口能言之,身能行之,國寶也。 口不能言,身能行之,國器也。 口能言之,身不能行,國用也。 口言善,身行惡,國妖也。 治國者敬其寶,愛其器,任其用,除其妖。 不富無以養民情,不教無以理民性。 故家五畝宅,百畝田,務其業,而勿奪其時,所以富之也。 立大學,設庠序,修六禮,明七教,所以道之也。 詩曰:「飲之食之,教之誨之。 」王事具矣。 武王始入殷,表商容之閭,釋箕子之囚,哭比干之墓,天下鄉善矣。 天下國有俊士,世有賢人。 迷者不問路,溺者不問遂,亡人好獨。 詩曰:「我言維服,勿用為笑。 先民有言,詢于芻蕘。 」言博問也。 有法者以法行,無法者以類舉。 以其本知其末,以其左知其右,凡百事異理而相守也。 慶賞刑罰,通類而後應;政教習俗,相順而後行。 八十者一子不事,九十者舉家不事,廢疾非人不養者,一人不事,父母之喪,三年不事,齊衰大功,三月不事,從諸侯來,與新有昏,期不事。 子謂子家駒續然大夫,不如晏子;晏子功用之臣也,不如子產;子產惠人也,不如管仲;管仲之為人,力功不力義,力知不力仁,野人也,不可為天子大夫。 孟子三見宣王,不言事。 門人曰:「曷為三遇齊王而不言事?」孟子曰:「吾先攻其邪心。 」 公行子之之燕,遇曾元于涂,曰:「燕君何如?」曾元曰:「志卑。 志卑者輕物,輕物者不求助;苟不求助,何能舉?氐羌之虜也,不憂其系壘也,而憂其不焚也。 利夫秋毫,害靡國家,然且為之,幾為知計哉!」 今夫亡箴者,終日求之而不得;其得之也,非目益明也,眸而見之也。 心之於慮亦然。 「義」與「利」者,人之所兩有也。 雖堯舜不能去民之慾利;然而能使其欲利不克其好義也。 雖桀紂不能去民之好義;然而能使其好義不勝其欲利也。 故義勝利者為治世,利克義者為亂世。 上重義則義克利,上重利則利克義。 故天子不言多少,諸侯不言利害,大夫不言得喪,士不通貨財。 有國之君不息牛羊,錯質之臣不息鷄豚,塚卿不修幣,大夫不為場園,從士以上皆羞利而不與民爭業,樂分施而恥積藏;然故民不困財,貧窶者有所竄其手。 文王誅四,武王誅二,周公卒業,至成康則案無誅已。 多積財而羞無有,重民任而誅不能,此邪行之所以起,刑罰之所以多也。 上好義,則民闇飾矣!上好富,則民死利矣!二者治亂之衢也。 民語曰:「欲富乎?忍恥矣!傾絶矣!絶故舊矣!與義分背矣!」上好富,則人民之行如此,安得不亂! 湯旱而禱曰:「政不節與?使民疾與?何以不雨至斯極也!宮室榮與?婦謁盛與?何以不雨至斯之極也!苞苴行與?讒夫興與?何以不雨至斯極也!」 天之生民,非為君也;天之立君,以為民也。 故古者,列地建國,非以貴諸侯而已;列官職,差爵祿,非以尊大夫而已。 主道知人,臣道知事。 故舜之治天下,不以事詔而萬物成。 農精於田,而不可以為田師,工賈亦然。 以賢易不肖,不待卜而後知吉。 以治伐亂,不待戰而後知克。 齊人欲伐魯,忌卞莊子,不敢過卞。 晉人欲伐衛,畏子路,不敢過蒲。 不知而問堯舜,無有而求天府。 --曰:先王之道,則堯舜已;六貳之博,則天府已。 君子之學如蛻,翻然遷之。 故其行效,其立效,其置顏色、出辭氣效。 無留善,無宿問。 善學者盡其理,善行者究其難。 君子立志如窮,雖天子三公問正,以是非對。 君子隘窮而不失,勞倦而不苟,臨患難而不忘細席之言。 歲不寒無以知松柏,事不難無以知君子無日不在是。 雨小,漢故潛。 夫盡小者大,積微者箸,德至者色澤洽,行盡而聲問遠,小人不誠于內而求之於外。 言而不稱師謂之畔,教而不稱師謂之倍。 倍畔之人,明君不內,朝士大夫遇諸涂不與言。 不足於行者,說過;不足於信者,誠言。 故春秋善胥命,而詩非屢盟,其心一也。 善為詩者不說,善為易者不占,善為禮者不相,其心同也。 曾子曰:「孝子言為可聞,行為可見。 言為可聞,所以說遠也;行為可見,所以說近也;近者說則親,遠者悅則附;親近而附遠,孝子之道也。 」 曾子行,晏子從于郊,曰:「嬰聞之:君子贈人以言,庶人贈人以財。 嬰貧無財,請假於君子,贈吾子以言:乘輿之輪,太山之木也,示諸檃栝,三月五月,為幬采,敝而不反其常。 君子之檃栝,不可不謹也。 慎之!蘭茞槁本,漸于蜜醴,一佩易之。 正君漸于香酒,可讒而得也。 君子之所漸,不可不慎也。 」 人之於文學也,猶玉之於琢磨也。 詩曰:「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。 」謂學問也。 和之璧,井裡之厥也,玉人琢之,為天子寶。 子贛季路故鄙人也,被文學,服禮義,為天下列士。 學問不厭,好士不倦,是天府也。 君子疑則不言,未問則不言,道遠日益矣。 多知而無親,博學而無方,好多而無定者,君子不與。 少不諷誦,壯不論議,雖可,未成也。 君子壹教,弟子壹學,亟成。 君子進則益上之譽,而損下之憂。 不能而居之,誣也;無益而厚受之,竊也。 學者非必為仕,而仕者必如學。 第43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荀子》
第43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