景耀元年,維以誕破,退還成都,復拜大將軍。 史官言景星見,大赦,改元。 宦人黃皓與尚書令陳祗相表裡,始預政,皓自黃門丞至今年為奉車都尉、中常侍。 姜維雖班在祗右,權任不如,蜀人無不追思董允者。 時兵車久駕,百姓疲弊,太中大夫譙周著《仇國論》,言「可為文王,難為漢祖」,人莫察焉。 征北大將軍宗預自永安徵拜鎮軍將軍,領兗州刺史;以襄陽羅憲為領軍,督永安事。 吳大臣廢其主亮,立孫休,來告難,如同盟也。 大將軍維議,以為漢中錯守諸圍,可禦敵,不獲大利,不若退據漢、樂二城,積穀堅壁,聽敵入平,且重關鎮守以禦之。 敵攻關不克,野無散谷,千里懸糧,自然疲退,此殄敵之術也。 於是督漢中胡濟守漢壽,將軍王含守樂城,護軍蔣斌守漢城。 又于西安、建威、武衛、石門、武城、建昌、臨遠皆立圍守。 二年,夏六月,立子諶為北地王,恂為新興王,虔為上黨王。 以征西張翼為左車騎將軍,領冀州刺史;廣武督廖化為右車騎將軍,領并州刺史。 時南郡閻宇為右大將軍。 秋八月丙子,鎮軍將軍陳祗卒,謚曰忠侯。 祗在朝,上希主指,下接閹宦,後主甚善焉。 以仆射南鄉侯董厥為尚書令。 三年,魏景初元年也。 秋九月,追諡故前將軍關羽曰壯繆侯,車騎將軍張飛曰桓侯,驃騎將軍馬超曰威侯,軍師龐統曰靖侯,後將軍黃忠曰剛侯。 是歲,魏帝高貴鄉公卒,常道鄉公即帝位。 四年春三月,追諡故鎮軍趙軍趙雲曰順平侯。 冬十月,大赦。 拜丞相亮子武鄉侯瞻中都護、衛將軍;遷董厥輔國大將軍,與瞻輔政;以侍中義陽樊建守尚書令。 自瞻、厥用事,黃皓秉權,無能正矯者,惟建特不與皓和好往來。 而秘書令河南郄正與皓比屋周旋,皓從微至著,既不憎正,又不愛之,官不過六百石,常免于憂患。 五年春正月,西河王琮卒。 大將軍維惡皓之恣擅,啟後主欲殺之。 後主曰:「皓,趨走小臣耳。 往者董允切齒,吾常恨之,君何足介意!」維本覊旅自,而功效無稱,見皓枝附葉連,懼于失言,遜辭而出。 後主敕皓詣維陳謝,維說皓求沓中種麥,以避內逼。 皓承白後主。 秋,維出侯和,為魏將鄧艾所破,還駐沓中。 皓協比閻宇,欲廢維樹宇,故維懼,不敢還。 六年春,魏相國晉文王命征西將軍鄧艾、鎮西將軍鍾會、雍州刺史諸葛緒、益州刺史師纂五道伐蜀。 大將軍姜維表後主,求遣左、右車騎張翼、廖化督諸軍分護陽安關口及陰平橋頭。 黃皓信巫鬼,謂敵不來,啟後主寢其事,群臣不知。 夏,艾將入沓中,會將向駱谷,蜀方聞之。 遣張翼、董厥為陽安關外助,廖化為維援繼。 大赦。 改元炎興。 比至陰平,聞諸葛緒向建威,故待月餘。 維為鄧艾所摧,還陰平。 鍾會圍樂城,遣別將攻關。 守將蔣舒開門降,都督傅僉奮戰而死。 冬,會以樂城不下,徑長驅而前。 翼、厥之至漢壽也,維、化舍陰平還保劍閣拒會。 會不能克,糧運懸遠,議欲還。 而鄧艾由陰平景谷傍入。 後主又遣都護諸葛瞻督諸軍拒艾,至涪,不進。 尚書郎黃崇,權子也,勸瞻速行固險,無令敵得入坪,言至流涕。 瞻不從。 前鋒已破,艾徑至涪,瞻退保綿竹。 艾書誘瞻曰:「若降者,必表封琅琊王。 」瞻怒,殺艾使。 戰于綿竹,瞻軍敗績,瞻臨陣死。 崇及羽林督李球、尚書張遵皆必死沒命。 瞻長子尚嘆曰:「父子荷恩,不早斬黃皓,以致敗國殄民,用生何為!」乃驅馬赴魏軍而死。 百姓聞艾入坪,驚迸山野。 後主會群臣議,欲南入七郡,或欲奔吳。 光祿大夫譙周勸降魏,魏必裂土封後主。 後主從之,遣侍中張紹、駙馬都尉鄧良賫璽綬奉箋詣艾降。 北地王諶恚憤,殺妻子而後自殺。 艾至成都,後主輿櫬面縛,銜璧迎之。 艾親釋其縛,受其璧,焚其櫬,承製拜驃騎將軍,使止其宮。 執黃皓,將殺之,受賄而赦之。 諸圍守皆奉後主敕令乃下。 姜維未知後主降,謂且固城;素與執政者不平,欲使其知衛敵之難,而後逞志;乃回由巴西,出妻阝、五城。 會被後主手令,乃投戈釋甲,詣鍾會降于涪。 軍士莫不奮激,以刃斫石。 明年春正月,會構艾,檻車見徵。 會圖異計,奇維雄勇,還其節蓋本兵,謂長史杜預曰:「姜伯約比中州名士,夏侯太初、諸葛公休不如也。 」鄧艾亦謂蜀人曰:「姜維,雄兒也!」會、維出則同車,坐則同席。 將至成都,自稱益州牧以叛。 恃維為爪牙,欲遣維為前將軍伐中國。 維既失策,又知會志廣,教會誅北來諸將;諸將既死,徐欲殺會,盡坑魏兵,還復蜀祚。 密書通後主曰:「願陛下忍數日之辱,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,日月幽而復明。 」魏太后崩,會命諸將發喪,因欲誅之。 諸將半入,而南安太守胡烈等知其謀,燒成都東門以襲殺會及維、張翼、後主太子等。 軍眾抄掠,數日乃定。 三月,後主舉家東遷洛陽。 丁亥,封安樂縣公,食邑萬戶,賜絹萬匹,奴婢百人,他物稱此。 弟兄子孫為三都尉、侯者五十餘人。 以譙周全國濟民,封城陽亭侯。 秘書令郄正舍妻子隨侍後主,相導威儀,封關內侯。 於是尚書令樊建、殿中督張通、侍中張紹亦封侯。 劉氏凡得蜀五十年,正稱尊號四十三年。 第28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華陽國誌》
第28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