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年,以龍圖閣學士知杭州。 時諫官言前宰相蔡持正知安州,作詩借郝處俊事以譏刺時事,大臣議逐之嶺南。 公密疏言:「朝廷若薄確之罪,則于皇帝孝治為不足,若深罪確,則于太皇太后仁政為小累。 謂宜皇帝降敕置獄逮治,而太皇太后內出手詔赦之,則仁孝兩得矣。 」宣仁後心善公言而不能用。 公出郊未發,遣內侍賜龍茶、銀合,用前執政恩例,所以慰勞甚厚。 及至杭,吏民習公舊政,不勞而治。 歲適大旱,饑疫並作,公請于朝,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,故米不翔貴,復得賜度僧牒百易米以救饑者。 明年方春,即減價糶常平米,民遂免大旱之苦。 公又多作飠粥藥劑,遣吏挾醫,分坊治病,活者甚眾。 公曰:「杭,水陸之會,因疫病死比他處常多。 」乃裒羡緡得二千,復發私橐得黃金五十兩,以作病坊,稍畜錢糧以待之。 至于今不廢。 是秋,復大雨,太湖泛溢害稼。 公度來歲必饑,復請于朝,乞免上供米半,又多乞度牒以糴常平米,並義倉所有,皆以備來歲出糶,朝廷多從之。 由是吳越之民,復免流散。 杭本江海之地,水泉咸苦,居民稀少。 唐刺史李泌,始引西湖水作六井,民足於水,故井邑日富。 及白居易復浚西湖,放水入運河,自河入田,所溉至千頃。 然湖水多葑,自唐及錢氏,歲輒開治,故湖水足用。 近歲廢而不理,至是,湖中葑田積二十五萬餘丈,而水無幾矣。 運河失湖水之利,則取給于江潮,潮渾濁多淤,河行中,三年一淘,為市井大患,而六井亦幾廢。 公始至,浚茅山、鹽橋二河,以茅山一河專受江潮,以鹽橋一河專受湖水,復造堰閘,以為湖水畜泄之限,然後潮不入市,且以餘力復完六井,民稍獲其利矣。 公間至湖上,周視良久,曰:今欲去葑田,葑田如雲,將安所置之?湖南北三十里,環湖往來,終日不達,若取葑田積之湖中,為長堤以通南北,則葑田去而行者便矣。 吳人種菱,春輒芟除,不遺寸草,葑田若去,募人種菱,收其利以備修湖,則湖當不復堙塞。 乃取救荒之餘,得錢糧以貫石數者萬。 復請于朝,得百僧度牒以募役者。 堤成,植芙蓉、楊柳其上,望之如圖畫,杭人名之蘇公堤。 杭僧有淨源者,舊居海濱,與舶客交通牟利,舶至高麗,交譽之。 元豐末,其王子義天來朝,因往拜焉。 至是源死,其徒竊持其畫像附舶往告,義天亦使其徒附舶來祭。 祭訖,乃言國母使以金塔二祝皇帝、太皇太后壽。 公不納,而奏之曰:“高麗久不入貢,失賜予厚利,意欲來朝,以未測朝廷所以待之薄厚,故因祭亡僧而行祝壽之禮,禮意鮮薄,蓋可見矣。 若受而不答,則遠夷或以怨怒,因而厚賜之,正墮其計。 臣謂朝廷宜勿與知,而使州郡以理卻之。 然庸僧猾商,敢擅招誘外夷,邀求厚利,為國生事,其漸不可長,宜痛加懲創。 ”朝廷皆從之。 未幾,高麗貢使果至。 公按舊例,使之所至吳越七州,實費二萬四千餘緡,而民間之費不在,乃令諸郡量事裁損。 比至,民獲交易之利,而無侵撓之害。 浙江潮自海門東來,勢如雷霆,而浮山峙于江中,與漁浦諸山犬牙相錯,洄γ激射,歲敗公私船不可勝計。 公議自浙江上流地名石門,並山而東,鑿為運河,引浙江及溪谷諸水二十餘里,以達于江,又並山為岸,不能十里以達于龍山之大慈浦,自浦北折抵小嶺,鑿嶺六十五丈,以達于嶺東古河,浚古河數里,以達于龍山運河,以避浮山之險,人皆以為便。 奏聞,有惡公成功者,會公罷歸,使代者儘力排之,功以不成。 公復言:「三吳之水,瀦為太湖,太湖之水,溢為松江以入海。 海日兩潮,潮濁而江清,潮水嘗欲淤塞江路,而江水清駛,隨輒滌去,海口常通,則吳中少水患。 昔蘇州以東,公私船皆以篙行,無陸輓者。 自慶歷以來,松江大築輓路,建長橋以阨塞江路,故今三吳多水,欲鑿輓路為千橋以迅江勢。 」亦不果用,人皆恨之。 公二十年間,再蒞此州,有德于其人,家有畫像,飲食必祝,又作生祠以報。 第461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蘇東坡集 下》
第461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