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,莽之謀篡也,吏民爭為符命,皆得封侯。 其不為者相戲曰:「獨五天帝持書乎?」久而莽亦厭之。 元年秋,遣五威將王奇等十二人,班符命二十四篇于天下,外及蠻夷,其後言符命,非五威將所頒者罪之。 莽好空言,慕古封建之制,多封爵人,而性實吝嗇,托以地理未定,故且先頒菁茅四色之土,用慰封者,於是諸侯食用皆乏。 莽恃庫府充足,欲立威匈奴,乃遣孫建等率十二將,分道並出擊匈奴。 嚴尤切諫,勿聽,轉運兵谷如故。 內郡苦于征發,始流亡為盜賊。 北邊自宜帝以來,數世不見烽火之警,人民熾盛,牛馬滿野。 及莽擾亂,單于怒曰:「先單于受漢宣帝恩,不可負也。 今天子非宣帝子孫,何以得立?」乃遣兵分道入塞。 殺守尉,掠吏民,邊民死亡者殆盡。 莽遣五威將王駿、李崇等出西域,使諸國郊迎送兵食。 焉耆詐降,而聚兵自備。 駿等至,伏兵襲殺之,西域遂絶。 莽大募兵擊匈奴,下令曰:「敢有趨避違令者,斬首。 」於是殺人無算,百姓倒懸,道路以目。 彗星出見,黃霧四塞,大風拔木,飛瓦,大雪深一丈餘,竹樹皆枯死。 雨雹殺牛羊,民間訛言,黃龍墮死黃山宮中,走觀者萬數,莽悉收捕斬之。 又飛蝗蔽天,大饑,人相食。 夏隕霜,殺草木。 莽法令煩苛,民搖手觸禁,不得耕桑,於是並起為盜賊。 臨淮人瓜田儀等,依阻會稽長洲,聚眾為盜。 琅邪女子呂母,聚黨數千,殺海曲縣令,人海作亂,聚眾至數萬人。 荊州饑饉,更相侵奪。 新市人王匡、王鳳,聚眾數百人,諸亡命者馬武、王常、成丹等,皆往從之,藏於綠林山中。 數月間,至七八千。 琅邪樊崇起兵于莒,眾百餘人,群盜以崇勇猛,多附之,一歲間至萬餘人。 東海刁子都起兵抄擊徐、兗,莽遣兵擊之,不能克。 關東大饑,人相食。 南郡秦豐起兵,平原女子遲昭平亦聚眾數千人,在河阻中。 樊崇等眾寢盛,乃相與約:殺人者死,傷人者償創。 莽遣太師王匡、更始將軍廉丹征之。 崇等恐其眾與莽兵亂,乃皆朱其眉以相記別,由是號曰赤眉。 莽將王匡、廉丹,共領鋭卒十餘萬人,所過放縱Y掠。 東方為之語曰:「寧逢赤眉,勿逢太師;太師尚可,更始殺我。 」赤眉破莽更始將軍廉丹,斬之。 新市兵王匡等攻隨。 平林人陳牧、廖湛,復聚眾千餘人,號平林兵以應之。 初,漢景帝第十子、長沙定王發三世孫曰欽,欽娶南陽樊重女,生三子:縯、仲、秀。 縯字伯升,性剛毅,慷慨,威名素著;仲初起兵時,戰死於小沛。 秀隆準日角,性勤稼穡,縯常非笑之,比于高祖兄仲。 秀嘗過稂,稂人蔡少公頗學圖讖,言:「劉秀,當為天子。 」或曰:「是國師公劉秀乎?」(此劉秀乃劉向子歆,更名秀,時為王莽國師,封嘉新公者)秀戲曰:「何由知非仆也?」坐者皆大笑。 宛人李守,好星曆讖記,嘗謂其子通曰:「劉氏當興,李氏為輔。 」及新市、平林兵起,南陽騷動。 通從第軼謂通曰:「今四方擾亂,漢當復興。 南陽宗室,獨劉伯升兄弟,泛愛容眾,可與謀大事。 」通笑曰:「吾意也!」會秀賣谷于宛,通令軼迎秀,與秀約歸南陽白水鄉,起兵南陽,今河南南陽府是也。 劉縯召諸豪傑計議,分遣親友于諸縣起兵。 縯自發白水鄉子弟,子弟皆恐懼亡匿,及見秀,絳衣大冠,皆驚曰:「謹厚者亦復為之。 」乃稍自安。 凡得子弟七八千人,部署賓客,自稱柱天都部。 秀時年二十八,縯使族人招降新市、平林兵。 殺南陽尉,進拔棘陽。 李軼、鄧晨皆將賓各來會。 又與下江兵王常合,夜襲藍鄉,盡獲其輜重。 時漢兵已十餘萬,諸將議立漢後,以從人望。 南陽豪傑欲立劉縯,而景帝五世孫玄在平林中,軍中號更始將軍。 新市、平林將帥憚縯威名,貪元懦弱,先定策立之,然後召縯示共議。 縯以為宜且稱王,待破莽、降赤眉後,然後舉尊號。 眾不從,立劉玄為皇帝,大赦改元,號更始元年。 南面朝群臣,愧羞汗流,舉手不能言。 置公卿,拜縯為大司徒偏將軍。 劉秀等攻昆陽,定陵郾,皆下之。 王莽遣王邑、王尋發兵平定山東,征諸明兵法者六十三家,以備軍吏,以長人巨無霸為壘尉。 無霸身長丈二,腰大十圍,輅車不能載,三馬不能勝,能驅諸猛獸虎、豹、犀、象之屬,以助威武,號百萬,圍昆陽。 諸將見兵盛,大懼,皆欲散歸諸城。 劉秀曰:「今兵少而敵強,併力禦之,庶可立功;如欲分散,勢無俱全,昆陽既拔,諸城亦滅矣。 今不同心共舉功名,反欲守妻子財物耶?」諸將怒曰:「劉將軍何敢如是!」 秀笑而起。 會莽兵至,城北諸將窘迫,乃又請秀計之。 秀復為圖畫成敗,皆曰:「諾。 」時城中惟有八九千人,秀使王鳳、王常守昆陽,夜與李軼等十三騎出城南門,以收外兵。 時莽兵至城下者且十萬,秀等幾不得出。 王邑、王尋縱兵圍昆陽,嚴尤曰:「昆陽城小而堅,不如先擊宛,宛敗,昆陽自下。 」王邑不聽,遂圍之數十里。 嚴尤又曰:「兵法圍城必缺,一使得逸出,以怖其下。 」又不聽。 劉秀至郾、定陵,悉發諸營兵而進,自將步騎千餘為前鋒,王邑、王尋亦遣數千來戰。 秀犇之,斬首數千級。 諸將喜曰:「劉將軍平生見小敵怯,今見大敵勇,甚可怪也。 」乃復進。 第48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二十四史通俗演義》
第48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