秘書郎清江彭龜年,以書譙趙汝愚,且上疏言:「壽皇之事高宗,備極子道,此陛下所親睹也。 況壽皇今日止有陛下一人,聖心拳拳,不言可知。 特遇過宮日分,陛下或遲其行,則壽皇不容不降旨免到,蓋為陛下辭責,使人不得以竊議陛下,其心非不願陛下之來。 自古人君處骨肉之間,多不與外臣謀而與小人謀之,所以交鬥日深,疑隙日大,今日兩宮萬萬無此。 然臣所憂者,外無韓琦、富弼、呂誨、司馬光之臣,而小人之中已有任守忠者在焉,惟陛下裁察。 」又言:「使陛下虧過宮定省之禮,皆左右小人間諜之罪,宰執、侍從、台諫,但能仗父子之義責望人主,至于疑間之根,盤固不去,曾無一語及之。 今內侍間諜兩宮者,固非一人,獨陳源在壽皇朝,得罪至重,近復進用,外人皆謂疑間之機必自源始。 宜亟發威斷,首逐陳源,然後肅命鑾輿,負罪引慝以謝壽皇,使父子歡然,宗社有永,顧不幸與!」及汝愚入對,又往複規諫,帝意乃悟。 汝愚更屬嗣秀王伯圭調護,於是兩宮之情始通。 辛卯,帝朝重華宮,皇后繼之,從容竟日,都人大悅。 戊戌,詔:「李純乃皇后親侄,可特除合門宣贊舍人。 」 除秘書郎彭龜年為起居舍人。 入謝,帝曰:「此官以待有學識人,念非卿無可者。 」龜年述祖宗之法,為《內治聖鑒》以進。 帝曰:「祖宗家法甚善。 」龜年曰:「臣是書大抵為宦官女謁之防,此曹若見,恐不得數經禦覽。 」帝曰:「不至是。 」 十二月,癸卯,帝率群臣上《壽皇玉牒》、《聖政會要》于重華宮。 皇后益驕奢,封其先三代為王,家廟逾制,衛兵多於太廟。 後歸謁家廟,推恩親屬二十六人,使臣一百七十二人,下至李氏門客,亦奏補官。 金完顏守貞既出知東平府,金主念之,問宰臣曰:「守貞治東平何如?」對曰:「亦不勞力。 」金主曰:「以彼之才,治一路誠有餘矣。 」右丞劉曰:「方今人材無出守貞者,淹留于外,誠可惜也!」金主默然。 尋改守貞為西京留守。 金進士楊邦乂上封事,因論世俗侈靡,譏涉先朝。 有司議治罪,金主曰:「昔張元素以桀、紂比文皇,今若方我為桀、紂,亦不之罪。 至于世宗功德,豈容譏毀!」張萬公曰:「譏斥先朝,固當治罪。 然舊無此法。 今宜立法,使人知之。 」金主意解,乃命免邦乂罪,惟殿三舉。 續資治通鑒●卷第一百五十三 ●卷第一百五十三 【宋紀一百五十三】 起昭陽赤奮若正月,盡閼逢攝提格十二月,凡二年。 ○光宗循道憲仁明功茂德溫文順武聖哲慈孝皇帝紹熙四年金明昌四年 春,正月,己巳朔,帝朝重華宮。 辛未,金以瓜勒佳清臣為右丞相,監修國史。 時議簽軍戍邊,金主問清臣曰:「漢人與夏人孰勇?」清臣曰:「漢人勇。 」金主曰:「昔元昊擾邊,宋終不能制,何也?」清臣曰:「宋馭軍法,不可得知,今西南路人,殊勝彼也。 」 癸未,金尚書省奏大興府推官蘇德秀為禮部主事,金主曰:「朕嘗詔卿,百官當使久于其職。 彼方任理民,復改戶曹,尋又除禮部,人才豈能兼之?若久于其職,即中材勝於新人,事既經練,亦必有濟,不可輕易改除。 」 金主又言:「凡稱異政,謂其才也。 若清廉乃本分,以貪者多,故異。 」宰臣言:「近論方今孝弟廉恥道缺,乞正風俗,此蓋官吏不能奉宣教化使然。 今之察舉官吏者,多責近效,以幹辦為上。 巧猾之徒,雖有臓污,一旦見用,猶為能吏,此孝弟廉恥所以衰也。 若尚德舉廉,則教化可興矣。 」 辛卯,蠲臨安民身丁錢三年。 金賑河北諸路水災。 丙申,金東京路副使王勝進鷹,金主遣諭之曰:「民間利害,官吏邪正,略不具聞,乃以鷹進,此豈汝職耶?後毋復爾。 」 二月,戊戌朔,詔內侍陳源特在京宮觀。 金主如春水。 始以春秋二仲月上戊日祭社稷。 癸亥,還都。 丙寅,出米七萬石賑江陵饑。 金參知政事張萬公,出知東平府。 金主曰:「卿屢以母老乞罷,特畀鄉郡以遂孝養,朕不汝忘也。 」萬公因進讜言,金主嘉納。 三月,庚午,金主將幸景明宮,御史中丞董師中、侍御史賈鉉等上書諫曰:「陛下下詔罪己,罷不急之役,省無名之費,天下欣幸。 今方春東作,而亟遣有司修建行宮,揆之於事,似為不急。 況西北二京、臨潢諸路,比歲不登,加以民有養馬、簽軍、挑壕之役,財用大困,流移未復,米價甚貴。 若扈從至彼,又必增價。 口糴升合者,日以萬數,舊藉北京等路商販給之,倘以物貴或不時至,則饑餓之徒,將復有如曩歲,殺太尉馬,毀大府瓜果,出忿怨言,起而為亂者矣。 況南北兩屬部蕩搖可虞,若忽之而往,豈聖人萬舉萬全之道哉?乃者太白晝見,京師地震,又,北方有赤色,遲明始散。 天之示象,冀有以警悟聖意,修德銷憂。 矧夫遠遊,古人所戒,遠自周、秦,近逮隋、唐與遼,皆以是生釁,可不慎哉?可不畏哉?」左補闕許安仁、右拾遣路鐸亦皆上書極諫。 金主召師中等賜對,即從其奏,仍諭輔臣曰:「朕欲巡幸山後,不禁暑熱故也。 今台諫官咸言民間缺食,朕初不盡知。 既知之,暑雖可畏,其忍以私奉而重民之困哉!」 金以工部尚書胥持國為參知政事。 第430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續資治通鑑 中》
第430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