奉聖訓以周旋,誕天文之明命。 邁觀喬而望梓,即元龜與明鏡。 自大道雲革,禮教斯起。 以正君臣,以篤父子。 君臣之禮,父子之親,盡情義以兼極,諒弘道之在人。 豈夏啟與周誦,亦丹朱與商均。 既雕且琢,溫故知新。 惟忠與敬,曰孝與仁。 則可以下光四海,上燭三辰。 昔三王之教子,兼四時以齒學;將交發於中外,乃先之以禮樂。 樂以移風易俗,禮以安上化人。 非有悅於鍾鼓,將宣志以和神。 寧有懷於玉帛,將克己而庇身。 生於深宮之中,處於群後之上;未深思於王業,不自珍於匕鬯。 謂富貴之自然,恃崇高以矜尚。 心恣驕狠,動愆禮讓。 輕師傅而慢禮儀,狎奸諂而縱淫放。 前星之耀遽隱,少陽之道斯諒。 雖天下之為家,蹈夷險之非一。 或以才而見升,或見讒而受黜。 足可以自省厥休咎,觀其得失。 請粗略而陳之,覬披文而相質。 在宗周之積德,乃執契而膺期;賴昌、發而作貳,啟七百之鴻基。 逮扶蘇之副秦,非有虧於聞望;以長嫡之隆重,監偏師於亭障。 始禍則金以寒離,厥妖則火不炎上;既樹置之違道,見宗祀之遄喪。 伊漢氏之長世,固明兩之遞作。 高惑戚而寵趙,以天下而為謔。 惠結皓而因良,致羽翼於寥廓。 景有慚於鄧子,成從理之淫虐;終生患於強吳,由發怒於爭博。 徹居儲兩,時猶幼沖,防衰年之絶議,識亞夫之矜功;故能恢弘祖業,紹三代之遺風。 據開博望,其名未融。 哀時命之奇舛,遇讒賊於江充;雖備兵以誅亂,竟背義而凶終。 宣嗣好儒,大猷行闡,嗟被尤於德教,美髮言於忠謇。 始聞道於匡、韋,終獲戾於恭、顯。 太孫雜藝,雖異定陶,馳道不絶,抑惟小善。 猶見重於通人,當傳芳於前典。 中興上嗣,明、章濟濟,俱達時政,咸通經禮。 極至情於敬愛,惇友于於兄弟;是以固東海之遺堂,因西周之繼體。 五官在魏,無聞德音。 或受譏於妲己,且自悅於從禽。 雖才高而學富,竟取累於荒淫。 暨貽厥於明皇,構崇基於三世。 得秦帝之奢侈,亞漢武之才藝。 遂驅役於群臣,亦無救於凋弊。 中撫寬愛,相表多奇。 重桃符而致惑,納鉅鹿之明規。 竟能掃江表之氛穢,舉要荒而見覊。 惠處東朝,察其遺蹟。 在聖德其如初,實禦床之可惜。 悼愍懷之雲廢,遇烈風之吹沙。 盡性靈之狎藝,亦自敗於凶邪。 安能奉其粢盛,承此邦家。 惟聖上之慈愛,訓義方於至道。 同論政於漢幄,修致戒於京鄗。 鄙《韓子》之所賜,重經術以為寶。 咨政理之美惡,亦文身之黼藻。 庶有擇於愚夫,慚乞言於遺老。 致庶績於咸寧,先得人而為盛。 帝堯以則哲垂謨,文王以多士興詠。 取之於正人,鑒之於靈鏡。 量其器能,審其檢行。 必宜度機而分職,不可違方以從政。 若其惑於聽受,暗於知人,則有道者咸屈,無用者必伸。 讒諛競進以求媚,玩好不召而自臻。 直言正諫,以忠信而獲罪;賣官鬻獄,以貨賄而見親。 於是虧我王度,斁我彞倫。 九鼎遇奸回而遠逝,萬姓望撫我而歸仁。 蓋造化之至育,惟人靈之為貴。 獄訟不理,有生死之異涂;冤結不伸,乖陰陽之和氣。 士之通塞,屬之以深文;命之修短,懸之於酷吏。 是故,帝堯畫像,陳恤隱之言;夏禹泣辜,盡哀矜之志。 因取象於《大壯》,乃峻宇而雕牆。 將瑤台以瓊室,豈畫棟以虹梁。 或凌雲以遐觀,或通天而納涼。 極醉飽而形人力,命痿蹶而受身殃。 是以言惜十家之產,漢帝以昭儉而垂裕;雖成百里之囿,周文以子來而克昌。 彼嘉會而禮通,重旨酒之為德。 至忘歸而受祉,在齊聖而溫克。 若其酗醟以致昏,酖湎而成忒,痛殷受與灌夫,亦亡身而喪國。 是以伊尹以酣歌而作戒,周公以亂邦而貽則。 咨幽閒之令淑,實好逑於君子。 辭玉輦而割愛,固班姬之所恥;脫簪珥而思愆,亦宣姜之為美。 乃有禍晉之驪姬,喪周之褒姒。 盡妖妍於圖畫,極凶悖於人理。 傾城傾國,思昭示於後王;麗質冶容,宜永鑒於前史。 復有蒐狩之禮,馳射之場,不節之以正義,必自致於禽荒。 匪外形之疲極,亦中心而發狂。 夫高深不懼,胥靡之徒;韝緤為娛,小豎之事。 以宗社之崇重,持先王之名器,與鷹犬而並驅,凌艱險而逸轡。 馬有銜橛之理,獸駭不存之地,猶有靦於獲多,獨無情而內愧。 以小臣之愚鄙,忝不貲之恩榮。 擢無庸於草澤,齒陋質於簪纓。 遇大道行而兩儀泰,喜元良會而萬國貞。 以監府之多暇,每講論而肅成。 仰惟神之敏速,嘆將聖之聰明。 自禮賢於秋實,足歸道於春卿。 芳年淑景,時和氣清。 華殿邃兮簾幃靜,灌木森兮風雲輕,花飄香兮動笑日,嬌鶯囀兮相哀鳴。 以物華之繁靡,尚絶思於將迎。 猶允蹈而不倦,極躭玩以研精。 命庸才以載筆,謝摛藻於天庭。 異洞簫之娛侍,殊飛蓋之緣情。 闕雅言以贊德,思報恩以輕生。 敢下拜而稽首,願永樹於風聲。 奉皇靈之遐壽,冠振古之鴻名。 太宗見而遣使謂百藥曰:「朕於皇太子處見卿所作賦,述古來儲貳事以誡太子,甚是典要。 朕選卿以輔弼太子,正為此事,大稱所委,但須善始令終耳。 」因賜廄馬一匹,采物三百段。 貞觀中,太子承乾數虧禮度,侈縱日甚,太子左庶子于志寧撰《諫苑》二十捲諷之。 是時太子右庶子孔穎達每犯顏進諫。 承乾乳母遂安夫人謂穎達曰:「太子長成,何宜屢得面折?」對曰:「蒙國厚恩,死無所恨。 」諫諍愈切。 承乾令撰《孝經義疏》,穎達又因文見意,愈廣規諫之道。 太宗並嘉納之,二人各賜帛五百匹,黃金一斤,以勵承乾之意。 第20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貞觀政要》
第20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