臣伏聞范仲淹、富弼等自被手詔之後,已有條陳事件,必須裁擇施行。 臣聞自古帝王致治,須待同心協力之人,而君臣相得,謂之千載一遇之難。 今仲淹等遇陛下聖明,可謂難逢之會;陛下有仲淹等,亦可謂難得之臣。 陛下既已傾心待之,仲淹等亦又各盡心思報。 上下如此,臣謂事無不濟,但顧行之如何。 伏況仲淹、弼是陛下特出聖意自選之人。 初用之時,天下已皆相賀,然猶竊謂陛下既能選之,未知用之如何耳。 及見近日特開天章,從容訪問,親寫手詔,督責丁寧,然後中外喧然,既驚且喜。 此二盛事,固已朝報京師,暮傳四海,皆謂自來未曾如此責任大臣,天下之人延首拭目,以看陛下欲作何事,此二人所報陛下果有何能。 是陛下得失,在此一舉;生民休戚,系此一時。 以此而言,則仲淹等不可不盡心展效,陛下不宜不力主而行,使上不玷知人之明,下不失四海之望。 臣非不知陛下專心鋭志,必不自怠,而中外大臣且憂國同心,必不相忌而沮難。 然臣所慮者,仲淹等所言,必須先絶僥倖因循姑息之事,方能救數世之積弊。 如此等事,皆外招小人之怨怒,不免浮議之紛紜,而奸邪未去之人,亦須時有讒沮,若稍聽之,則事不成矣。 臣謂當此事初,尤須上下協力,凡小人怨怒,仲淹等自以身當浮議奸讒,陛下亦須力拒,待其久而漸定,自可日見成功。 伏望聖慈留意,終始成之,則社稷之福,天下之幸也。 取進止。 【論台官不當限資考札子〈慶歷三年〉】 臣伏見御史台闕官,近制令兩制並中丞輪次舉人,遂致所舉多非其才,罕能稱職。 如昨來蘇紳舉馬端,卻煩朝廷別有行遣。 臣謂今兩制之中奸邪者未能盡去,若不更近制,則輪次所及,須令舉人。 近聞梁適舉王礪、燕度充台官,其人以適在奸邪之目,各懷愧醜,懼其污染,風聞皆欲不就。 以此言之,舉官當先擇舉主。 臣欲乞今後只令中丞舉人,或特選舉主。 仍乞官班中,雖有好人,多以資考未及,遂至所舉非人者,皆為且就資例可入。 仍乞不限資考,惟擇才堪者為之。 況台中自有裡行之職,以待資淺之人。 仍乞重定舉官之法,有不稱職者,連坐舉主,重為約束,以防偽濫,庶幾稱職,可振綱紀。 取進止。 【再論台官不可限資考札子〈慶歷三年〉】 臣近曾上言,為台官闕人,乞不依資限選舉。 仍乞添置裡行,所貴得材,可以稱職。 竊聞近詔宋祁舉人,依前只用資例,又未見議復裡行。 臣竊嘆方今事無大小,皆知其弊,不肯更改。 凡台官舉人,須得三丞已上,成資通判,此例起自近年。 然近年台官無一人可稱者,近日台官至有彈教坊倭子鄭州來者,朝中傳以為笑。 其台憲非才,近歲尤甚,是此例不可用明矣。 然而寧用不材以曠職,不肯變例以求人。 今限以資例,則取人之路狹,不限資例,則取人之路廣。 廣之猶恐無人,何況專守其狹?若使資例及者入三院,未及者為裡行,又于差除,都不妨礙。 況今四方多事之際,揚威出使,正要得人。 臣今欲乞特降指揮,令舉官自京官以上不問差遣次第,惟材是舉,使資淺者為裡行,資深者入三院。 臣見前後舉台官者,多徇親戚,舉既非材,人或問之,則曰:「朝廷用資限,致別無人可舉。 」今若革此繆例,責其惟材是舉,則不敢不舉好人。 所冀漸振台綱,免取非笑。 取進止。 ●卷一○二·奏議卷六 ◎諫院進札狀九首 【論京西官吏非人乞黜按察使陳洎等札子〈慶歷三年〉】 臣竊見去年五月詔敕節文:「諸路轉運併兼按察使,或貪殘老昧、委是不治者,逐處具狀聞奏。 若因循不切按察,致官吏貪殘,刑獄枉濫,民庶無告,朝廷察訪得知,並當勘罪,重行黜降。 」竊見近日賊人張海等入金州,劫卻軍資甲仗庫,蓋為知州王茂先年老昏昧,所以放賊入城。 及張海等到鄧州,順陽縣令李正己用鼓樂迎賊入縣飲宴,留賊宿于縣廳,恣其劫掠,其李正己亦是年老昏昧之人。 京西按察使陳洎、張,自五月受卻朝廷詔書後,半年內並不按察一人。 如王茂先、李正己,並顯然容庇,不早移換,致使一旦賊至,不能捍禦。 及光化軍韓綱在任殘酷,致兵士作亂,亦不能早行覺察。 其陳洎等故違詔書,致興盜賊,併合依元降詔敕,重行黜降。 中書又不舉行,使國家號令棄作空文,天下禍亂貽憂君父,蓋由上下互相蒙庇之罪也。 其陳洎、張,伏乞依詔敕施行,重與黜降。 若明降詔敕,顯有違者並不舉行,則今後朝廷號令,徒煩虛出。 伏望出於聖斷,以警後來。 取進止。 【再論陳洎等札子〈慶歷三年〉】 第303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歐陽修集》
第303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