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月,端明殿學士葉翥知貢舉。 同知貢舉、右正言劉德秀言:「偽學之魁,以匹夫竊人主之柄,鼓動天下,故文風未能丕變。 請將語錄之類盡行除毀。 」故是科取士,稍涉義理者,悉皆黜落;《六經》、《語》、《孟》、《中庸》、《大學》大書,為世大禁。 淮西總領張釜上言:「邇者偽學盛行,賴陛下聖明斥罷,天下皆洗心滌慮,不敢為前日之習。 願陛下明詔在位之臣,上下堅守勿變,毋使偽言偽行乘間而入,以壞既定之規模。 」乃除釜尚書左司郎官。 辛未,蠲臨安民身丁錢三年。 是月,金初造虎符發兵。 三月,己亥,進封嘉國公柄為吳興郡王。 癸卯,金以久旱,敕尚書省曰:「刑獄雖已奏行,其間恐有疑,其再議以聞。 人命至重,不可不慎也。 」 丙午,有司上《慶元會計錄》。 夏,四月,壬子,金遣使審決冤獄。 戊午,金初行區種法,民十五以上六十以下有土田者,丁種一畝。 甲子,左丞相余端禮罷。 時韓侂冑擅權,擯斥正士,端禮稱疾罷政。 壬申,以何澹參知政事,吏部尚書葉翥簽書樞密院事。 五月,乙酉,申嚴獄囚瘐死之罰。 金以久旱徙市;庚寅,詔復市如常。 辛卯,賜禮部進士鄒應龍以下四百四十九人及第、出身。 甲午,減諸路和市折帛錢三年。 建華文閣,藏《孝宗禦集》。 乙未,金參知政事尼厖古鑒卒。 甲辰,更慈福宮曰壽慈。 六月,甲寅,金主以仲夏始得雨足,百姓艱食,出倉粟十萬石,減價糶之。 乙丑,命監司、帥守臧否縣令,分三等,從張釜之請也。 後迄不行。 丁卯,金御史大夫伊喇仲方罷。 金定僧、道、女冠剃度之制。 金主嘗問諫議大夫張曰:「僧道三年一試,八十取一,不已少乎?」曰:「此輩浮食,無益有損,不宜滋益也。 」金主曰:「周武帝、唐武宗、後周世宗皆賢君,其壽不永,雖曰偶然,似亦有因也。 」對曰:「三君矯枉太過。 今不崇奉。 不毀除,是謂得中矣。 」 丙子,皇子埈生。 秋,七月,庚辰,金主禦紫宸殿,受諸王、百官賀,賜諸王、宰執進酒。 敕有司以酒萬尊置通衢,賜民縱飲。 金主遣西北路招討使完顏安國等趨多泉子,密詔右丞相襄進兵。 乃令支軍出東道,襄由西道。 支軍至龍駒河,為準布所圍,三日不得出,間使出求援。 或請俟諸軍集乃發,襄曰:「我軍被圍數日,馳救之猶恐不及,豈可後時!」即鳴鼓夜發。 或謂選遣人報圍中,使知援至,襄曰:「所遣者倘為敵得,使知吾兵寡而糧在後,則吾事敗矣。 」乃益疾馳。 遲明,距敵近,眾欲少憩,襄曰:「所以乘夜疾馳者,欲掩其不備耳,緩則不及。 」鄉晨,壓敵,突擊之,圍中將士亦鼓噪出,大戰,準布敗奔。 使安國追躡,僉言:「糧道不繼,不可行也。 」安國曰:「人得一羊,可食十餘日。 不如驅羊以襲之便。 」遂從其計。 安國統所部萬人,疾驅以薄之,準布散走。 會大雨,凍死者十八九,降其部長。 捷聞,金主遣使厚賜以勞之,許便宜賞賚士卒。 乙酉,金命有司收瘞西北路陣亡骸骨。 戊子,量徙流人呂祖儉等於內郡。 祖儉移高安,尋卒,高安知縣徐應龍經紀其喪。 祖儉受業于兄祖謙,尊信不渝,在謫所,讀書賣藥以自給。 嘗言:「因世變有所摧折,失其素履者,固不足言;因世變而意氣有所加者,亦私心也。 」 時中書舍人汪義端,引唐李林甫故事,以偽學之黨皆名士,欲盡除之,太皇太后聞而非之。 帝乃詔台諫、給舍:「論奏不必更及舊事,務在平正,以副朕建中之意。 」詔下,劉德秀遂與御史張伯垓、姚愈等疏言:「自今舊奸宿惡,或滋長不悛,臣等不言,則誤陛下之用人;言之,則礙今日之禦札;若俟其敗壞國事而後進言,則徒有噬臍之悔。 三者皆無一而可。 望下此章,播告中外,令舊奸知朝廷紀綱尚在,不敢放肆。 」從之,乃改為「不必專及舊事」。 自是侂冑之黨攻擊愈急矣。 殿中侍御史黃黻上言:「治道在黜首惡而任其賢,使才者不失其職而不才者無所憾。 故仁宗嘗曰:『朕不欲留人過失於心。 』此皇極之道也。 至于前事,有合論列,事體明證,有關國家利害者,臣不敢不以正對。 」己丑,改黻為起居郎、權兵部郎中,以愈代為殿中侍御史。 黻未幾罷去。 戊戌,以韓侂冑為開府儀同三司、萬壽觀使。 金左司郎中高汝礪,奏事紫宸,時侍臣皆迴避,金主所持涼扇墜案下,汝礪以非職,不敢取以進。 奏事畢,金主謂宰臣曰:「高汝礪不進扇,可謂知體矣。 」汝礪,金城人也。 八月,丙辰,太常少卿胡紘上言:「比年以來,偽學猖獗,圖為不軌,動搖上皇,詆毀聖德,幾至大亂。 賴二三大臣、台諫出死力而排之,而元惡殞命,群邪屏跡。 自御筆有救偏建中之說,或者誤認天意,急於奉承,倡為調停之議,取前日偽學之奸黨次第用之,或與宮觀,或與差遣,以冀幸其它日不相報復。 往者建中靖國之事,可以為戒,陛下何不悟也?漢霍光廢昌邑王賀,一日而誅其群臣一百餘人;唐五王不殺武三思,不旋踵而皆斃于三思之手。 今縱未能盡用古法,宜令退伏田裡,循省愆咎。 」乃詔偽學之黨,宰執權住進擬。 自是學禁愈急。 第441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續資治通鑑 中》
第441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