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生生於是年十月十七日,在淮上舟中。 是日平旦,大風雨。 及先生生而雨止。 見先生慶元元年詩題。 又有詩云:「少傅奉詔朝京師,艤舟生我淮之湄。 」按先生先世自嘉興徙錢塘,吳越時又徙山陰之魯墟,世業農。 宋祥符中,陸軫始以進士起家,仕至吏部郎中,直昭文館,贈太傅,是為先生高祖。 軫生,官國子博士,贈太尉,是為先生曾祖。 生佃,仕至尚書左丞,贈太師、楚國公,是為先生之祖。 《宋史》有傳。 佃生宰,字元鈞,則先生父也。 見先生文集及《家世舊聞》。 其官位不可考。 按先生《跋向薌林帖》云:「先少師使淮南,實與薌林為代。 」《跋周侍郎奏稿》云:「餘生於宣和末年,先少師以畿輔轉輸餉軍澤潞,寓家於滎陽。 」又云:「先君以御史徐秉哲論罷,南來壽春。 」則先生父蓋嘗官提舉、轉運等職。 《跋楚公奏稿》云:「此先少師紹興中命筆吏傳錄者。 」又作《陳彥聲墓誌》云:「建炎四年,先君會稽公奉祠洞霄宮。 」則南渡後曾有祠祿。 又《跋朝制要覽》及《持老語錄》,皆云「先君會稽公。 」則其官階及勛封可見也。 惟文集稱「先少師」,詩集稱「先少傅」,微有不同。 然「師」、「傅」同一階,蓋皆應得之封耳。 欽宗靖康元年丙午 二年丁未二帝北行。 高宗建炎元年 即靖康二年五月,即位,改元。 二年戊申 三年己酉 金兵南下,帝航海。 四年庚戌 帝歸臨安,金立劉豫為子皇帝。 先生年七歲。 按《陳彥聲墓誌》云:"建炎四年,金兵南來,先君欲避無所。 聞東陽陳彥聲以俠稱,乃挈家依之。 居三年,乃歸。 「《跋周侍郎奏稿》云:」先君自徐秉哲論罷後,南來壽春。 又自淮徂江,間關兵間。 及歸山陰舊廬,則某年已稍長矣。 「開禧中有詩追記云:」家本徙壽春,遭亂建炎初。 南來避狂寇,乃復遇強胡。 亂定不敢歸,三載東陽居。 "蓋先生生而遭亂,其父挈之避兵,由壽州過江,又僑居東陽者三年。 至紹興二三年,始歸山陰。 紹興元年辛 二年壬子 三年癸丑 四年甲寅 先生年十歲。 按《跋周侍郎奏稿》云:「先君歸山陰,一時賢公卿與先君游者,言及靖康北狩,無不流涕哀慟。 」又《跋傅給事帖》云:「紹興中,某甫成童,見當時士大夫言及國事,無不痛哭,人人思殺賊。 」蓋皆此數年中事。 先生生平,以復仇為念,蓋自幼習聞先正之言,至老不變也。 又嘉泰元年有詩,謂某十許歲,即往來門諸山。 " 五年乙卯 金太宗崩,熙宗立。 徽宗殂於金。 六年丙辰 先生年十二,能詩文,以蔭補登仕郎。 本傳。 按先生父南渡後,不見有仕宦之跡,蓋以祠祿致仕,所得恩蔭也。 七年丁巳 先生年十三,《跋陶淵明集》云:「吾年十三四時,侍先少傅居城南小隱。 」 八年戊午 相秦檜,先已罷相,至是再相。 與金議和。 九年己未 金人歸河南、陝西地。 十年庚申金復取河南、陝西。 先生年十六,初赴舉場。 按先生《燈籠詩》云:「我年十六游名場,靈芝借榻棲僧廊。 」又《跋范元卿書後》云:「紹興庚申、辛酉間,予年十六七,與陳公實及予從兄伯山、仲高、葉晦叔、范元卿皆同場屋。 」 十一年辛酉 和議成。 先生年十七,尚從師受業。 與許子威輩同從鮑季和先生,晨興,必具帽帶而出。 見嘉泰元年詩自注。 十二年壬戌 金人歸徽宗、鄭後、邢後之喪及韋太后。 十三年癸亥 先生年十九,以舉進士試南省,至臨安。 見嘉泰三年詩自注。 十四年甲子 先生年二十,作《司馬溫公佈被銘》。 自註:「予年二十歲所作,今傳以為秦少游作者,非也。 」又作《菊枕》詩。 見丁未歲詩注。 是年上元,在都城從舅光州通判唐仲俊觀燈。 見嘉泰二年詩自注。 十五年乙丑 十六年丙寅 十七年丁卯 先生年二十三。 按先生《跋韓非子》云:「紹興丁卯,先君年六十時,所得吳或才老本。 」先生是年父尚在,而入仕後未見有丁父艱之事,蓋其父歿於此數年中。 十八年戊辰 十九年己巳 金宗顏亮弒熙宗而自立。 二十年庚午 二十一年辛未 二十二年壬申 二十三年癸酉 金遷都於燕。 先生年二十九。 兩浙轉運使陳阜卿考試官,秦檜孫塤以右文殿修撰就試,直欲首送。 阜卿得先生文,擢置第一,塤次之。 檜大怒。 二十四年甲戌 先生年三十,試禮部被黜。 時陳阜卿亦幾得禍。 二十五年乙亥 秦奉死。 二十六年丙子 欽宗殂於金。 二十七年丁丑 先生年三十三。 作《門壽聖院記》,尚無官位,但書「吳郡陸某記。 」 二十八年戊寅 先生年三十四。 官福建寧德縣主簿。 先生有《謝內翰》啟云:「仕由資蔭。 」蓋先生十二歲所得恩蔭,至是始選主簿也。 是歲作《寧德縣城隍記》,系銜書「迪功郎主簿。 」見文集。 按先生赴任,由溫州入閩,有《題江心寺》、《泛瑞安江》及《平陽驛觀梅》等詩。 二十九年己卯 先生年三十五,在寧德。 按先生《跋盤澗圖》云:「紹興己卯、庚辰之間,予為福州決曹掾,與閩縣大夫張仲欽甚相得。 」 三十年庚辰 先生年三十六。 以薦者除敕令所刪定官,遷大理司直,兼宗正簿。 本傳。 第34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甌北詩話》
第34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