聞吏部有以博學宏辭選者,人尤謂之才,且得美仕;就求其術,或出所試文章,亦禮部之類,私怪其故,然猶樂其名,因又詣州府求舉,凡二試于吏部,一既得之,而又黜于中書,雖不得仕,人或謂之能焉。 退自取所試讀之,乃類于俳優者之辭,顏忸怩而心不寧者數月。 既已為之,則欲有所成就。 《書》所謂「恥過作非」者也,因復求舉,亦無幸焉。 乃復自疑,以為所試與得之者,不同其程度;及得觀之,余亦無甚愧焉。 夫所謂博學者,豈今之所謂者乎?夫所謂「宏辭」者,豈今之所謂者乎?誠使古之豪傑之士,若屈原、孟軻、司馬遷、相如、揚雄之徒,進於是選,必知其懷慚,乃不自進而已耳。 設使與夫今之善進取者,競于矇昧之中,仆必知其辱焉。 然彼五子者,且使生於今之世,其道雖不顯于天下,其自負何如哉?肯與夫鬥筲者決得失于一夫之目,而為之憂樂哉?故凡仆之汲汲於進者,其小得,蓋欲以具裘葛,養窮孤;其大得,蓋欲以同吾之所樂於人耳。 其他可否,自計已熟,誠不待人而後知。 今足下乃複比之獻玉者,以為必俟工人之剖,然後見知于天下,雖兩刖足不為病,且無使者再克。 誠足下相勉之意厚也,然仕進者豈舍此而無門哉?足下謂我必待是而後進者,尤非相悉之辭也。 仆之玉固未嘗獻,而足固未嘗刖,足下無為為我慼慼也。 (或無足下字。 或無復出為字。 或並無二為字,非是。 方今天下風俗,尚有未及于古者,邊境尚有被甲執兵者。 主上不得怡,而宰相以為憂。 仆雖不賢,亦且潛究其得失,致之乎吾相,薦之乎吾君,上希卿大夫之位,下猶取一障而乘之。 若都不可得,猶將耕于寬閒之野,釣于寂寞之濱,求國家之遺事,考賢人哲士之終始;作唐之一經,垂之於無窮,誅奸諛于既死,發潛德之幽光。 二者將必有一可。 足下以為仆之玉凡幾獻,而足凡幾刖也,又所謂者,果誰哉?再克之刑信如何也?士固信于知己,微足下無以發吾之狂言。 (信或作伸。 吾下或無之字。 愈再拜。 答李翊書 六月二十六日,愈白,李生足下:生之書辭甚高,而其問何下而恭也。 能如是,誰不欲告生以其道。 道德之歸也有日矣,況其外之文乎?抑愈所謂望孔子之門牆而不入于其宮者,焉足以知是且非邪?雖然,不可不為生言之。 生所謂立言者是也,生所為者與所期者甚似而幾矣。 抑不知生之志,蘄勝於人而取於人邪?將蘄至于古之立言者邪?蘄勝於人而取於人,則固勝於人而可取於人矣。 將蘄至于古之立言者,則無望其速成,無誘于勢利,養其根而俟其實,加其膏而希其光。 根之茂者其實遂,膏之沃者其光曄。 仁義之人,其言藹如也。 抑又有難者,愈之所為,不自知其至猶未也,雖然,學之二十餘年矣。 始者非三代兩漢之書不敢觀,非聖人之志不敢存。 處若忘,行若遺,儼乎其若思,茫乎其若迷。 當其取於心而注于手也,惟陳言之務去,戛戛乎其難哉。 其觀於人,不知其非笑之為非笑也。 如是者亦有年,猶不改,然後識古書之正偽,與雖正而不至焉者,昭昭然白黑分矣,而務去之,乃徐有得也。 當其取於心而注于手也,汩汩然來矣。 其觀於人也,笑之則以為喜,譽之則以為憂,以其猶有人之說者存也。 如是者亦有年,然後浩乎其沛然矣。 吾又懼其雜也,迎而距之,平心而察之,其皆醇也,然後肆焉。 雖然,不可以不養也。 行之乎仁義之途,游之乎《詩》、《書》之源,無迷其途,無絶其源,終吾身而已矣。 氣,水也;言,浮物也。 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畢浮,氣之與言猶是也,氣盛則言之短長與聲之高下者皆宜。 雖如是,其敢自謂幾于成乎?雖幾于成,其用於人也奚取焉?雖然,待用於人者,其肖于器邪?用與舍屬諸人。 君子則不然,處心有道,行己有方,用則施諸人,舍則傳諸其徒,垂諸文,而為後世法。 如是者,其亦足樂乎?其無足樂也? 有志乎古者希矣!志乎古必遺乎今,吾誠樂而悲之。 亟稱其人,所以勸之,非敢褒其可褒,而貶其可貶也。 問于愈者多矣,念生之言不志乎利,聊相為言之。 愈白。 (樊汝霖云:「自三代以還,陵夷至于江左,斯文掃地。 唐興,貞觀、開元之盛,終莫能起。 至貞元末而公出,於是以六經之文為諸儒倡。 其觀於人也,笑之則心以為喜者,大聲不入于裡耳。 而不笑不足以為道,此公所以喜。 若人人皆見而說之,而譽之,斯亦淺矣。 此所以為憂。 李漢所謂『時人始而驚,中而笑,且排先生益堅,終而翕然隨以定』者,其此之謂歟?王荊公乃雲『力去陳言奪末俗,可憐無補費精神』,好詆之過也。 汩汩然來矣,浩乎其沛然者,皇甫持正《諭業》所云:『韓吏部之文,如長江秋注,千里一道。 』老蘇《上歐陽書》亦云:『韓子之文,如長江大河,渾浩流轉』者是也。 」 重答翊書 愈白:李生:生之自道其志可也,其所疑於我者非也。 人之來者,雖其心異於生,其於我也皆有意焉。 君子之於人,無不欲其入于善,寧有不可告而告之,孰有可進而不進也?言辭之不酬,禮貌之不答,雖孔子不得行于互鄉,宜乎余之不為也。 苟來者,吾斯進之而已矣,烏待其禮逾而情過乎? 第50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韓愈集》
第50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