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始皇帝十八年,取韓;二十二年,取魏;二十五年,取趙、取楚;二十六年,取燕、取齊,初並天下。 蘇子曰:秦並天下,非有道也,特巧耳,非幸也。 然吾以為巧於取齊而拙于取楚,其不敗於楚者,幸也。 烏乎,秦之巧,亦創智伯而已。 魏、韓肘足接而智伯死,秦知創智伯而諸侯終不知師韓、魏,秦並天下,不亦宜乎!齊氵昏王死,法章立,君王后佐之,秦猶伐齊也。 法章死,王建立六年而秦攻趙,齊、楚救之,趙乏食,請粟于齊,而齊不予。 秦遂圍邯鄲,幾亡趙。 趙雖未亡,而齊之亡形成矣。 秦人知之,故不加兵于齊者四十餘年。 夫以法章之才而秦伐之,建之不才而秦不伐,何也?太史公曰:「君王后事秦謹,故不被兵。 」夫秦欲並天下耳,豈以謹故置齊也哉!吾故曰「巧於取齊」者,所以慰齊之心而解三晉之交也。 齊、秦不兩立,秦未嘗須臾忘齊也,而四十餘年不加兵者,豈其情乎?齊人不悟而與秦合,故秦得以其間取三晉。 三晉亡,齊蓋岌岌矣。 方是時,猶有楚與燕也,三國合,猶足以拒秦。 秦大出兵伐楚伐燕而齊不救,故二國亡,而齊亦虜不閲歲:如晉取虞、虢也,可不謂巧乎!二國既滅,齊乃發兵守西界,不通秦使。 嗚呼,亦晚矣!秦初遣李信以二十萬人取楚,不克,乃使王翦以六十萬攻之,蓋空國而戰也。 使齊有中主具臣知亡之無日,而掃境以伐秦,以久安之齊而入厭兵空虛之秦,覆秦如反掌也。 吾故曰「拙于取楚」。 然則奈何曰:「古之取國者必有數,如取齠齒也,必以漸,故齒脫而兒不知。 」今秦易楚,以為齠齒也,可拔,遂抉其口,一拔而取之,兒必傷,吾指必嚙。 故秦之不亡者,幸也,非數也。 吳為三軍迭出以肄楚,三年而入郢。 晉之平吳,隋之平陳,皆以是物也。 惟苻堅不然,使堅知出此,以百倍之眾,為迭出之計,雖韓、白不能支,而況謝玄、牢之之流乎!吾以是知二秦之一律也:始皇幸,勝;而堅不幸耳。 ○秦廢封建 秦初並天下,丞相綰等言:「燕、齊、荊地遠,不置王無以鎮之,請立諸子。 」始皇下其議,群臣皆以為便。 廷尉斯曰:「周文、武所封子弟同姓甚眾,然後屬疏遠,相攻擊如仇讎,諸侯更相誅伐,天子不能禁止。 今海內賴陛下神靈一統,皆為郡縣,諸子功臣公賦稅重賞賜之,甚足易制。 天下無異意,則安寧之術也,置諸侯不便。 」始皇曰:「天下共苦戰鬥不休,以有侯王。 賴宗廟天下初定,又復立國,是樹兵也,求其寧息,豈不難哉!廷尉議是。 」分天下為三十六郡,郡置守、尉、監。 蘇子曰:聖人不能為時,亦不失時。 時非聖人之所能為也,能不失時而已。 三代之興,諸侯無罪不可奪削,因而君之雖欲罷侯置守,可得乎?此所謂不能為時者也。 周衰,諸侯相併,齊、晉、秦、楚皆千餘里,其勢足以建侯樹屏。 至于七國皆稱王,行天子之事,然終不封諸侯,不立強家世卿者,以魯三桓、晉六卿、齊田氏為戒也。 久矣,世之畏諸侯之禍也,非獨李斯、始皇知之。 始皇既並天下,分郡邑,置守宰,理固當然,如冬裘夏葛,時之所宜,非人之私智獨見也,所謂不失時者,而學士大夫多非之。 漢高帝欲立六國後,張子房以為不可,世未有非之者,李斯之論與子房何異?世特以成敗為是非耳。 高帝聞子房之言,吐哺罵酈生,知諸侯之不可復,明矣。 然卒王韓、彭、英、盧,豈獨高帝,子房亦與焉。 故柳宗元曰:「封建非聖人意也,勢也。 」昔之論封建者,曹元首、陸機、劉頌,及唐太宗時魏徵、李百藥、顏師古,其後有劉秩、杜佑、柳宗元。 宗元之論出,而諸子之論廢矣,雖聖人復起,不能易也。 故吾取其說而附益之,曰:凡有血氣必爭,爭必以利,利莫大於封建。 封建者,爭之端而亂之始也。 自書契以來,臣弒其君,子弒其父,父子兄弟相賊殺,有不出於襲封而爭位者乎?自三代聖人以禮樂教化天下,至刑措不用,然終不能已篡弒之禍。 至漢以來,君臣父子相賊虐者,皆諸侯王子孫,其餘卿大夫不世襲者,蓋未嘗有也。 近世無復封建,則此禍幾絶。 仁人君子,忍復開之歟?故吾以為李斯、始皇之言,柳宗元之論,當為萬世法也。 ○論子胥種蠡 第300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蘇東坡集 下》
第300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