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饗,尚玄尊,俎生魚,先大羹,貴食飲之本也。 饗,尚玄尊而用酒醴,先黍稷而飯稻粱。 祭,齊大羹而飽庶羞,貴本而親用也。 貴本之謂文,親用之謂理,兩者合而成文,以歸大一,夫是之謂大隆。 故尊之尚玄酒也,俎之尚生魚也,豆之先大羹也,一也。 利爵之不醮也,成事之俎不嘗也,三臭之不食也,一也。 大昏之未發齊也,太廟之未入屍也,始卒之未小斂也,一也。 大路之素未集也,郊之麻絻也,喪服之先散麻也,一也。 三年之喪,哭之不反也,清廟之歌,一唱而三嘆也,縣一鐘,尚拊膈,朱弦而通越也,一也。 凡禮,始乎梲,成乎文,終乎悅校。 故至備,情文俱盡;其次,情文代勝;其下復情以歸大一也。 天地以合,日月以明,四時以序,星辰以行,江河以流,萬物以昌,好惡以節,喜怒以當,以為下則順,以為上則明,萬變不亂,貳之則喪也。 禮豈不至矣哉!立隆以為極,而天下莫之能損益也。 本末相順,終始相應,至文以有別,至察以有說,天下從之者治,不從者亂,從之者安,不從者危,從之者存,不從者亡,小人不能測也。 禮之理誠深矣,「堅白」「同異」之察入焉而溺;其理誠大矣,擅作典制闢陋之說入焉而喪;其理誠高矣,暴慢恣孳輕俗以為高之屬入焉而隊。 故繩墨誠陳矣,則不可欺以曲直;衡誠縣矣,則不可欺以輕重;規矩誠設矣,則不可欺以方圓;君子審于禮,則不可欺以詐偽。 故繩者,直之至;衡者,平之至;規矩者,方圓之至;禮者,人道之極也。 然而不法禮,不足禮,謂之無方之民;法禮,足禮,謂之有方之士。 禮之中焉能思索,謂之能慮;禮之中焉能勿易,謂之能固。 能慮、能固,加好者焉,斯聖人矣。 故天者,高之極也;地者,下之極也;無窮者,廣之極也;聖人者,人道之極也。 故學者,固學為聖人也,非特學無方之民也。 禮者,以財物為用,以貴賤為文,以多少為異,以隆殺為要。 文理繁,情用省,是禮之隆也。 文理省,情用繁,是禮之殺也。 文理情用相為內外表墨,並行而雜,是禮之中流也。 故君子上致其隆,下盡其殺,而中處其中。 步驟馳騁厲鶩不外是矣。 是君子之壇宇宮廷也。 人有是,士君子也;外是,民也;於是其中焉,方皇周挾,曲得其次序,是聖人也。 故厚者,禮之積也;大者,禮之廣也;高者,禮之隆也;明者,禮之盡也。 詩曰:「禮儀卒度,笑語卒獲。 」此之謂也。 禮者,謹于治生死者也。 生、人之始也,死、人之終也,終始俱善,人道畢矣。 故君子敬始而慎終,終始如一,是君子之道,禮義之文也。 夫厚其生而薄其死,是敬其有知,而慢其無知也,是奸人之道而倍叛之心也。 君子以倍叛之心接臧谷,猶且羞之,而況以事其所隆親乎!故死之為道也,一而不可得再復也,臣之所以致重其君,子之所以致重其親,於是盡矣。 故事生不忠厚,不敬文,謂之野;送死不忠厚,不敬文,謂之瘠。 君子賤野而羞瘠,故天子棺槨七重,諸侯五重,大夫三重,士再重。 然後皆有衣衾多少厚薄之數,皆有翣菨文章之等,以敬飾之,使生死終始若一;一足以為人願,是先王之道,忠臣孝子之極也。 天子之喪動四海,屬諸侯;諸侯之喪動通國,屬大夫;大夫之喪動一國,屬修士;修士之喪動一鄉,屬朋友;庶人之喪合族黨,動州裡;刑餘罪人之喪,不得合族黨,獨屬妻子,棺槨三寸,衣衾三領,不得飾棺,不得晝行,以昏殣,凡緣而往埋之,反無哭泣之節,無衰麻之服,無親疏月數之等,各反其平,各復其始,已葬埋,若無喪者而止,夫是之謂至辱。 禮者,謹于吉凶不相厭者也。 紸纊聽息之時,則夫忠臣孝子亦知其閔矣,然而殯斂之具,未有求也;垂涕恐懼,然而幸生之心未已,持生之事未輟也。 卒矣,然後作具之。 故雖備家必踰日然後能殯,三日而成服。 然後告遠者出矣,備物者作矣。 故殯久不過七十日,速不損五十日。 是何也?曰:遠者可以至矣,百求可以得矣,百事可以成矣;其忠至矣,其節大矣,其文備矣。 然後月朝卜日,月夕卜宅,然後葬也。 當是時也,其義止,誰得行之?其義行,誰得止之?故三月之葬,其貌以生設飾死者也,殆非直留死者以安生也,是致隆思慕之義也。 喪禮之凡,變而飾,動而遠,久而平。 故死之為道也,不飾則惡,惡則不哀;尒則翫,翫則厭,厭則忘,忘則不敬。 一朝而喪其嚴親,而所以送葬之者,不哀不敬,則嫌于禽獸矣,君子恥之。 故變而飾,所以滅惡也;動而遠,所以遂敬也;久而平,所以優生也。 禮者、斷長續短,損有餘,益不足,達愛敬之文,而滋成行義之美者也。 故文飾、麤惡,聲樂、哭泣,恬愉、憂戚;是反也;然而禮兼而用之,時舉而代禦。 故文飾、聲樂、恬愉,所以持平奉吉也;麤惡、哭泣、憂戚,所以持險奉凶也。 故其立文飾也,不至于窕冶;其立麤惡也,不至于瘠棄;其立聲樂、恬愉也,不至于流淫、惰慢;其立哭泣、哀戚也,不至于隘懾傷生,是禮之中流也。 第31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荀子》
第31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