乙未,詔:「蘇軾追復端明殿學士,盡還合得恩數。 」時軾孫司農寺丞符,以軾政和中復職未盡,訴于朝,乃有是命。 戊戌,河北制置使王彥,以八字軍渡河。 時宗澤以彥孤軍無援,不可獨進,乃以書延彥計事。 彥遂合諸寨兵萬餘人,以是日濟河。 後五日,彥至京師。 澤大喜,諭以京師國家根本,宜宿兵近甸,遂命其軍屯滑州之沙店。 壬寅,中書侍郎兼禦營副使、提舉措置戶部財用張慤卒。 慤立朝諤諤,無所顧避。 時黃潛善當國,專務壅蔽,自汪伯彥而下,皆不敢少忤其意。 惟慤事必力爭,雖言不行而不少屈。 秉政未逾歲遽歿,士民皆痛惜之。 帝以慤河朔人,無家可歸,常賻外賜田十頃,第一區。 後謚忠穆。 癸卯,通問使王倫始渡河,遂與其副朱弁至雲中,見左副元帥宗翰計事。 金留不遣。 時進武校尉朱積從弁行,宗翰賜以所掠內人,積陽受之,逃去。 宗翰怒,追而殺之。 甲辰,洛索破絳州,權知州事趙某率軍民巷戰,凡六日。 乙巳,資政殿學士、提舉杭州洞霄宮許景衡卒。 景衡罷政而歸,至瓜州,得曷疾,及京口,疾甚,端坐自語曰:「陛下宜近端人正士,以二聖,蒼生為念。 」遂逝,年五十七。 後謚忠簡。 庚戌,增天下役錢以為新法弓手之費。 初,汪伯彥既建請,乃以免役寬剩、廂禁軍闕額、裁減曹掾等錢供其庸直。 至是所增遍于東南諸路,遂詔不受庸者人給田三十畝,馬軍增三之一。 議者恐費不給,乃請官戶役錢勿復減半,而民役錢概增三分,從之,故有是詔。 詔:「自今見任官有涉疑異志者,如徑行殺戮,事雖有實,亦坐擅殺官吏之罪。 即妄殺平人以為奸細者,眾軍法。 」自軍興,所在奸民殺官吏、害良善者甚眾,朝廷恐其生事,至是下詔條約之。 續資治通鑒●卷第一百十二 ●卷第一百十二 【宋紀一百二】 起着壅涒灘六月,盡十二月,凡七月。 ○高宗受命中興全功至德聖神武文昭仁憲孝皇帝建炎二年金天會六年 六月,己未,詔:「右文殿修撰胡安國已除給事中指揮,更不施行。 」 初,安國數上疏乞祠,詔不許,仍趣赴行在。 安國因奏言:「陛下撥亂返正,將建中興,而政事人才,弛張升黜,凡關出納,動系安危,聞之道途,揆以愚見,尚未合宜,臣切寒心。 而況鎖闈典司封校,儻或隱情患失,緘默不言,則負陛下委任之恩。 若一一行其職守,事皆違異,必以戇愚妄發,干犯典刑,徒玷清時,無補國事。 臣所以不敢上當恩命者也。 」疏入,黃潛善大怒,請特賜黜責,以為不恭上命者之戒,安國遂罷。 金初未有文字,亦未嘗有記錄。 宗翰好訪問女直故老,多得先世舊聞。 至是金主詔求訪祖宗遺事以備國史,命完顏勖等掌之。 庚申,侍御史張浚充集英殿修撰、知興元府。 浚有遠志,數招諸將至台,講論用兵籌策。 浚本黃潛善所引,至是因請汰禦營使司官屬,又論此時金即不來,亦當汲汲治軍,常若敵至,潛善始惡之,浚以母在蜀中求去,故有是命。 未行,留為禮部侍郎。 乙丑,禦營使司中軍統制張俊引兵入秀州,前知州事趙叔近為所殺。 初,禦營都統制王淵,在京師有所狎妓,亂後為叔近所取,淵銜之。 及俊辭行,淵謂之曰:「趙叔近在彼。 」俊諭其意。 前一日,俊總兵至郡,叔近以太守之禮逆諸城北沈氏園。 俊叱令置對,方下筆,群力遽前,斷其右臂,叔近呼曰:「我宗室也。 」語未畢,已斷首于地。 秀卒見叔近死,遂反戈嬰城,縱火毆掠,江東西路經制司書寫機宜文字辛安宗在城中,為所害。 翼日,俊破關捕徐明等,斬之。 俊以功遷武寧軍承宣使。 叔近子朝奉郎交之,亦坐受賊所獻玩好,降六官,勒停。 後十餘年,御史言叔近之冤,始贈集英殿修撰。 丁卯,國信使楊應誠、副使韓衍至高麗,見國王楷諭旨。 楷拜詔已,與應誠等對立論事。 楷曰:「大朝有山東路,何不由登州以往?」應誠言:「不如貴國去金國最徑,第煩國王傳達金國。 今三節人自賚糧,止假二十八騎。 」楷難之。 已而命其門下侍郎傅俏至館中,具言:「金人今造舟,將往二浙,若引使者至其國,異時欲假道至浙中,將何以對?」應誠曰:「金人不能水戰。 」俏曰:「金人常于海道往來。 況金人舊臣本國,近乃欲令本國臣事,以此可知強弱。 」後十餘日,府燕。 又數日,復遣中書侍郎崔洪宰等來,固執前論,且言二聖今在燕、雲,不在金國。 館伴使文公仁曰:「往年公仁入貢上國,嘗奏上皇以金人不可相親,今十二年矣。 」洪宰笑曰:「金國雖納土與之,二聖亦不可得。 大朝可不練兵與戰!」應誠留高麗凡六十有四日,楷終不奉詔。 應誠不得已,受其表而還。 己卯,言者以為:「東南武備利於水戰,金人既破唐、鄧、陳、蔡,逼進淮、漢,去大江直一間耳。 為今之策,宜于大江上游如採石之類,凡要害處,精練水軍,廣造戰艦,仍泊于江之南岸,緩急之際,庶幾可倚。 」詔江、浙州軍措置,限一月畢。 是月,以集英殿修撰、知延安府王庶為龍圖閣待制,節制陝西六路軍馬,涇原經略使司統制官曲端為右武大夫、吉州團練使,充節制司都統制。 詔書有曰:「倘不靖難於殘暑之前,必致益兵于秋涼之後。 」 第99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續資治通鑑 中》
第99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