蓋此花見重於世三百餘年,窮妖極麗,以擅天下之觀美,而近歲尤複變態百出,務為新奇以追逐時好者,不可勝紀。 此草木之智巧便佞者也。 今公自耆老重德,而余又愚蠢迂闊,舉世莫與為比,則其于此書,無乃皆非其人乎。 然鹿門子常怪宋廣平之為人,意其鐵心石腸,而為《梅花賦》,則清便艷發,得南朝徐庾體。 今以余觀之,凡托于椎陋以眩世者,又豈足信哉!余雖非其人,強為公紀之。 公家書三萬卷,博覽強記,遇事成書,非獨牡丹也。 【送杭州進士詩敘】 右《登彼公堂》四章,章四句,太守陳公之詞也。 蘇子曰:士之求仕也,志于得也,仕而不志于得者,偽也。 苟志于得而不以其道,視時上下而變其學,曰:吾期得而已矣。 則凡可以得者,無不為也,而可乎?昔者齊景公田,招虞人以旌,不至。 孔子善之,曰:「招虞人以皮冠。 」夫旌與皮冠,于義未有損益也,然且不可,而況使之棄其所學,而學非其道歟?熙寧五年,錢塘之士貢于禮部者九人,十月乙酉,燕于中和堂,公作是詩以勉之曰:流而不返者,水也,不以時遷者,松柏也;言水而及松柏,于其動者,欲其難進也。 萬世不移者,山也,時飛時止者,鴻雁也;言山而及鴻雁,于其靜者,欲其及時也。 公之於士也,可謂周矣。 《詩》曰:「無言不酬,無德不報。 」二三子何以報公乎? 【邵茂誠詩集敘】 貴、賤、壽、夭,天也。 賢者必貴,仁者必壽,人之所欲也。 人之所欲,適與天相值實難,譬如匠慶之山而得成ね,豈可常也哉。 因其適相值,而責之以常然,此人之所以多怨而不通也。 至于文人,其窮也固宜。 勞心以耗神,盛氣以忤物,未老而衰病,無惡而得罪,鮮不以文者。 天人之相值既難,而人又自賊如此,雖欲不困,得乎?茂誠諱迎,姓邵氏,與余同年登進士第。 十有五年,而見之於吳興孫莘老之座上,出其詩數百篇,余讀之彌月不厭。 其文清和妙麗如晉、宋間人。 而詩尤可愛,咀嚼有味,雜以江左唐人之風。 其為人篤學強記,恭儉孝友,而貫穿法律,敏于吏事。 其狀若不勝衣,語言氣息僅屬。 余固哀其任眾難以瘁其身,且疑其將病也。 踰年而茂誠卒。 又明年,余過高郵,則其喪在焉。 入哭之,敗幃瓦燈,塵埃蕭然,為之出涕太息。 夫原憲之貧,顏回之短命,揚雄之無子,馮衍之不遇,皇甫士安之篤疾,彼遇其一,而人哀之至今。 而茂誠兼之,豈非命也哉?余是以錄其文,哀而不怨,亦茂誠之意也。 【錢塘勤上人詩集敘】 昔翟公罷延尉,賓客無一人至者。 其後復用,賓客欲往,翟公大書其門曰:「一死一生,乃知交情。 一貧一富,乃知交態。 一貴一賤,交情乃見。 」世以為口實。 然余嘗薄其為人,以為客則陋矣,而公之所以待客者獨不為小哉?故太子少師歐陽公好士,為天下第一。 士有一言中于道,不遠千里而求之,甚于士之求公。 以故盡致天下豪俊,自庸眾人以顯于世者固多矣。 然士之負公者亦時有。 蓋嘗慨然太息,以人之難知,為好士者之戒。 意公之於士,自是少倦。 而其退老于潁水之上,余往見之,則猶論士之賢者,唯恐其不聞于世也。 至于負己者,則曰是罪在我,非其過。 翟公之客負之於死生貴賤之間,而公之士叛公于瞬息俄頃之際。 翟公罪客,而公罪己,與士益厚,賢于古人遠矣。 公不喜佛老,其徒有治詩書學仁義之說者,必引而進之。 佛者惠勤,從公游三十餘年,公常稱之為聰明才智有學問者,尤長於詩。 公薨于汝陰,余哭之於其室。 其後見之,語及于公,未嘗不涕泣也。 勤固無求于世,而公又非有德于勤者,其所以涕泣不忘,豈為利也哉。 余然後益知勤之賢。 使其得列于士大夫之間,而從事于功名,其不負公也審矣。 熙寧七年,余自錢塘將赴高密,勤出其詩若干篇,求余文以傳于世。 余以為詩非待文而傳者也,若其為人之大略,則非斯文莫之傳也。 【晁君成詩集敘】 達賢者有後,張湯是也。 張湯宜無後者也。 無其實而竊其名者無後,揚雄是也。 揚雄宜有後者也。 達賢者有後,吾是以知蔽賢者之無後也。 無其實而竊其名者無後,吾是以知有其實而辭其名者之有後也。 賢者,民之所以生也,而蔽之,是絶民也。 名者,古今之達尊也,重於富貴,而竊之,是欺天也。 絶民欺天,其無後不亦宜乎!故曰達賢者與有其實而辭其名者皆有後。 吾常誦之云爾。 乃者官于杭,杭之新城令晁君君成諱端友者,君子人也。 吾與之遊三年,知其為君子,而不知其能文與詩,而君亦未嘗有一語及此者。 其後君既歿于京師,其子補之出君之詩三百六十篇。 讀之而驚曰:嗟夫,詩之指雖微,然其美惡高下,猶有可以言傳而指見者。 至於人之賢不肖,其深遠茫昧難知,蓋甚于詩。 今吾尚不能知君之能詩,則其所謂知君為君子者,果能盡知之乎。 君以進士得官,所至民安樂之,惟恐其去。 然未嘗以一言求於人。 凡從仕二十有三年,而後改官以沒。 由此觀之,非獨吾不知,舉世莫之知也。 君之詩清厚靜深,如其為人,而每篇輒出新意奇語,宜為人所共愛,其勢非君深自覆匿,人必知之。 而其子補之,于文無所不能,博辯俊偉,絶人遠甚,將必顯于世。 吾是以益知有其實而辭其名者之必有後也。 昔李為漢中候吏,和帝遣二使者微服入蜀,館于。 以星知之。 後三年,使者為漢中守,而猶為候吏,人莫知之者,其博學隱德之報,在其子固。 《詩》曰:「豈弟君子,神所勞矣。 」 第139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蘇東坡集 上》
第139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