軾啟。 二卒遠來,承手書兩幅,問勞教誨,憂愛備盡。 仍審侍奉多暇,起居萬福,感愧深矣。 軾罪責至重,上不忍誅,止竄嶺海,感恩念咎之外,不知其他。 來書開說過當,非親朋相愛保全之道,悚息!悚息!寄示高文新詩,詞氣比舊益見奇偉,粲然如珠貝溢目。 非獨鄉閭世不乏人為喜,又幸珍材異產,近出姻戚,數日讀不釋手。 每執以告人曰:「此吾家王郎之文也。 」老朽廢學久矣,近日尤不近筆硯,見少時所作文,如隔世事、他人文也。 足下猶欲使議論其間,是顧千里于伏櫪也。 軾少時本欲逃竄山林,父兄不許,迫以婚宦,故汩沒至今。 南遷以來,便自處置生事,蕭然無一物,大略似行腳僧也。 近日又苦痔疾,呻吟幾百日,緣此斷葷血鹽酪,日食淡面一斤而已。 非獨以愈,實務自枯槁,以求寂滅之樂耳。 初欲獨赴貶所,兒女輩涕泣求行,故與幼子過一人來,余分寓許下、浙中,散就衣食。 既不在目前,便與之相忘,如本無有也。 足下過相愛,乃遣萬里相問,無狀自取,既為親友憂及,又使此兩人者蒙犯瘴霧,崎嶇往來,吾罪大矣。 寄遺藥物並方,皆此中無有,芎尤奇味,得日食以禦瘴也。 軾為舊患痔,今頗發作,外無他故,不煩深念。 會晤無期,惟萬萬以時保練。 【與王庠書三首(之三)】 軾啟。 前後所寄高文,無不達者。 每見增嘆,但恨老拙無以少答來貺。 又流落海隅,不能少助聲名于當時。 然格力自天,要自有公論,雖欲不顯揚,不可得也。 程夫子尚困場屋,王賢良屈于州縣,皆造物有不可曉者。 海隅風土甚惡,亦有佳山水,而無佳寺院,無士人,無醫無藥,杜門食淡,不飲酒,亦粗有味也。 目昏,倦作書,又此信發書極多,不能盡。 察之! 【答陳季常書】 軾啟。 惠兵還,辱得季常手書累幅,審知近日尊候安勝。 擇、括等三鳳毛皆安,為學日益,喜慰無量。 軾罪大責薄,聖恩不貲,知幸念咎之外,了無絲發掛心,置之不足復道也。 自當涂聞命,便遣骨肉還陽羡,獨與幼子過及老雲並二老婢共吾過嶺。 到惠將半年,風土食物不惡,吏民相待甚厚。 孔子云:「雖蠻貊之邦行矣。 」豈欺我哉!自數年來,頗知內外丹要處。 冒昧厚祿,負荷重寄,決無成理。 自失官後,便覺三山跬步,雲漢咫尺,此未易遽言也。 所以云云者,欲季常安心家居,勿輕出入,老劣不煩過慮,決須幅巾草履相從于林下也。 亦莫遣人來,彼此鬚髯如戟,莫作兒女態也。 在定日作《松醪賦》一首,今寫寄擇等,庶以發後生妙思,着鞭一躍,當撞破煙樓也。 長子邁作吏,頗有父風。 二子作詩騷殊勝,咄咄皆有跨灶之興,想季常讀此,捧腹絶倒也。 今日遊白水佛跡山,山上佈水三十仞,雷輥電散,未易名狀,大略如項羽破章邯時也。 自山中歸來,燈下裁答,信筆而書,紙盡乃已。 托郡中作皮筒送去。 想黃人見軾書,必不沉墜也。 子由在筠,極安。 處此者,與軾無異也。 書雲,老軀極健,度去死遠在。 讀之三複,喜可知也。 吾儕但斷卻少年時無狀一事,誠是。 然他未及。 子由近見人說,顏狀如四十歲人,信此事不辜負人也。 不宣。 軾再拜。 【與謝民師推官書】 軾啟。 近奉違,亟辱問訊,具審起居佳勝,感慰深矣。 軾受性剛簡,學迂材下,坐廢累年,不敢復齒縉紳。 自還海北,見平生親舊,惘然如隔世人,況與左右無一日之雅,而敢求交乎?數賜見臨,傾蓋如故,幸甚過望,不可言也。 所示書教及詩賦雜文,觀之熟矣。 大略如行雲流水,初無定質,但常行于所當行,常止於不可不止,文理自然,姿態橫生。 孔子曰:「言之不文,行之不遠。 」又曰:「辭達而已矣。 」夫言止於達意,疑若不文,是大不然。 求物之妙,如繫風捕影,能使是物瞭然於心者,蓋千萬人而不一遇也。 而況能使瞭然于口與手者乎?是之謂辭達。 辭至于能達,則文不可勝用矣。 揚雄好為艱深之詞,以文淺易之說,若正言之,則人人知之矣。 此正所謂彫蟲篆刻者,其《太玄》、《法言》皆是類也。 而獨悔于賦,何哉?終身彫蟲,而獨變其音節,便謂之經,可乎?屈原作《離騷經》,蓋風、雅之再變者,雖與日月爭光可也。 可以其似賦而謂之彫蟲乎?使賈誼見孔子,升堂有餘矣,而乃以賦鄙之,至與司馬相如同科!雄之陋,如此比者甚眾。 可與知者道,難與俗人言也。 因論文偶及之耳。 歐陽文忠公言文章如精金美玉,市有定價,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貴賤也。 紛紛多言,豈能有益於左右。 愧悚不已。 所須惠力法雨堂字。 軾本不善作大字,強作終不佳,又舟中局迫難寫,未能如教。 然軾方過臨江,當往游焉。 或僧有所欲記錄,當作數句留院中,慰左右念親之意。 今日已至峽山寺,少留即去。 愈遠。 惟萬萬以時自愛。 不宣。 【與孫知損運使書】 第141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蘇東坡集 下》
第141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