右「謝仙火」字,在今岳州華容縣廢玉真宮柱上,倒書而刻之,不知何人書也。 傳雲大中祥符中,玉真宮為天火所焚,惟留一柱,有此字,好事者遂模于石。 慶歷中,衡山女子號何仙姑者,能絶粒輕身,人皆以為仙也。 有以此字問之者,輒曰:「謝仙者,雷部中鬼也。 夫婦皆長三尺,其色如玉,掌行火於世間。 」後有聞其說者,于道藏中檢之,雲實有謝仙名字,主行火,而余說則無之。 由是益以仙姑為真仙矣。 近見衡州奏云:仙姑死矣,都無神異。 客有自衡來者,雲仙姑晚年羸瘦,麵皮皺黑,第一衰媼也。 向時蘇州有一丐者臥道中,相傳雲是得仙者也。 自天聖中,余已聞之,後二十餘年尚在。 其人姓沈,舉世皆傳為「沈臥仙」,雲臥而飲食不漏。 州縣吏屢使人監守,或潛伺察之,皆實臥而不起,亦不漏,遂相傳以為神。 既而亦以病死。 雖素信惑其事,喜為之稱說者,亦不雲死時有異也。 斯二人者,皆今世人以為仙者如此,故並載之。 治平元年上元日書。 【周伯著碑】 右《周伯著碑》者,在今宿州,出於近歲。 蓋官部春夫開汴渠,于泥沙中掘得之。 其文字古怪,而摩滅無首尾,了不可讀。 伯著不知為何人?其僅可見者云「渤海君玄孫,季景長子也」。 其事蹟不可考,文辭莫曉,而字畫不工,徒以其古怪而錄之。 此誠好古之弊也。 治平元年七月三十日書。 【裴夫人志〈天寶四年〉】 右《裴夫人志》,辭翰瀟灑,固多情思,惜乎不見其名氏。 石在長安之萬年。 《矮槐文》亦佳,在亳州法相寺。 二者皆後得,故續附於此。 熙寧二年六月二十有八日,青州山齋書。 【五代時人署字】 右五代時帝王將相等署字,合一卷。 前人遺蹟往往因人家告身、莊宅券契,故後世傳之猶在。 此署字,乃北京人家好事者,類而摹傳之爾。 【楊凝式題名〈李西台詩附〉】 右楊凝式題名,並李西台詩附。 自唐亡道喪,四海困于兵戎。 及聖宋興,天下復歸於治,蓋百有五十餘年。 而五代之際有楊少師,建隆以後稱李西台,二人者筆法不同,而書名皆為一時之絶,故並錄于此。 【徐鉉雙溪院記】 右《雙溪院記》,徐鉉書。 鉉與其弟鍇皆能八分、小篆,而筆法頗少力,其在江南皆以文翰知名,號「二徐」,為學者所宗。 蓋五代干戈之亂,儒學道喪,而二君能自奮然為當時名臣。 而中國既苦于兵,四方僭偽割裂,皆褊迫擾攘不暇,獨江南粗有文物,而二君者優遊其間。 及宋興,違命侯來朝,二徐得為王臣,中朝人士皆傾慕其風采。 蓋亦有以過人者,故特錄其書爾。 若小篆,則與鉉同時有王文秉者,其筆甚精勁,然其人無足稱也。 治平元年上元日書。 【王文秉小篆千字文】 右小篆《千字文》者,江南人王文秉書。 其後題雲「大唐庚申歲」者,建隆元年也。 偽唐李煜自周師取淮南,畫江為界以稱臣,遂削去年號,奉周正朔。 然世宗特許其稱帝,故文秉猶稱唐,而不書年號,直雲「庚申歲」也。 文秉在江南,篆書遠過徐鉉,而鉉以文學名重當時,文秉人罕知者,學者皆云鉉筆雖未工而有字學,一點一畫皆有法也。 文秉所書,獨余《集錄》屢得之,此本得于太學楊南仲。 《紫陽石磬銘》者,張獻撰,亦文秉書也。 【王文秉紫陽石磬銘】 右《紫陽石磬銘》。 余獨錄于此而不附他書者,文秉之書罕見于今也。 小篆自李陽冰後未見工者,文秉江南人,其字畫之精遠過徐鉉,而中朝之士不知文秉,但稱徐常侍者,鉉以文章有重名于當時故也。 「歲在辛酉」,晉天福六年,李之升元五年也。 五代干戈之際,士之藝有至于斯者,太平之世,學者可不勉哉! 【郭忠恕小字說文字源】 右小字《說文字源》,郭忠恕書。 忠恕者,五代漢、周之際,為湘陰公從事。 及事皇朝,其事見《實錄》。 頗奇怪世人但知其小篆,而不知其楷法尤精。 然其楷字亦不見刻石者,蓋惟有此耳,故尤可惜也。 五代干戈之際,學校廢,是謂君子道消之時,然猶有如忠恕者。 國家為國百年,天下無事,儒學盛矣,獨于字書忽廢,幾于中絶。 今求如忠恕小楷不可得也,故余每與君謨嘆息于此也。 石在徐州。 嘉八年十二月二十日書。 【郭忠恕書陰符經】 右《陰符經》,郭忠恕書。 篆法自唐李陽冰後,未有臻于斯者。 近時頗有學者,曾未得其彷彿也。 《實錄》言忠恕死時其怪,豈亦異人乎?其楷書尤精也。 嘉六年九月十五日,宴後歇泊假閒覽,因題。 【太清石闕題名】 余自至亳,始得悉閲太清之碑,其佳者皆已入余《集古錄》矣,乃知余之《集錄》,所得多矣。 惟兩石闕題名未有,今續錄于此,熙寧元年二月十九日書。 【太清東闕題名】 熙寧元年二月十八日,余率僚屬謁太清諸殿。 裴回兩闕之下,周視八檜之異,窺九井禹步之奇,酌其水以烹茶而歸。 十九日書。 【錄目記〈歐陽〉】 〈此篇原本無,據他本補〉 第447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歐陽修集》
第447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