東坡詩文,及身已盛行。 當徽宗禁錮蘇、黃集甚嚴,至有藏於衣褐,間道出京,為邏人所獲者。 紹興中,洪景盧在英州,坡集已漫漶,忽得一翻刻本,為之暢然。 事見《容齋隨筆》。 後一二十年,陸放翁又得一翻本,亦喜而跋之。 是南渡四五十年,坡集已兩翻板,可見其流布之盛也。 當時注家有永嘉王梅溪、司諫施元之二本。 王本既分其門,又別其類,以致割裂顛倒,晚年之作,或入於少時,使讀者無從別其前後;然其書流傳最久。 施本刻於嘉泰中,陸放翁為之序(現在《渭南文集》中),乃元之及吳郡顧禧共注,而元之子宿又加核訂者。 其本系隨年之先後,編訂成編;顧元、明以來,久已淹沒。 本朝康熙中,宋漫堂始得之,而又多殘缺。 漫堂囑毗陵邵子湘為之補訂,而後出處老少之跡,粲然可觀。 王本遂不行。 是時朱竹於宋、邵所訂施注,雖有「老鼠搬姜」之諷;然施注之善,終不可沒也。 蓋注蘇詩,不難於徵典故,而難於考時事。 東坡歷熙寧、元豐、元、紹聖,數十年間,朝局屢更,其仕而黜,黜而起,起而又遠竄,皆有關於國事;一時交遊之人,奸賢邪正,亦多與朝政相系。 當元之注詩,在南渡高、孝間,耳目尚接,每題下或詳其人,或記其事,或引事以證詩,或因詩以存人。 迄今六百餘年,讀者猶藉以考見,真蘇氏之功臣也。 即如放翁序所舉難注者三條:施注中有「綠衣公言」一條,謂坡妾朝因黃師是仕宦不進,有後言,故坡於師是詩中述之。 其說與放翁所聞無異,且加詳焉。 足見其得於父老之傳聞,非徒以數典為能事者。 又《定州立春小集戲李端叔》末云:「須煩李居士,重說後三三。 」此詩方敘宴遊,忽用「後三三」語,殊無來歷。 顧禧云:「聞之強行父,謂營妓有董九者,為端叔所昵,故坡詩及之。 」其說今在施本中。 亦可見施本之詳核,雖瑣事亦不遺漏矣。 又《次王雄州還朝》云:「老李威名八十年。 」王本謂景德中,初與契丹和,選將守邊,以李允則知雄州,凡十四年。 詩中「老李」指此。 此則施本所無,而王本獨詳之,則王本亦未可盡廢也。 近時查初白及吾友馮星石鴻臚,又有《補註》、《合注》之刻;則又皆於施注之外,援據宋人雜說、傳記以增訂之,更足與施注互相發明也。 放翁有《送施武子通判》詩云:「初入修門鬢未秋,安期千里接英游。 退歸久散前三眾,邁往欣逢第一流。 共道升沉方異趣,豈知氣類肯相求!龍鍾不得臨江別,目斷西陵煙雨舟。 」陳鵠《耆舊續聞》:「黃魯直詩,專以退聽齋為主;此外有好詩,俱刪削不載。 轉不如姑胥居世英刊《東坡全集》,殊有敘也。 」然則,《東坡集》在宋時,又有居世英翻刻本。 東坡所至好營造。 守徐州時,值河決,澶淵氾濫,到徐城不浸者三版。 悉力捍禦,城得無患。 水既落,乃拆項羽霸王廳材,築黃樓於城東門。 諸名人王定國、秦少游、黃魯直及弟子由等,作詩賦以張之。 及守杭州,而西湖已涸為葑田,乃奏以救荒餘錢萬緡、糧萬石,並請得百僧度牒,募民取湖中所積葑為是,長三十里,以通南北往來。 即今蘇公是是也。 又欲自浙江之石門鑿運河,引上游之水,並江為岸,以達於龍山之大慈浦;自浦北抵小嶺,鑿六十五丈,以達於古河;由古河四里以達於龍山運河,以避浮山之險。 既奏聞,會內召,役遂止。 其守潁州也,又潁之西湖,與趙德麟、陳履常共事,未成,而改知揚州,德麟卒成之。 後謫居惠州,又捐犀帶助道士鄧守安作城外東新橋,並致書子由。 子由婦史以所得內賜金錢數千施僧,希固筑西新樓。 及游香積寺,見其下有水,可築閘轉輪為水碓,又囑縣令督成之。 是東坡所至,必有營造,斯固其利物濟人之念,得為即為之,要亦好名之心,欲藉勝跡以傳於後。 韓魏公作相州堂,歐陽公作平山堂,均此志也。 至今杭之蘇堤,固已千載不朽;潁之西湖,亦尚有知公遺蹟者;徐州黃樓雖已無存,而其名尚在人耳目間。 名流之用心深矣! 第22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甌北詩話》
第22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