風俗之厚薄奚自乎?一二人之心之所向而已。 民之生,庸弱者戢戢皆是也。 有一二賢且智者,則眾人君之而受命焉;尤智者,所言尤眾焉。 此一二人者之心向義,則眾人與之赴義;一二人者之心向利,則眾人與之赴利。 眾人所趨,勢之所歸,雖有大力,莫之敢逆!故曰:撓萬物者莫疾乎風。 風俗之於人之心,始乎微而終乎不可禦者也。 先王之治天下,使賢者皆當路,其風民皆以義;故道一而風俗同。 世教既衰,所謂一二人者,不盡在位,彼其心之所向,勢不能不騰為口說,而播為聲氣。 而眾人者,勢不能不聽命而蒸為習尚。 於是徒黨蔚起,而一時之人才出焉。 有以仁義倡者,其徒黨亦死仁義而不顧;有以功利倡者,其徒黨亦死功利而不返。 水流濕,火就燥,無言不讎,所從來久矣。 今之君子之在勢者,輒曰天下無才。 彼自屍于高明之地,不克以己之所向,轉移習俗,而陶鑄一世之人。 而翻謝曰無才。 謂之不誣,可乎否也?十室之邑,有好義之士,其智足移十人者,必能拔十人中之尤者而材之。 其智足移百人者,必能拔百人中之尤者而材之。 然則,轉移習俗,而陶鑄一世之人。 非特處高明之地者然也;凡一命以上,皆有責焉者也。 有國家者,得吾說而存之,則將慎擇與共天位之人;士大夫得吾說而存之,則將惴惴乎謹其心之所向,恐一不當而壞風俗,賊人才。 循是為之,數十年之後,萬一有收其效者乎?非所逆睹已。 028-073聖哲畫像記·曾國藩 國藩志學不早,中歲側身朝列,窺竊陳編,稍涉先聖、昔賢、魁儒、長者之緒。 駑緩多病,百無一成。 軍旅馳驅,益以蕪廢。 喪亂未平,而吾年將五十矣。 往者讀班固《藝文志》及馬氏《經籍考》,見其所列書目,叢雜猥多。 作者姓氏,至于不可勝數。 或昭昭如日月,或湮沒而無聞。 及為文淵閣直閣校理,每歲二月,侍從宣宗皇帝入閣,得觀《四庫全書》,其富過于前代所藏遠甚。 而存目之書數十萬卷,尚不在此列。 嗚呼!何其多也!雖有生知之姿,累世不能竟其業,況其下焉者乎?故書籍之浩浩,著述者之眾,若江海然,非一人之腹所能飲盡也!要在慎擇焉而已。 余既自度其不逮,乃擇古今聖哲三十餘人,命兒子紀澤圖其遺像,都為一卷,藏之家塾。 後嗣有志讀書,取足於此,不必馳心博騖,而斯文之傳,莫大乎是矣!昔在漢世,若武梁祠,魯靈光殿,皆圖畫偉人事蹟。 而《列女傳》亦為畫像,感發興起,山來已舊。 習其器矣,進而索其神,通其微,合其意。 心誠求之,仁遠乎哉! 堯、舜、禹、湯,史臣記言而已。 至文王拘囚,始立文字。 演《周易》,周孔代興,六經炳著,斯道備矣。 秦漢以來,孟子蓋與莊荀並稱。 至唐韓氏,獨尊異之。 而宋之賢者,以為可躋之尼山之次,崇其書以配《論語》。 後之論者,莫之能易也。 茲以圖于三聖人後雲。 左氏傳經,多述二周典制。 而好稱引奇誕,文字燦然,浮于質矣。 太史公稱莊子之書,皆寓言。 吾觀子長所為《史記》,寓言亦十之六七。 班氏閎識孤懷,不逮子長遠甚。 然經世之典,六藝之旨;文字之源流,幽明之情狀;燦然大備。 豈與夫鬥筲者爭得失于一先生之前。 妹妹而自說者哉? 諸葛公當擾攘之世,被服儒者,從容中道。 陸敬輿事多疑之主,馭難馴之將;燭之以至明,將之以至誠;譬若馭駑馬,登峻阪,縱橫險阻,而不失其馳,何其神也!范希文,司馬君實遭時差隆,然堅卓誠信,各有孤詣。 以道自持,蔚成風俗,意量亦甚遠矣。 昔劉向稱董仲舒王佐之才,伊呂無以加,管晏之屬殆不能及。 而劉歆以為董子師友所漸,曾不能几乎游夏。 以余觀四賢者,雖未逮乎伊呂,固將賢于董子。 今以類圖之。 惜乎不得如劉向父子而論定耳! 自朱子表章周子、二程子、張子,以為上接孔孟之傳。 後世君相師儒,篤守其說,莫之或易。 乾隆中,閎儒輩起,訓詁博辨,度越昔賢,別立徽志,號曰漢學。 擯有宋五子之術,以謂不得獨尊。 而篤信五子者,亦屏棄漢學,以為破碎害道,斷斷焉而未有已。 吾觀五子立言,其大者多合于洙泗,何可議也?其訓釋諸經,小有不當,固當取近世經說以輔翼之,又可屏棄群言以自隘乎?斯二者亦俱譏焉。 西漢文章,如子云、相如之雄偉,此天地遒勁之氣,得于陽與剛之美者也。 此天地之義氣也。 劉向、匡衡之淵懿,此天地溫厚之氣,得于陰與柔之義者也!此天地之仁氣也。 東漢以還,淹雅無慚于古,而風骨少隤矣。 韓、柳有作,盡取揚、馬之雄奇,萬變而納之於薄物細故之中,豈不詭哉?歐陽氏、曾氏皆法韓公,而體質于匡、劉為近。 文章之變,莫可窮詰。 要之不出於二途,雖百世可知也。 余抄古今詩,自魏晉至國朝,得十九家。 蓋詩之為道廣矣!嗜好趨向,各視其性之所近。 猶庶羞百味,羅列鼎俎,但取適吾口者,嚌之得飽而已。 必窮盡天下之佳餚,辯嘗而後供一饌,是大惑也。 必強天下之舌盡同吾之所嗜,是大愚也。 莊子有言:「大惑者終身不解;大愚者終身不靈。 」余于十九家中,又篤守夫四人者焉。 唐之李杜,宋之蘇黃,好之者十有七八,非之者亦且二三。 余懼蹈莊子不解不靈之譏,則取足於是,終身焉已耳。 第40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晚清文選》
第40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