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者之制:道不過三代,法不二後王;道過三代謂之蕩,法二後王謂之不雅。 衣服有制,宮室有度,人徒有數,喪祭械用皆有等宜。 聲、則非雅聲者舉廢,色、則凡非舊文者舉息,械用,則凡非舊器者舉毀,夫是之謂復古,是王者之制也。 王者之論:無德不貴,無能不官,無功不賞,無罪不罰。 朝無幸位,民無幸生。 尚賢使能,而等位不遺;析願禁悍,而刑罰不過。 百姓曉然皆知夫為善於家,而取賞于朝也;為不善於幽,而蒙刑于顯也。 夫是之謂定論。 是王者之論也。 王者之法:等賦、政事、財萬物,所以養萬民也。 田野什一,關市幾而不征,山林澤梁,以時禁發而不稅。 相地而衰政。 理道之遠近而致貢。 通流財物粟米,無有滯留,使相歸移也,四海之內若一家。 故近者不隱其能,遠者不疾其勞,無幽閒隱僻之國,莫不趨使而安樂之。 夫是之為人師。 是王者之法也。 北海則有走馬吠犬焉,然而中國得而畜使之。 南海則有羽翮、齒革、曾青、丹干焉,然而中國得而財之。 東海則有紫紶、魚鹽焉,然而中國得而衣食之。 西海則有皮革、文旄焉,然而中國得而用之。 故澤人足乎木,山人足乎魚,農夫不斲削、不陶冶而足械用,工賈不耕田而足菽粟。 故虎豹為猛矣,然君子剝而用之。 故天之所覆,地之所載,莫不盡其美,致其用,上以飾賢良,下以養百姓而安樂之。 夫是之謂大神。 詩曰:「天作高山,大王荒之;彼作矣,文王康之。 」此之謂也。 以類行雜,以一行萬。 始則終,終則始,若環之無端也,舍是而天下以衰矣。 天地者,生之始也;禮義者,治之始也;君子者,禮義之始也;為之,貫之,積重之,致好之者,君子之始也。 故天地生君子,君子理天地;君子者,天地之參也,萬物之摠也,民之父母也。 無君子,則天地不理,禮義無統,上無君師,下無父子,夫是之謂至亂。 君臣、父子、兄弟、夫婦,始則終,終則始,與天地同理,與萬世同久,夫是之謂大本。 故喪祭、朝聘、師旅一也;貴賤、殺生、與奪一也;君君、臣臣、父父、子子、兄兄、弟弟一也;農農、士士、工工、商商一也。 水火有氣而無生,草木有生而無知,禽獸有知而無義,人有氣、有生、有知,亦且有義,故最為天下貴也。 力不若牛,走不若馬,而牛馬為用,何也?曰:人能群,彼不能群也。 人何以能群?曰:分。 分何以能行?曰:義。 故義以分則和,和則一,一則多力,多力則強,強則勝物;故宮室可得而居也。 故序四時,裁萬物,兼利天下,無它故焉,得之分義也。 故人生不能無群,群而無分則爭,爭則亂,亂則離,離則弱,弱則不能勝物;故宮室不可得而居也,不可少頃舍禮義之謂也。 能以事親謂之孝,能以事兄謂之弟,能以事上謂之順,能以使下謂之君。 君者,善群也。 群道當,則萬物皆得其宜,六畜皆得其長,群生皆得其命。 故養長時,則六畜育;殺生時,則草木殖;政令時,則百姓一,賢良服。 聖王之制也:草木榮華滋碩之時,則斧斤不入山林,不夭其生,不絶其長也。 黿鼉魚鱉鰍鱣孕別之時,罔罟毒藥不入澤,不夭其生,不絶其長也。 春耕、夏耘、秋收、冬藏,四者不失時,故五穀不絶,而百姓有餘食也。 污池淵沼川澤,謹其時禁,故魚鱉優多,而百姓有餘用也。 斬伐養長不失其時,故山林不童,而百姓有餘材也。 聖王之用也:上察于天,下錯于地,塞備天地之間,加施萬物之上,微而明,短而長,狹而廣,神明博大以至約。 故曰:一與一是為人者,謂之聖人。 序官:宰爵知賓客、祭祀、響食犧牲之牢數。 司徒知百宗、城郭、立器之數。 司馬知師旅、甲兵、乘白之數。 修憲命,審詩商,禁淫聲,以時順修,使夷俗邪音不敢亂雅,大師之事也。 修堤梁,通溝澮,行水潦,安水臧,以時決塞,歲雖凶敗水旱,使民有所耘艾,司空之事也。 相高下,視肥磽,序五種,省農功,謹蓄藏,以時順修,使農夫樸力而寡能,治田之事也。 修火憲,養山林藪澤草木、魚鱉、百索,以時禁發,使國家足用,而財物不屈,虞師之事也。 順州裡,定廛宅,養六畜,閒樹藝,勸教化,趨孝弟,以時順修,使百姓順命,安樂處鄉,鄉師之事也。 論百工,審時事,辨功苦,尚完利,便備用,使雕琢文采不敢專造於家,工師之事也。 相陰陽,占祲兆,鑽龜陳卦,主攘擇五卜,知其吉凶妖祥,傴巫跛擊之事也。 修采清,易道路,謹盜賊,平室律,以時順修,使賓旅安而貨財通,治市之事也。 抃急禁悍,防淫除邪,戮之以五刑,使暴悍以變,奸邪不作,司寇之事也。 本政教,正法則,兼聽而時稽之,度其功勞,論其慶賞,以時慎修,使百吏免盡,而眾庶不偷,塚宰之事也。 論禮樂,正身行,廣教化,美風俗,兼覆而調一之,闢公之事也。 全道德,致隆高,綦文理,一天下,振毫末,使天下莫不順比從服,天王之事也。 故政事亂,則塚宰之罪也;國家失俗,則闢公之過也;天下不一,諸侯俗反,則天王非其人也。 第12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荀子》
第12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