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中賊散走南山者,出自興元,陷秦、隴,據鞏昌,有窺鳳翔之志。 察罕特穆爾即分兵入守鳳翔,而遣諜者誘賊圍其城,賊果來攻之,厚數十重。 察罕特穆爾自將鐵騎,晝夜馳二百里往赴。 比去城裡所,分軍張左右翼掩擊之,城中軍亦開門鼓噪而出,內外合擊,呼聲動天地。 賊大潰,自相踐蹂,斬首數萬級,伏屍百餘裡,餘黨皆遁還,關中悉定。 十一月,辛丑,山東道宣慰使董摶霄,復請令江淮等處各枝官軍,分佈連珠營寨,于隘口屯駐守禦,且廣屯田以足軍食,從之。 汾州桃、杏花。 壬寅,賊侵壺關,察罕特穆爾以兵大破之。 十二月,丙戌,徐壽輝將明玉珍陷重慶路,據之。 玉珍,隨州人,世農家,身長八尺,目重瞳,以信義為鄉黨所服。 初聞壽輝兵起,集鄉兵,屯于青山,結柵自固。 未幾,降于壽輝,授元帥,隷倪文俊麾下,鎮沔陽。 與官軍戰湖中,飛矢中右目,微眇,既而以兵千人,槳鬥船五十,溯夔而上。 時青巾盜李喜喜,聚兵苦蜀,義兵元帥楊漢以兵五千禦之,屯平西。 左丞相鄂勒哲圖鎮重慶,置酒飲漢,欲殺之,漢覺,脫身走,順流下巫峽。 遇玉珍,訟之,且言重慶可取狀,玉珍未決,萬戶戴壽曰:「攻重慶,事濟據蜀,不濟,歸無損也。 」從之,遂進克其誠,鄂勒哲圖遁。 父老迎入城,玉珍禁侵掠,市肆晏然,降者相繼。 己丑,吳國公下令釋輕、重罪囚,以干戈未寧,人心初附故也。 丁酉,慶元路象山縣鵝鼻山崩。 戊戌,翰林學士承旨歐陽玄卒。 初,汝、潁盜起,蔓延南北,州縣幾天完城。 玄獻招捕之策千餘言,時不能用,遂乞致仕,帝不允。 會大赦,宣赴內府。 玄久病不能步履,丞相傳旨,肩輿至延春閣下。 及卒,賜賻甚厚,贈大司徒,追封楚國公,謚曰文。 玄性度雍容,處己儉約,為政廉平,歷官四十餘年,冊命、制誥多出其手。 己亥,流星如金星大,尾約長三尺餘,起自太陰,近東而沒,化為青白氣。 庚子,太尉、四川行省左丞相達實巴圖爾卒於軍中。 時詔遣知院達理瑪實哩來援,分兵雷澤、濮州,而達理瑪實哩為劉福通所殺,達勒達諸軍皆潰。 達實巴圖爾力不能支,退駐石村,朝廷頗疑其玩寇失機,使者促戰相踵;賊覘知之,詐為達實巴圖爾通和書,遺諸道路,使者果得之以進。 達實巴圖爾知之,一夕憂憤死。 初,毛貴陷益都、般陽等路,帝命董摶霄從知樞密院事布蘭奚討之。 而濟南又告急,摶霄提兵援濟南。 賊眾自南山來攻濟南,望之兩山皆赤。 摶霄按兵城中,先以數十騎挑之,賊眾悉來鬥,騎兵少卻,至磵上,伏兵起,遂合戰,城中兵又大出,大破之。 而般陽賊復約泰安之黨逾南山來襲濟南,摶霄列兵城上,弗為動。 賊夜功南門,獨以矢石禦之,黎明,乃潛開東門,放兵出賊後。 既旦,城上兵皆下,大開南門,合擊之,賊敗走,復追殺之,賊眾無遺者。 於是濟南始寧。 詔就升淮南行樞密院副使、兼山東宣慰使、都元帥,仍賜上尊、金帶、楮幣、名馬以勞之。 有疾其功者,譖于總兵太尉努都爾噶,令摶霄依前詔從布蘭奚同征益都。 摶霄即出濟南城,屬老且病,請以其弟昂霄代領其眾,朝廷從之,授昂霄淮南行樞密院判官。 未幾,命摶霄守河間之長蘆。 是冬,張士誠築城虎丘山,因高據險,役月餘而畢。 是歲,詔諭濟寧李秉彞、田豐等,令其出降,敘復元任。 嘯亂士卒,仍給資糧,欲還鄉者聽。 義兵千戶余寶,殺其知樞密院事寶圖以叛,降于毛貴。 余寶遂據棣州。 集賢大學士兼太子左諭德許有壬,以老病乞致仁,許之。 有壬前朝舊德,皇太子頗加敬禮,一日入見,方臂鷹為樂,遽呼左右屏去,始見之。 盜據齊魯,中書參知政事崔敬,與平章達覽、參政諳普分省陵州。 陵州乃南北要衝,無城郭,而居民散處,敬供給諸軍,事無不集。 丞相以其能上聞,賜之上尊,仍命其便宜行事。 敬以軍馬供給浩繁,而民力已疲,乃請行納粟補官之令,詔從之。 河北、燕南士民接踵而至,積粟百萬石,綺段萬匹,以供軍費,民獲少蘇。 中書右丞烏古遜良楨論罷陷賊延坐之令;有惡少年誣知宜興州張復通賊之罪,中書將籍其孥,吏抱案請署,良楨曰:「手可斷,案不可署!」同列變色,卒不署。 良楨自左曹登政府,多所建白,罷福建、山東食鹽,浙東、西長生牛租,瀕海被災圍田稅,民皆德之。 ○順帝至正十八年戊戌,一三五八年 春,正月,丙午,趙普勝、陳友諒等陷安慶,淮南行省右丞余闕死之。 賊之來攻也,初自東門登城,闕簡死士,擊卻之;已而並軍攻東、西二門,又擊卻之。 賊恚甚,乃樹柵起飛樓臨城,闕分命諸將各以兵扦賊,晝夜不得息,賊益生兵來攻。 是日,普勝軍東門,友諒軍西門,饒州祝寇軍南門,群盜四面蟻集,外無一甲之援。 西門勢尤急,闕身當之,徒步提戈,為士卒先;士卒號哭止之,揮戈愈力,仍分麾下將督三門之兵,自以孤軍血戰,斬首無算,而闕亦被十餘創。 日中,城陷,火起,闕知不可為,引刀自剄,墮清水塘中。 妻耶卜氏,子德生,女福童,皆赴井死。 同時死者,守臣韓建,一家被害。 建方臥疾,罵賊不屈,賊執之以去,不知所終。 第282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續資治通鑑 下》
第282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