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姓無氣力,春馬有精神。 「連用五」春「字,此一體也。 和詩中有與原唱同意者,則曰和;與原唱異意者,則曰答。 如和微之詩十七章內,有《和思歸樂》、《答桐花》之類,此一體也。 律詩內《偶作寄皇甫朗之》一首,本是五排,其中忽有數句云:」歷想為官日,無如刺史時。 「下又云:」分司勝刺史,致仕勝分司。 何況園林下,欣然得朗之。 「排偶中忽雜單行,此又一體也。 《酒庫》五律云:」野鶴一辭籠,虛舟長任風。 送愁還閙處,移老入中。 身更求何事,天將富此翁。 此翁何處富,酒庫不曾空。 「第七句忽單頂第六句說下。 《雪夜小飲贈夢得》七律一首,下半首云:」久將時背稱遺老,多被人呼作散仙。 呼作散仙應有以,曾看東海變桑田。 「亦以第七句單頂第六句說下,又一體也。 《別淮南牛相公》五排一首,自首至尾,每一句說牛相,一句自說。 自註云:」每對雙關,分敘兩意。 「此又一體也。 至如六句成七律一首,青蓮集中已有之。 香山最多,而其體又不一。 如《忠州種桃杏》云:」無論海角與天涯,大抵心安即是家。 路遠誰能念鄉曲,年深兼欲忘京華。 忠州且作三年計,種杏栽桃擬待花。 「前後單行,中間成對,此六句律正體也。 《櫻桃花下招客》云:」櫻桃昨夜開如雪,鬢髮今年白似霜。 漸覺花前成老醜,何曾酒後更顛狂。 誰能聞此來相勸,共泥春風醉一場。 「此前四句作兩聯,末二句不對也。 《蘇州柳》云:」金谷園中黃裊娜,曲江亭畔碧婆娑。 老來處處遊行遍,不似蘇州柳最多。 飛絮拂頭條拂面,使君無計奈春何!「此前二句作對,後四句不對也。 《板橋路》云:」梁苑城西二十里,一渠春水柳千條。 若為此地今重過,十五年前舊板橋。 曾共玉顏橋上別,不知消息到今朝。 「此通首不對,而亦編在六句律詩中,又一體也。 七言律《贈皇甫朗之》一首:」艷陽時節又蹉跎,遲暮光陰復若何?一歲中分春日少,百年通計老時多。 多中更被愁牽引,少裡兼遭病折磨。 賴有銷憂治悶藥,君家醇酎我狂歌。 "此以第五六句頂第三四句說下,又一體也。 蓋詩境愈老,信筆所之,不古不律,自成片段,雖不免有恃老自恣之意,要亦可備一體也。 香山《長慶集》以諷諭、、感傷三類分卷,而古調、樂府、歌行各體,即編於三類之內;後集不復分此三類,但以格詩、律詩分卷。 古來詩未有以「格」稱者,大曆以後始有。 「齊、梁格」、「元和格」,則以詩之宗派而言;「轆轤格」、「進退格」,則律詩中又增限制,無所謂「格詩」也。 茲乃分格、律二種,其自序謂「邇來複有格律詩」。 《洛中集記》亦曰:「分司東都以來,賦格律詩凡八百首。 」《序元少尹集》亦曰:「著格詩若干首,律詩若干首。 」是「格」與「律」對言,實香山創名。 此外亦無有人稱格詩得。 既以「格」與「律」相對,則古體詩、樂府、歌行俱屬格詩矣。 而俗本於後集十一卷之首格詩下,復系「歌行、雜體」字樣,是直以格詩又為古詩中之一體矣。 汪立名辨之甚晰。 香山詩恬淡之趣,多得之於陶、韋。 其《自吟拙什》云:「時時自吟詠,吟罷有所思。 蘇州及彭澤,與我不同時。 此外復誰愛?惟有元微之。 」又《題潯陽樓》云:「常愛陶彭澤,文思何高玄。 又怪韋蘇州,詩情亦清。 」此可以觀其越向所在也。 晚年自其,但道其意所欲言,無一雕飾,實得力於二公耳。 集中有《效陶潛體詩十六首》,又有《別韋蘇州》一首。 按香山自敘:「年十四五時,游蘇、杭間,見太守甚尊,不得從游宴之列。 」則於左司年輩本不相及,何得有辭別之作?此詩必非香山所作,或他人詩攙入耳。 唐人五言古詩,大篇莫如少陵之《北征》,昌黎之《南山》。 二詩優劣,黃山谷已嘗言之。 然香山亦有《游王順山悟真寺》一首,多至一千三百字,世顧未有言及者。 今以其詩與《南山》相校,《南山詩》但亻龍侗摹寫山景,用數十「或」字,極力刻畫;而以之移寫他山,亦可通用。 《悟真寺》詩,則先寫入山,次寫入寺;先憩賓位,次至玉像殿,次觀音岩,點明是夕宿寺中。 明日又由南塔路過藍谷,登其巔;又到藍水環流處,上中頂最高峰,尋謁一片石、仙人祠;回尋畫龍堂,有吳道子畫、褚河南書。 總結登歷,凡五日。 層次既極清楚,且一處為一處景物,不可移易他處。 較《南山詩》似更過之。 又《北征》、《南山》皆用仄韻,故氣力健舉;此但用平韻,而逐層畏敘,沛然有餘,無一語冗弱,覺更難也。 而詩人不知,則以香山有《長恨》、《琵琶》諸大篇膾炙人口,遂置此詩於不問耳。 《長恨歌》自是千古絶作。 其敘楊妃入宮,與陳鴻所傳選自壽邸者不同,非惟懼文字之禍,亦諱惡之義,本當如是也。 惟方士訪至蓬萊,得妃密語歸報上皇一節,此蓋時俗訛傳,本非實事。 明皇自蜀還長安,居興慶宮,地近市廛,尚有外人進見之事。 及上元元年,李輔國矯詔遷之於西內,元從之陳玄禮、高力士等,皆流徙遠方,左右近侍,悉另易人。 宮禁嚴密,內外不通可知。 且鴻傳云:上皇得方士歸奏,其年夏四月,即晏駕。 則是寶應元年事也。 其時肅宗臥病,輔國疑忌益深,關防必益密,豈有聽方士出入之理!即方士能隱形入見,而金釵、鈿盒,有物有質,又豈馭氣者所能攜帶?此必無之事,特一時俚俗傳聞,易於聳聽,香山竟為詩以實之,遂成千古耳。 第12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甌北詩話》
第12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