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明帝詔答王景文,其略曰:「有心于避禍,不若無心于任運。 千仞之木,既摧于斧斤;一寸之草,亦悴于踐蹋。 晉將畢萬,七戰皆獲,死於下;蜀將費,從容坐談,斃于刺客。 故甘心于履危,未必逢禍;從意于處安,未必全福。 」此言近於達者。 然明帝竟殺景文,哀哉!景文之死也,詔言:「朕不謂卿有罪,然吾不能獨死,請子先之。 」詔至,景文正與客棋,竟,斂子納奩中,徐謂客曰:「有詔,見賜以死。 」酒至,未飲,門生焦度在側,取酒抵地,曰:「丈夫安能坐受死,州中文武,可以一奮。 」景文曰:「知卿至心,若見念者,為我百口計。 」乃謂客曰:「此酒不可相勸。 」乃仰飲之。 蘇子曰:死生亦大矣,而景文安之,豈貪權竊國者乎?明帝可謂不知人者矣。 【唐太宗借隋吏以殺兄弟】 唐高祖起兵汾晉間,時子建成、元吉、楚哀王智雲皆留河東護家。 高祖起兵,乃密召之,隋購之急,建成、元吉能間道赴太原,智雲幼,不能逃,為吏所誅。 高祖以父子之故,不能少緩義師數日,以須建成等至乎?以此知為秦王所逼,高祖逼于裴寂亂宮之事,不暇復為三子性命計矣。 太宗本謀於是時借隋吏以殺兄弟,其意甚明。 新、舊史皆曲為太宗潤飾殺兄弟事,然難以欺後世矣。 建成、元吉之惡,亦孔子所謂下愚之歸也歟? 【褚遂良以飛雉入宮為祥】 唐太宗時,飛雉數集宮中。 上以問褚遂良。 良曰:「昔秦文公時,童子化為雉,雌鳴陳倉,雄鳴南陽。 童子曰:『得雄者王,得雌者霸。 』文公得其雌,遂雄諸侯。 光武得其雄,起南陽,有四海。 陛下本封秦,故雌雄並見,以告明德。 」上悅曰:「人不可以無學,遂良所謂多識君子哉。 」予以謂秦雉,陳寶也,豈常雉乎?今見雉,即謂之寶,猶得白魚,便自比武王,此諂佞之甚,愚瞽其君者,而太宗喜之,史不譏焉。 野鳥無故數入宮中,此正災異。 使魏徵在,必以高宗鼎耳之祥諫也。 遂良非不知此,舍鼎耳而取陳寶,非忠臣也。 【李靖李為唐腹心之病】 昔袁盎論絳侯功臣,非社稷臣。 此固有為而言也。 然功臣、社稷之辨,不可不察也。 漢之稱社稷臣者,如周勃、汲黯、蕭望之之流。 三人者,非有長才也。 勃以重厚安劉氏,黯以忠義弭淮南之謀,望之確然不奪于恭、顯,孔子所謂大臣以道事君者耶?仆嘗謂社稷之臣如腹心,功臣如手足。 人有斷一指與一足,未及于死也。 腹心之病,則為膏肓,不可為也。 李靖、李可謂功臣,終始為唐之元勛也。 然其所為,止衛、霍、韓、彭之流爾。 疆埸之事,夷狄內侮,能以少擊眾,使敵人望而畏之,此固任之有餘矣。 若社稷之寄,存亡之幾,此兩人者,蓋懵不知焉。 太宗欲伐高麗,靖已老矣,而自請將兵,以堅太宗黷武之志,幾成不戢自焚之禍。 高宗立武后,以陛下家事無問外人,武氏之禍,戮及襁褓,唐室不絶如綫。 則二人者,為腹心之病大矣。 張釋之戒嗇夫之辨,使文帝終身為長者。 魏元成折封倫之論,使太宗不失行仁義。 孔子所謂有「一言而可以興邦,一言而可以喪邦」者,豈其然乎? 【白樂天不欲伐淮蔡】 吳元濟以蔡叛,犯許、汝以驚東都,此不可不討者也。 當時議者欲置之,固為非策。 然不得武、裴二傑士,事亦未易辦也。 白樂天豈庸人哉!然其議論,亦似欲置之者。 其詩有「海圖屏風」者,可見其意。 且註云:「時方討淮、蔡叛。 」吾以是知仁人君子之於兵,蓋不忍輕用如此。 淮、蔡且欲以德懷,況欲弊所恃以勤無用乎?悲夫,此未易與俗士談也。 【韓愈優於揚雄】 韓愈亦近世豪傑之士,如《原道》中言語,雖有疵病,然自孟子之後,能將許大見識,尋求古人,自亦難得。 觀其斷曰:「孟子醇乎醇;荀、揚擇焉而不精,語焉而不詳。 」若不是他有見識,豈千餘年後便斷得如此分明。 如揚雄謂老子之言道德,則有取焉爾;至于捶提仁義,絶滅禮樂為無取。 若以老子「剖鬥折衡,而民不爭,聖人不起,為救時反本」之言為無取,尚可恕;如老子言「失道而後德,失德而後仁,失仁而後義,失義而後禮」,則不識道已不成言語,卻言其言道德則有取。 揚子亦自不見此,其與韓愈相去遠矣。 【劉禹錫文過不悛】 劉禹錫既敗,為書自解,言:「王叔文實工言治道,能以口辯移人,既得用,所施為,人不以為當。 太上久疾,宰相及用事者不得對。 宮掖事秘,建桓立順,功歸貴臣,由是及貶。 」《後漢·宦者傳·論》云:「孫程定立順之功,曹騰參建桓之策。 」騰與梁冀比舍清河而立蠡吾,此漢之所以亡也,與廣陵王監國事,豈可同日而語哉。 禹錫乃敢以為比,以此知小人為奸,雖已敗猶不悛也,其可復置之要地乎?因讀《禹錫傳》,有所感,書此。 ◎評文選四首 【文先去取失當】 舟中讀《文選》,恨其編次無法,去取失當。 齊、梁文章衰陋,而蕭統尤為卑弱,《文選引》,斯可見矣。 如李陵書蘇武五言,皆偽而不能辨。 今觀淵明集,可喜者甚多,而獨取數首。 以知其餘人忽遺甚多矣。 淵明作《閒情賦》,所謂《國風》好色而不淫,正使不及《周南》,與屈、宋所陳何異,而統大譏之,此乃小兒強作解事者! 【劉子玄辨文選】 第245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蘇東坡集 下》
第245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