叡使太尉司馬懿擊遼東公孫淵,淵使大將卑衍、楊祚屯遼隧。 懿曰:「賊大眾在此,巢窟空虛,直指襄平,破之必矣。 」乃多張旗幟,欲出其南,衍等盡鋭取之。 懿潛渡水出其北,直走襄平,衍等引兵逆戰,懿擊大破之,遂圍襄平。 第20回 漢歸曹吳入晉取次銷沉2 淵窘急,糧盡,人相食,突圍走,懿擊斬之,遼東悉平。 有星孛于大辰,又孛于東方,張掖柳谷口水溢,湧寶負圖。 有石馬七,及犧牛之象。 有文曰「大討曹叡以為瑞,豈知自後司馬氏專權,凡曹氏之所以欺漢者,一一還報之於司馬氏,所謂大討曹也。 牛者,謂以牛賜馬也。 魏主叡病篤。 司馬懿還軍至洛陽,懿入見。 叡執其手曰:「吾以後事屬君,與曹爽共輔少子,吾忍死以待君,得相見無恨矣。 」乃召二王示懿,指齊王芳曰:此是也,君諦視之,勿誤也。 」時芳年方八歲,即日立為太子。 明帝沈毅善斷,優禮大臣,雖臣下犯顏極諫,無所摧戮,其人君之度亦偉矣。 然不思建德垂後,以固維城之基,致使大權旁落,遂為司馬氏所篡,惜哉。 在位十三年崩,太子芳嗣位。 芳明帝養子,莫知所出。 曹爽、司馬懿並錄尚書事,受遺詔輔政。 魏大將軍曹爽用何晏、鄧揚、丁謐之謀,遷郭太后永寧宮,專擅朝政,多樹親黨,屢改制度。 太傅司馬懿與爽有隙,稱疾不預政事。 曹爽驕奢無度。 時魏主芳謁高平明帝陵,爽與弟曹羲、曹訓、曹彥皆從。 懿與子司馬師、司馬昭謀誅之。 以太后令召司農桓范。 范欲應命,其子曰:「車駕在外,不如南出。 」懿謂蔣濟曰:「智囊往矣。 」濟曰:「駑馬戀棧豆,爽必不能用也。 范勸爽以天子詣許都,發四方兵自衛。 爽疑未決,自申夜至五鼓,乃投刀于地曰:“我亦不失作富家翁。 」范哭曰:「曹子丹英雄,生汝兄弟,犭屯犢耳,何圖今日因汝滅族也?」子丹,曹真字也。 懿遂以太后令閉諸城門,勒兵據武庫,曹爽與何晏、鄧揚、桓范等謀逆,俱夷三族。 何晏以貌自喜,粉白不去身,雖被誅,而天下士大夫爭慕效之,遂成風流之俗。 司馬懿既誅曹爽,自後大權悉歸司馬,魏主徒擁虛位而已。 及懿卒,以其子師為大將軍,錄尚書事,執魏國柄。 魏中書令李豐,及太常夏侯玄,與皇后之父光祿大夫張緝,謀殺司馬師,不克,師並殺之,遂廢其後張氏。 魏主芳意頗不平,而不敢發。 司馬師勒兵,廢魏主芳為齊王,遷之河內,在位十四年,後又二十一年卒。 師迎高貴鄉張公髦立之。 揚州刺史文欽,鎮東將軍毋邱儉,起兵討師。 時師新割目瘤,瘡甚,帶疾征之。 斬毋邱儉,夷其族。 欽子鴦勇甚,夜劫師營,追騎莫敢逼,遂降于吳。 及司馬師卒,弟昭自為大將軍,錄尚書事。 魏徵東將軍諸葛誕起兵壽春討昭,昭奉魏主髦征之。 誕求救于吳,吳使全懌、文欽等救之。 誕素與欽有隙,因斬欽。 欽二子文鴦、文虎,復歸司馬昭。 第66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二十四史通俗演義》
第66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