夫大司農者,天下之所以贏虛,外計之所從受命也。 其財賦之出入,簿書之交錯,縱橫變化,足以為奸,而不可推究。 上之人不能盡知而付吏。 吏分職乎其中者,以數十百人,其耳目足以及吾之所不及,是以能者不過粗知其大綱,而不能惟吏之聽。 賄賂交乎其門,四方之有求者,聚乎其家。 天下之大弊,無過此二者。 臣竊以為今省府之重,其擇人宜精,其任人宜久。 凡今之弊,皆不精不久之故。 何則?天下之賢者不可以多得。 而賢者之中,求其治繁者,又不可以人人而能也。 幸而有一人焉,又不久而去。 夫世之君子,苟有志于天下,而欲為長遠之計者,則其效不可以朝夕見,其始若迂闊,而其終必將有所可觀。 今期月不報政,則朝廷以為是無能為者,不待其成而去之。 而其翕然見稱於人者,又以為有功而擢為兩府。 然則是為省府者,能與不能,皆不得久也。 夫以省府之繁,終歲不得休息,朝廷既以汲汲而去之,而其人亦莫不汲汲而求去。 夫吏胥者,皆老于其局,長子孫于其中。 以汲汲求去之人,而禦長子孫之吏,此其相視,如客主之勢,宜其奸弊不可得而去也。 省府之位,不為卑矣。 苟有能者而老于此,不為不用矣。 古之用人者,知其久勞于位,則時有以賜予勸獎之,以厲其心,不聞其驟遷以奪其成效。 今天下之吏,縱未能一概久而不遷,至于省府,亦不可以倉卒而去。 吏知其久居而不去也,則其欺詐固已少衰矣。 而其人亦得深思熟慮周旋于其間,不過十年,將必有卓然可觀者也。 【策別五】 其五曰無責難。 無責難者,將有所深責也。 昔者聖人之立法,使人可以過,而不可以不及。 何則?其所求於人者,眾人之所能也。 天下有能為眾人之所不能者,固無以加矣,而不能者不至于犯法。 夫如此而猶有犯者,然後可以深懲而決去之。 由此而言,則聖人之所以不責人之所不能者,將以深責乎人之所能也。 後之立法者異於是。 責人以其所不能,而其所能者,不深責也。 是以其法不可行,而其事不立。 夫事不可以兩立也,聖人知其然,是故有所取,必有所舍;有所禁,必有所寬。 寬之則其禁必止,舍之則其取必得。 今夫天下之吏不可以人人而知也,故使長吏舉之。 又恐其舉之以私而不得其人也,故使長吏任之。 他日有敗事,則以連坐。 其過重者其罰均。 且夫人之難知,自堯舜病之矣。 今日為善,而明日為惡,猶不可保,況于十數年之後,其幼者已壯,其壯者已老,而猶執其一時之言,使同被其罪,不已過乎!天下之人,仕而未得志也,莫不勉強為善以求舉。 惟其既已改官而無憂,是故蕩然無所不至。 方其在州縣之中,長吏親見其廉謹勤干之節,則其勢不可以不舉,彼又安知其終身之所為哉?故曰今之法責人以其所不能者,謂此也。 一縣之長,察一縣之屬。 一郡之長,察一郡之屬。 職司者,察其屬郡者也。 此三者,其屬無幾耳。 其貪其廉,其寬猛,其能與不能,不可謂不知也。 今且有人牧牛羊者,而不知其肥瘠,是可復以為牧人歟?夫為長而屬之不知,則此固可以罷免而無足惜者。 今其屬官有罪,而其長不即以聞,他日有以告者,則其長不過為失察。 而去官者,又以不坐。 夫失察,天下之微罪也。 職司察其屬郡,郡縣各察其屬,此非人之所不能,而罰之甚輕,亦可怪也。 今之世所以重發臓吏者,何也?夫吏之貪者,其始必詐廉以求舉,舉者皆王公貴人,其下者亦卿大夫之列,以身任之。 居官者莫不愛其同類等夷之人,故其樹根牢固而不可動。 連坐者常六七人,甚者至十餘人,此如盜賊質劫良民以求苟免耳。 為法之弊,至于如此,亦可變矣。 如臣之策,以職司守令之罪罪舉官,以舉官之罪罪職司守令。 今使舉官與所舉之罪均,縱又加之,舉官亦無如之何,終不能逆知終身之廉者而後舉,特推之於幸不幸而已。 苟以其罪罪職司守令,彼其勢誠有以督察之。 臣知貪吏小人無容足之地,又何必于舉官焉難之。 【策別六】 其六曰無沮善。 昔者先王之為天下,必使天下欣欣然常有無窮之心,力行不倦,而無自棄之意。 夫惟自棄之人,則其為惡也,甚毒而不可解。 是以聖人畏之,設為高位重祿以待能者。 使天下皆得踴躍自奮,扳援而來。 惟其才之不逮,力之不足,是以終不能至于其間,而非聖人塞其門、絶其途也。 夫然,故一介之賤吏,閭閻之匹夫,莫不奔走于善,至于老死而不知休息,此聖人以術驅之也。 天下苟有甚惡而不可忍也,聖人既已絶之,則屏之遠方,終身不齒。 此非獨不仁也。 以為既已絶之,彼將一旦肆其憤毒,以殘害吾民。 是故絶之則不用,用之則不絶。 既已絶之,又復用之,則是驅之於不善,而又假之以其具也。 無所望而為善,無所愛惜而不為惡者,天下一人而已矣。 以無所望之人,而責其為善,以無所愛惜之人,而求其不為惡,又付之以人民,則天下知其不可也。 世之賢者,何常之有?或出於賈豎賤人,甚者至于盜賊,往往而是。 而儒生貴族,世之所望為君子者,或至于放肆不軌,小民之不若。 聖人知其然,是故不逆定於其始進之時,而徐觀其所試之效,使天下無必得之由,亦無必不可得之道。 天下知其不可以必得也,然後勉強於功名而不敢僥倖。 知其不至于必不可得而可勉也,然後有以自慰其心,久而不懈。 嗟夫!聖人之所以鼓舞天下,天下之人日化而不自知者,此其為術歟? 第204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蘇東坡集 上》
第204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