良嗣至金主軍前,金主謂曰:「數年相約夾攻,而汝國不出師,復不遣報,今將若何?」良嗣對曰:「夾攻雖是元約,據昨奉聖州軍前別議,特許燕京,不論夾攻與否。 今月二日,本朝于永清擊走蕭干,追至燕京,雖非夾攻,亦其意也。 」金主曰:「夾攻且勿言,其平、灤等州未嘗議及,如何欲取?若必欲取平、灤,並燕京亦不與矣。 」便令良嗣歸館。 居四日,詔趣令南使辭歸,良嗣曰:「今合議事甚多,略未嘗及,而遽令辭,何也?」薩魯謨曰:「皇帝已怒。 」遂令入辭,以國書副本示良嗣,良嗣曰:「自古及今,稅租隨地,豈有與其地而不與其稅租者?可削去此事。 」宗翰曰:「燕自我得之,稅賦當歸我。 大國熟計之,若不見與,請速退涿州之師,無留吾疆。 」於是復以國書遣良嗣及靖等。 丙辰,貶劉延慶為率府率,安置筠州。 遼主聞金取燕京,遂由埽裡關出居四部族詳袞之家。 黃龍府仍附於遼,金宗輔討平之。 是歲,萬歲山成,御製《艮岳記》以紀其勝。 萬歲山,始名鳳皇山,後神霄降,其詩有「艮岳排空霄」之句,因改名艮岳,以山在國之艮位也。 其最高一峰九十步,上有介亭,分東南二嶺,直接南山。 南山之外又為小山,名曰芙蓉城,窮極窈眇。 岳之北乃所謂景龍江也,江外諸館舍尤精。 其北又因瑤華宮火,取其地作大池,名曰曲江池,東盡封丘門而止。 其西自天波門橋入,西直殆半裡,江乃折南,又折北。 折南者過閶闔門橋,為復道,通茂德帝姬宅。 折北者四里,屬之龍德宮,帝潛邸也。 其後以金芝産於萬壽峰,又更名壽岳雲。 山周十餘裡,運四方奇花異石置其中,千岩萬壑,麋鹿成群,樓觀台殿,不可勝計。 最後朱勔于太湖取巨石,高廣數丈,載以大舟,輓以千夫,鑿河斷橋,毀堰拆閘,數月方至京師,賜號昭功慶成神運石,時初得燕地故也,勔緣此授節度使。 其後金兵再至,圍城日久,拆屋為薪,鑿石為炮,伐竹為篦籬,唯大石基址存焉。 戶部上今歲民數,凡主客戶二千八十八萬二千三百五十八,口四千六百七十三萬四千七百八十四,視西漢盛時,蓋有加焉,隋、唐疆裡雖廣,而戶口皆不及。 ○徽宗體神合道駿烈遜功聖文仁德憲慈顯孝皇帝宣和五年遼保大三年,金天輔七年 春,正月,丁巳,遼知北院樞密事奚王和勒博即箭笴山自立為奚國皇帝,改元天復。 設奚、漢、渤海三樞密院,改東西節度使,二王分司建官。 遼主命都統耶律瑪格討之。 先是金主使完顏昂監護諸部降人,處之嶺東,就以兵守臨潢府。 昂不能撫禦,降人苦之,多亡歸遼,遼主招集散亡,稍得自振。 金主諭安班貝勒晟曰:「昂違命失眾,當置重法。 若有所疑,則禁錮之,俟師還定議。 」 戊午,金使李靖等入對,退,見王黼。 黼謂靖等曰:「大計定矣,忽于元約外求租賦,類有間諜害吾兩國之成者。 」薩魯謨謝曰:「有之。 契丹日後為皇帝言,有國都如此而以與人,用事大臣頗惑其言;唯皇帝與宗翰、洛索持之甚堅,曰:『已許南朝,不可改也』」黼曰:「租稅,非約也。 上意以交好之深,特相遷就,然飛輓殊遠,欲以銀絹充之。 」請問其數,黼曰:「已遣趙龍圖面約多寡矣。 」靖復請去年歲幣,帝亦許之。 明日,詔趙良嗣、周武仲、馬擴奉國書與靖等偕往。 朝廷以金人將歸燕,謀帥臣守之。 左丞王安中請行,王黼贊于帝。 辛酉,授安中慶遠軍節度使,河北、河東、燕山府路宣撫使,知燕山府;詹度、郭藥師同知府事。 詔藥師入朝,禮遇甚厚,賜以甲第、姬妾,貴戚、大臣,更互設宴。 又召對於後苑延春殿,藥師拜庭下,泣言:「臣在契丹,聞趙皇如在天上,不謂今日得望龍顏!」帝深褒稱之,委以守燕,對曰:「願效死。 」又令取天祚以絶燕人之望,藥師變色言曰:「天祚,故主也,國破出走,臣是以降陛下。 使臣畢命,它所不敢辭;若使反故主,非所以事陛下,願以付它人。 」因佯泣如雨。 帝以為忠,解所禦珠袍及二金盆以賜。 藥師出,諭其下曰:「此非吾功,汝輩力也。 」即翦盆分給之。 加檢校少傅,歸鎮燕山。 新除燕山府路轉運使呂頤浩言:「開邊極遠,其勢難守,雖窮力竭財,無以善後。 」又奏燕山、河北危急五事。 帝怒,命貶官,而職任如故。 壬申,金使招和勒博降,不聽。 甲申,錄富弼後。 遼平州人張,第進士,建福中,授遼興軍節度副使。 平州軍亂,殺其節度使蕭諦裡;撫定亂者,州民推領州事。 耶律淳死,知遼必亡,乃籍壯丁五萬人、馬千匹,練兵為備。 蕭妃遣時立愛知平州,拒弗納。 金人入燕京,訪情狀于蕭公弼,公弼曰:「狂妄寡謀,其何能為!當示以不疑。 」金人招時立愛赴軍前,加臨海軍節度使,仍知平州。 既而宗翰又欲先下平州,擒,公弼曰:「若加兵,是趣之叛也,請自往覘之。 」遂見,曰:「契丹八路皆陷,今獨平州存,敢有異志?所以未解甲者,防蕭干耳。 」厚賂公弼使還。 公弼見宗翰曰:「彼無足慮。 」宗翰信之,乃昇平州為南京,加試中書門下平章事,判留事。 二月,乙酉朔,以李邦彥為尚書左丞,翰林學士趙野為尚書右丞。 丙戌,趙良嗣等自燕山還,至雄州,以金國書遞奏。 第50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續資治通鑑 中》
第50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