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方國珍狼子野心,不可馴狎。 往年大兵取婺州,彼即奉書納款,後遣夏煜、陳顯道招諭,彼復狐疑不從。 顧遣使從海道報元,謂江東委之納款,誘令張賫詔而來,且遣韓叔義為說客,欲說明公奉詔。 彼既降我,而反欲招我降元,其反覆狡獪如是,宜興師問罪。 然彼以水為命,一聞兵至,挈家航海,中原步騎,無如之何。 彼則寇掠東西,捕之不得,招之不可。 夫上兵攻心,彼言杭、越一平,即當納土,不過欲款我師耳。 攻之之術,宜限以日期,責其歸順。 彼自方國璋之歿,自知兵不可用,又叔義還,稱我師之盛,氣已先挫,今因陳顯道以自通,正可脅之而從也。 事宜速,不宜緩。 宣諭之後,更置官吏,拘集舟艦,潛收其兵權,以消未然之變,三郡可不勞而定。 「福建本浙江一道,倚山瀕海,兵脆城陋,兩浙既平,彼心計浙江四道,三道既已歸附,吾孤守一道安歸哉!下之,一辯士力耳。 如復稽送款,則大兵自溫、處入,奇兵自海道入,福州必不支。 福州下,帝郡迎刃解矣。 威聲已震,然後進取兩廣,猶反掌耳。 」 吳國公奇其言,欲留用之,力辭,賜銀幣、襲衣以歸。 辛巳,彗見紫微垣,光芒長尺餘,東南指,西南行;戊子,光芒掃上宰。 時山東俱平,獨益都孤城猶未下,至是田豐、王士誠復謀叛。 初,豐之降也,察罕特穆爾推誠待之,數獨入其帳中。 及豐既謀變,乃請察罕特穆爾行觀營壘,眾以為不可往,察罕特穆爾曰:「吾推心待人,安得人人而防之!」左右請以力士從,又不許,乃從輕騎十有一人,行至豐營,遂為士誠所刺。 察罕特穆爾既死,豐與士誠走入益都城,眾乃推庫庫特穆爾為總兵官,復圍益都。 事聞,帝震悼,中原士庶老幼多痛惜之者。 先是有白氣如索,長五百餘丈,起危宿,掃太微垣,太史奏山東當大水,帝曰:「不然,山東必失一良將。 」即馳詔戒察罕特穆爾勿輕舉,未至而已及于難。 詔贈河南行省左丞相,追封忠襄王,謚獻武。 其父司徒阿哩袞封汝陽王,其子庫庫特穆爾授中書平章政事,兼知河南、山東行樞密院事,一應軍馬,並聽節制。 仍詔諭其將士曰:「凡爾將佐,久為察罕特穆爾從事,惟恩與義,實同骨肉,視彼逆黨,不共戴天,當力圖報復以伸大義。 」 己亥,益都兵出戰,庫庫特穆爾生擒六百餘人,斬首八百餘級。 吳國公聞察罕死,嘆曰:「天下無人矣!」 秋,七月,乙卯,彗滅。 丙辰,熒惑見西方,須臾,成白氣如長蛇,光炯有文,橫亙中天,移時乃滅。 吳平章邵榮,參政趙繼祖,以謀反伏誅。 榮粗勇善戰,與吳國公同起兵濠州,公待之甚厚。 自平處州還,遂驕蹇有覬覦心,常憤憤出怨言。 部將有欲告之者,榮不自安,與繼祖謀俟間作亂。 至是公閲兵三山門外,榮與繼祖伏兵門內,欲為變,會大風捽髮,吹旗觸公衣,公異之,易服從它道還。 榮等不得發,遂為部下士宋國所告。 公召榮等面詰之,俱狀,曰:「死而已!」公不欲即誅,幽于別室,謂諸將曰:「吾不負榮,而所為如此,將何以處之?」常遇春曰:「榮等一旦忘恩義,謀為亂逆,公縱不忍殺之,遇春等義不與之俱生。 」公乃具酒食飲食之,涕泣與訣,皆就刑。 是月,河決范陽,漂民居。 西湖書院舊有經史書版,兵後零落,行省左右司員外郎陳基白平章張士誠出官錢補刊,從之,明年而工畢。 八月,癸已,陳友諒將熊天端寇吉安,吳守將孫本立戰敗,走永新。 天瑞復攻破永新,執本立至贛州,殺之,友諒使其知院饒鼎臣守吉安。 己亥,庫庫特穆爾言:「博囉特穆爾、張良弼據延安,掠黃河上下,欲東渡以奪晉寧,乞賜詔諭。 」 是月,張士誠殺淮南行省左丞汪同。 同初集義兵,扞禦鄉井,累官徽州路治中兼元帥,領兵征饒州,單騎潛往浙。 張士誠以禮召至姑蘇,同見其心不純,乃去之淮安,見左丞史椿。 椿本士誠部將,與張士德皆為謀主,士德被擒,椿見諸將驕侈,又,左丞徐義數讒毀椿,椿遂有異志,見同殊相得,謂同曰:「察罕公忠,盍往見之。 」同謁察罕,察罕恨相見晚,俾朝于京,拜淮南行省左丞。 還,見察罕,察罕曰:「士誠非忠於國者,中原事定,平江南當自姑蘇始,君與史君宜協力焉。 」 未幾,察罕死,椿曰:「不幸及此,宜要金陵兵往取姑蘇。 」乃遣使者賫書往建康。 使者姑蘇人,以書達士誠所,士誠大怒,使士信招與言事,同懼,不欲往,椿曰:「士誠基本未固,未必便害我輩。 況四平章我嘗救其危急,宜不至此。 」四平章,謂士信也。 同遂行,至姑蘇,士誠即拘同,問曰:「我何負于汝而反?」同曰:「我之來,以汝為元太尉,忠於國家。 今汝既叛,我豈得從汝反耶?」士信力營救之,且具酒饌為別,同曰:「為語平章,具荷厚意,吾能死忠,不能為無義生也!但我死後,諸公亦不能久富貴耳。 」遂遇害。 事聞,追封平陽郡公。 同既死,士誠遂發兵攻淮安,執椿,殺之。 九月,癸卯朔,劉福通以兵援田豐,至火星埠,庫庫特穆爾遣關保邀擊,大破之。 戊辰,以知樞密院事伊蘇為遼陽行省左丞相。 先是賊雷特穆爾布哈、程思忠等陷永平,詔伊蘇出師,遂復灤州及遷安縣。 第298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續資治通鑑 下》
第298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