蘇子瞻氏少而能文,以賈誼、陸贄自命,已從武人王彭游,得竺乾語而好之。 久之,心凝神釋,悟無思、無為之宗,慨然嘆曰:「三藏十二部之文,皆《易》理也。 」自是橫口所發,皆為文章,肆筆而書,無非道妙,神奇出之淺易,纖寓于澹泊,讀者人人以為己之所欲言而人人之所不能言也。 才美學識,方為吾用之不暇,微獨不為病而已。 蓋其心游乎六通四闢之途,標的不立,而物無留鏃焉。 迨感有眾至,文動形生,役使萬景而靡所窮盡,非形生有異,使形者異也。 譬之嗜音者,必尊信古,始尋聲布爪,唯譜之歸,而又得碩師焉以指授之。 乃成連于伯牙,猶必徙之岑寂之濱,及夫山林杳冥,海水洞湧,然後恍有得于絲桐之表,而《水仙》之操為天下妙。 若蒙者偶觸于琴而有聲,輒曰「音在是矣」。 遂以謂仰不必師于古,俯不必悟於心,而敖然可自信也,豈理也哉! 公著作凡幾所,所謂有所自見而惟道之合者也。 而于《易》、《論語》二傳,自喜為甚,此公所以為文者,而世未盡知也。 《經解》余向刻於滄州。 茅君孝若復取諸集,合為此編,而屬余為序。 為書此簡端,令學者知循其本雲。 萬曆丙午正月既望,琅琊焦序 ◎宋贈蘇文忠公太師敕文(宋高宗趙構) 朕承絶學于百聖之後,探微言于六籍之中,將興起於斯文,爰緬懷于故老。 雖儀刑之莫覿,尚簡策之可求。 揭為儒者之宗,用錫帝師之寵。 故禮部尚書、端明殿學士、贈資政殿學士、謚文忠蘇軾,養其氣以剛大,尊所聞而高明。 博觀載籍之傳,幾海涵而地負;遠追正始之作,殆玉振而金聲。 知言自況于孟軻,論事肯卑于陸贄?方嘉全盛,嘗膺特起之招;至熙寧紛更,AA80陳長治之策。 嘆異人之間出,驚讒口之中傷。 放浪嶺海,而如在朝廷;斟酌古今,而若斡造化。 不可奪者,然之節;莫之致者,自然之名。 經綸不究于生前,議論常公于身後。 人傳元之學,家有眉山之書。 朕三複遺編,久欽高躅。 王佐之才可大用,恨不同時;君子之道暗而章,是以論世。 倘九原之可作,庶千載以聞風。 惟而英爽之靈,服我袞衣之命。 可特贈太師,余如故。 ◎東坡先生本傳(《宋史》) 蘇軾,字子瞻,眉州眉山人。 生十年,父洵遊學四方,母程氏親授以書,聞古今成敗,輒能語其要。 程氏讀東漢《范滂傳》,慨然太息,軾請曰:「軾若為滂,母許之否乎?」程氏曰:「汝能為滂,吾顧不能為滂母邪!」比冠,博通經史,屬文日數千言,好賈誼、陸贄書。 既而讀《莊子》,嘆曰:「吾昔有見,口未能言,今見是書,得吾心矣。 」 嘉二年,試禮部,方時文磔裂詭異之弊勝,主司歐陽修思有以救之,得軾《刑賞忠厚論》,驚喜,欲擢冠多士,猶疑其客曾鞏所為,但置第二。 復以《春秋》對義居第一,殿試中乙科。 後以書見修,修語梅聖俞曰:「吾當避此人出一頭地。 」聞者始嘩不厭,久乃信服。 丁母憂。 五年,調福昌主簿。 歐陽修以才識兼茂薦之秘閣。 試六論,舊不起草,以故文多不工。 軾始具草,文義粲然。 復對制策,入三等。 自宋初以來,制策入三等,惟吳育與軾而已。 除大理評事,簽書鳳翔府判官。 關中自元昊叛,民貧役重,岐下歲輸南山木伐,自渭入河,經砥柱之險,衙吏踵破家。 軾訪其利害,為修衙規,使自擇水工以時進止,自是害減半。 治平二年,入判登聞鼓院。 英宗自藩邸聞其名,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,知制誥。 宰相韓琦曰:「軾之才,遠大器也,他日自當為天下用。 要在朝廷培養之,使天下之士,莫不畏慕降伏,皆欲朝廷進用,然後取而用之,則人人無復異詞矣。 今驟用之,則天下之士未必以為然,適足以累之也。 」英宗曰:「且與修注如何?」琦曰:「記注與制誥為鄰,未可遽授。 不若于館閣中近上帖職與之,且請召試。 」英宗曰:「試之未知其能否,如軾有不能邪?」琦猶不可,及試二論,復入三等,得直史館。 軾聞琦語,曰:「公可謂愛人以德矣。 」會洵卒,賻以金帛,辭之,求贈一官,於是贈光祿丞。 洵將終,以兄太白早亡,子孫未立,妹嫁杜氏,卒未葬,屬軾。 軾既除喪,即葬姑。 後官可蔭,推與太白曾孫彭。 第452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蘇東坡集 下》
第452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