叔向問晏子曰:「進不能事上,退不能為家,傲世樂業,枯槁為名,不疑其所守者,可謂能行其道乎?」晏子對曰:「嬰聞古之能行道者,世可以正則正,不可以正則曲。 其正也,不失上下之倫;其曲也,不失仁義之理。 道用,與世樂業,不用,有所依歸。 不以傲上華世,不以枯槁為名。 故道者,世之所以治,而身之所以安也。 今以不事上為道,以不顧家為行,以枯槁為名,世行之則亂,身行之則危。 且天之與地,而上下有衰矣;明王始立,而居國為制矣,政教錯,而民行有倫矣。 今以不事上為道,反天地之衰矣,以不顧家為行,倍先聖之道矣;以枯槁為名,則世塞政教之途矣。 有明上,可以為下;遭亂世,不可以治亂,說若道,謂之惑,行若道,謂之狂。 惑者狂者,木石之樸也,而道義未戴焉。 」 叔向問人何若則榮晏子對以事君親忠孝第二十六 叔向問晏子曰:「何若則可謂榮矣?」晏子對曰:「事親孝,無悔往行,事君忠,無悔往辭;和于兄弟,信于朋友,不諂過,不責得;言不相坐,行不相反;在上治民,足以尊君,在下蒞修,足以變人,身無所咎,行無所創;可謂榮矣。 」 叔向問人何以則可保身晏子對以不要幸第二十七 叔向問晏子曰:「人何以則可謂保其身?」晏子對曰:「《詩》曰:『既明且哲,以保其身。 夙夜匪懈,以事一人。 』不庶幾,不要幸,先其難乎而後幸,得之時其所也,失之非其罪也,可謂保其身矣。 」 曾子問不諫上不顧民以成行義者晏子對以何以成也第二十八 曾子問晏子曰:「古者嘗有上不諫上,下不顧民,退處山谷,以成行義者也?」晏子對曰:「察其身無能也,而托乎不欲諫上,謂之誕意也。 上惛亂,德義不行,而邪辟朋黨,賢人不用,士亦不易其行,而從邪以求進,故有隱有不隱。 其行法,士也,乃夫議上,則不取也。 夫上不諫上,下不顧民,退處山谷,嬰不識其何以為成行義者也。 」 梁丘據問子事三君不同心晏子對以一心可以事百君第二十九 梁丘據問晏子曰:「子事三君,君不同心,而子俱順焉,仁人固多心乎?」晏子對曰:「嬰聞之,順愛不懈,可以使百姓,強暴不忠,不可以使一人。 一心可以事百君,三心不可以事一君。 」仲尼聞之曰:「小子識之!晏子以一心事百君者也。 」 柏常騫問道無滅身無廢晏子對以養世君子第三十 柏常騫去周之齊,見晏子曰:「騫,周室之賤史也,不量其不肖,願事君子。 敢問正道以行則不容于世,隱道危行則不忍,道亦無滅,身亦無廢者何若?」晏子曰:「善哉!問事君乎。 嬰聞之,執二法裾,則不取也;輕進苟合,則不信也;以易無諱,則速傷也;新始好利,則無敝也;且嬰聞養世之君子,從重不為進,從輕不為退,省行而不伐,讓利而不誇,陳物而勿專,見象而勿強,道不滅,身不廢矣。 」 晏子春秋 內篇雜上第五凡三十章 莊公不說晏子晏子坐地訟公而歸第一 晏子臣于莊公,公不說,飲酒,令召晏子。 晏子至,入門,公令樂人奏歌曰:「已哉已哉!寡人不能說也,爾何來為?」晏子入坐,樂人三奏,以後知其為己也。 遂起,北面坐地。 公曰:「夫子從席,曷為坐地?」晏子對曰:「嬰聞訟夫坐地,今嬰將與君訟,敢毋坐地乎?嬰聞之,眾而無義,強而無禮,好勇而惡賢者,禍必及其身,若公者之謂矣。 且嬰言不用,願請身去。 」遂趨而歸,管籥其家者納之公,財在外者斥之市,曰:「君子有力於民,則進爵祿,不辭富貴;無力於民而旅食,不惡貧賤。 」遂徒行而東,耕于海濱。 居數年,果有崔杼之難。 莊公不用晏子晏子致邑而退後有崔氏之禍第二 晏子為莊公臣,言大用,每朝,賜爵益邑;俄而不用,每朝,致邑與爵。 爵邑盡,退朝而乘,嘳然而嘆,終而笑。 其仆曰:「何嘆笑相從數也?」晏子曰:「吾嘆也,哀吾君不免于難;吾笑也,喜吾自得也,吾亦無死矣。 」 崔杼果弒莊公,晏子立崔杼之門,從者曰:「死乎?」晏子曰:「獨吾君也乎哉?吾死也!」曰:「行乎?」曰:「獨吾罪也乎哉?吾亡也!」曰:「歸乎?」曰:「吾君死,安歸!君民者豈以陵民?社稷是主;臣君者,豈為其口實,社稷是養。 故君為社稷死,則死之,為社稷亡,則亡之;若君為己死而為己亡,非其私昵,孰能任之。 且人有君而弒之,吾焉得死之?而焉得亡之?將庸何歸!」 門啟而入。 崔子曰:「子何不死?子何不死?」晏子曰:「禍始吾不在也;禍終吾不知也;吾何為死?且吾聞之,以亡為行者,不足以存君;以死為義者,不足以立功。 嬰豈其婢子也哉,其縊而從之也!」遂袒免,坐,枕君屍而哭,興,三踴而岀。 人謂崔子:「必殺之。 」崔子曰:「民之望也,舍之得民。 」 崔慶劫齊將軍大夫盟晏子不與第三 崔杼既弒荘公而立景公,杼與慶封相之,劫諸將軍大夫及顯士庶人于太宮之坎上,令無得不盟者。 為壇三仞,坎其下,以甲千列環其內外,盟者皆脫劍而入。 維晏子不肯,崔杼許之。 有敢不盟者,戟拘其頸,劍承其心,令自盟曰:「不與崔慶而與公室者,受其不祥。 」言不疾,指不至血者死。 所殺七人。 次及晏子,晏子奉杯血,仰天嘆曰:「嗚呼!崔子為無道,而弒其君,不與公室而與崔慶者,受此不祥。 」俛而飲血。 崔杼謂晏子曰:「子變子言,則齊國吾與子共之;子不變子言,戟既在脰,劍既在心,維子圖之也。 」 第16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晏氏春秋》
第16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