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江河之水,日出不窮,且多出於高原者,以地上面為高山,地下面為深穴。 其穴之西向者,以天行運轉鼓水入穴,有入無出,遂從泥沙上湧,而為江河諸水。 其溫泉,以地下入水處,適當黃道,日之熱氣所致也。 其有地震者,亦以地下多岩穴,日行海底,熱氣燻蒸,穴中日日蒸之,愈積愈重,漸升而上,至地面,勢不得散,必潰圍四出,以致震動。 或陷裂,或有聲有火。 故地土厚,而無江湖池井之處,以泄氣者,震恆多。 地土薄,而多江湖池井之處,以泄氣者,震恆少也。 其氣候有寒暑者,以中國之地近北,故日行北陸則暖,日行南陸則寒也。 其海水有潮汐者,以日行海底,所過處熱氣極盛,月升而冷氣與之一激,乃號叫怒起而生潮。 潮既過,而日之精神熱氣,與月之精神冷氣,恆映積淤沖。 蓋與日月相對之處,積有一股冷熱之氣,亦與日月同,故再值再潮而為汐,其有大小者,以日月之行,有遠近之異勢,近則潮大,遠則潮小。 至晦朔時,月雖無光,而月之體魄,與冷氣仍在,故猶然發潮發汐,朔望同也。 其海水之咸,亦由太陽亢炎,乾濕二氣燻蒸所致。 所以夏月之水,常咸于冬月。 海面之水,獨咸于海底。 其浸入地中者,以得土滲而淡也。 至于地面之大,穿心九萬里零,厚二萬八千六百三十六里零,去月輪天周圍隔海四萬五千餘里零。 蓋地面是土,土之下是砂石,砂石之下是浮岩,浮岩之下是海,海之下仍是天。 其不與天俱動者,以地之四旁底下,皆是海如載舟然。 地之東為潮海,水隨天升,舟上則覆。 地之西為溜海,水隨天入,舟至則陷。 地之北為冰海,海水常冰,舟行則礙。 地之南為熱海,海水如熱油,舟入則焚,此天之所以終古不可近也。 又天升東而沒西,故海水亦自西北而東南流也。 其地輿,則居中近北之地,曰亞細亞洲。 國土不啻百餘, 大者首推中國。 又小島各自為國者數百。 其亞細亞洲之西而略北,曰歐羅巴洲,即今之所謂西洋。 國之大者七十餘,小島亦不下數百。 其亞細亞洲之西南,歐羅巴洲之南,曰利未亞洲。 大小共百餘國,小島數百。 亞細亞洲之東而帶北,曰亞墨利加洲,地分南北,中有一峽相連。 峽南曰南亞墨利加,峽北曰北亞墨利加。 地極廣,平分天下之半,小島千餘,總之四洲之內,奇奇怪怪之事,所在多有,載不勝載。 其亞細亞洲之南,曰墨瓦蠟泥加洲,此洲人至者少,未審其山川國土、人物風景何如。 此天地形體之大略也。 若夫天地之數,止於一元,一元共十二萬九千六百年。 元統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會,每會一萬八百年。 會統三十運,每運三百六十年。 運統十二世,每世三十年。 前此一元之天地,亦是萬國九州,花花世界。 無奈行到申會,便晝夜失序,寒暑舛錯,五穀不生,人類日稀。 行至酉會,漸漸無君無長,不復知有文字。 再至戌會之初,千里才得見人,五穀全無,民乃食土,亦少衣服,男女相遇即交,交訖而退,即間有生育,亦但知有母而不知有父。 道路不通,其後漸至無人無物。 至于亥會,黑黑暗暗,山川日月,盡歸烏有,不覺天地混蒙起來。 直至子會,逐漸開明,乃生起日月來,漸有天光而天開。 再至醜會,復生起水土砂石來,漸漸凝結而有地。 再至寅會,于大荒山腰,受天地之靈秀,藴日月之光華,遂孕有靈通之性,內育人胎,于十月十六日寅時,豁刺刺一聲響亮,山腰迸裂,產出一個人來。 學爬學走,餐風吸露,食草飲水,漸漸長成,龍首人身,身長百尺,頭角猙獰,神眉怒目,獠牙露齒。 遍體皆毛。 將身爬上山頂,用手把天細摸,覺天之體,躍躍欲動。 將身走到地上,用足把地細踹,覺地之體,凝凝欲靜。 且天漸漸高起來,地漸漸低下去,漸次將開,相附而動,仔細一 看,見崑崙山頂,與月輪天相連,堅不可破。 天性慾動而不得動,地性慾靜而不得靜。 天地相連,兩不得所,人物難生。 盤古心中自忖,必得一件物事,斷其連處。 自然天清地寧,萬物得所。 東尋西尋,並無物件。 尋至多時,不期事有湊巧,一日行至西方,尋得先天金石之精,一斧一鑿。 盤古約重千斤,乃右手持爺,左手執鑿,或用斧劈,或用鑿開,用功多時。 忽然一日鑿開,有如天崩地裂,大響一聲,天地兩分。 輕清者為天,漸高而運轉;重濁者為地,漸低而凝靜。 天地遂分而為二。 又在上者名之為天,在下者名之為地,而混茫開矣。 自後陰陽二氣交媾,生人生物,繼之者為天皇氏。 且聽下回分解。 第2回 至三皇傳多氏漸剖乾坤 詞曰: 細想三皇五帝,一般錦繡江山。 風調雨順萬民安,不見許多公案。 後世依他樣子,齊家治國何難。 流芳百世在人間,萬古稱揚讚歎。 邵康節曰:天開于子,復卦也。 地闢于醜,臨卦也。 人生於寅,泰卦也。 周十二宮而終於坤,是為一元。 盤古生於寅。 天皇在寅,地皇在卯,人皇在辰,五帝在巳。 自夏禹八年,始入午會。 今正為午會之中,未至未會也。 第2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二十四史通俗演義》
第2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