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今文章,作者非一人,其以之名天下者,惟唐昌黎韓氏、河東柳氏、宋廬陵歐陽氏、眉山二蘇氏及南豐曾氏、臨川王氏七家而已。 然韓、柳、曾、王之全集,自李漢、劉禹錫、趙汝礪、危素之所編次,皆已傳刻,至今盛行于世。 歐陽文惟歐所自選《居士集》,大蘇文惟呂東萊所編文選,與前數家並行,然僅十中之一二。 求其全集,則宋時刻本雖存,而藏於內閣,仁廟亦嘗命工翻刻,而歐集止以賜二三大臣,蘇集以工未畢,而上升遐矣。 故二集之傳于世也獨少,學者雖欲求之,蓋已不可易而得者矣。 海虞程侯自刑部郎來守吉,謂歐吉人,吉學古文者,以歐為之宗師也,嘗求歐公大全集刻之郡黌,以幸教吉之人矣。 既以文忠蘇公學于歐者,又其全集世所未有,復遍求之,得宋時曹訓所刻舊本及仁廟所刻未完新本,重加校閲,仍依舊本卷帙,舊本無而新本有者,則為續集並刻之,以與歐集並傳于世。 既成,教授王君克修請予序。 公為人英傑奇偉,善議論,有氣節。 其為文章,才落筆四海已皆傳誦。 下至閭巷田裡,外及夷狄,莫不知名。 其盛蓋當時所未有。 其文名蓋與韓、柳、歐、曾、王齊驅而並稱,信如天之星斗,地之山嶽,人所快睹而欽仰者,奚庸序為!獨推程侯今日所以傳刻之意,則不可不序以見之也。 蓋公文全集初有杭、蜀、吉本及建安麻沙諸本行于世,以歲既久,木朽紙弊,至于今,已不復全矣。 茲幸程侯慕仰昔賢,思其著述,亟為尋訪,俾散亂亡逸者,悉收拾之,匯為一集,傳刻於世。 使吾郡九邑之士,得而觀之,皆知學古之作,而無浮靡之習。 四方郡邑之廣,以至遐裔之地,亦必因以流布,而皆有以沾其馥。 後之君子,將轉相摹刻以傳,又可及于久遠。 則侯之幸教學者之意,非獨止於一郡,而達之天下,垂之後世無窮焉。 是其有功于蘇文,豈不亦大矣乎!予故樂而為之序。 成化四年春二月朔,通議大夫、禮部右侍郎、國史副總裁、前翰林學士兼經筵官、郡人李紹序。 ◎宋蘇文忠公全集敘(明·茅維) 自古文士之見道者,必推眉山蘇長公其人,讀其文而可概已。 在昔論文者,咸以梁昭明《文選》為指南,而長公獨非之。 蓋其書出而士習益趨于文而文日降,譬之曦薄虞淵,波曳尾閭,質喪旨淆,莫之能輓者。 以隋煬之不君,特患文之無節,史氏嘉之,殆乎啟唐風之一變。 五季承唐之靡,而宋復振之,以紹唐之元和。 其間廬陵先鳴,而眉山、南豐為輔。 卒之士人所附,萃于長公,而廬陵不自功矣。 然文之變也,變則創,創則離,離其章而壹其質,是謂唐、宋之復古。 顧徇名之士,求其離而瑕之,嘵嘵然援古以自多,將謂越唐、宋而逼秦、漢,其合者直章焉爾,而質不唐、宋若也,奚其古? 先大夫患之,輯唐、宋八家行于世,而眉山氏居其三。 則嘗授諸維曰:「吾以長公合八家,姑舉其要,要以長公成一家,必舉其贏。 然吾已矣,小子維識之。 」昔長公被逮于元豐間,文之秘者,朋游多棄去,家人恐怖而焚之者,殆無算。 逮高宗嗜其文,彙集而陳諸左右,逸者不復收矣。 迄今遍搜楚、越,並非善本,既嗟所缺,復憾其訛。 丐諸秣陵焦太史所藏閣本《外集》。 太史公該博而有專嗜,出示手板,甚核。 參之《志林》、《仇池筆記》等書,增益者十之二三,私加刊次,再歷寒燠而付之梓。 即未能復南宋禁中之舊,而今之散見于世者,庶無掛漏。 為集總七十五卷,各以類從,是稱《蘇文忠公全集》雲。 蓋長公之文,猶夫雲霞在天,江河在地,日遇之而日新,家取之而家足,若無意而意合,若無法而法隨,其亢不迫,其隱無諱,澹而腴,淺而蓄,奇不詭于正,激不乖于和,虛者有實功,泛者有專詣,殆無位而攄隆中之抱,無史而畢龍門之長,至乃覊愁瀕死之際,而居然樂香山之適,享黔婁之康,偕柴桑之隱也者,豈文士能乎哉!噫,世能窮長公于用,而不能窮長公于文;能不用長公,而不能不為長公用。 當其紛然而友,粲然而布,彌宇宙而亙今古,肖化工而完真氣,無一不從文焉出之,而讀之澹乎若無文也,長公其有道者歟!又嘗語人以文之旨,第舉夫子所謂「辭達而已矣」。 蓋文止乎達,而達外無文,原六藝而等於萬代,旨其蔽之哉!彼所指離不離者抑末耳。 在昭明固雲「老、莊、管、晏之書,以意為宗,不以文為本」者,無庸進退之也。 若長公者,非其亞耶?藉令起昭明以進退其文,吾知難乎為政矣。 則不佞是役也,蓋不徒以先大夫之成命在。 萬曆丙午元日 吳興茅維撰 【刻蘇長公集序】(明·焦) 古之立言者,皆卓然有所自見,不苟同於人,而惟道之合,故能成一家言,而有所托以不朽。 夫道莫深于《易》,所謂洗心以退藏於密而吉凶與民同患者也。 聖人沒,其吉凶同民者故在,而退藏之義隱矣。 學者不得其退藏者,而取已陳之芻狗當之,故識鑿之而賊,才蕩之而浮,學封之而塞,名錮之而死,其言語文章,非不工且博也,然械用中存神者不受,以氏夫妙解投械,精潛應感者,當異日談矣。 第451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蘇東坡集 下》
第451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