嗟夫!古之智士,能慮未形之機。 今之謀臣,不識已形之禍,以患為樂,以危為安。 見盜賊雖多而時有敗者,遂生玩寇之意;見言事者眾而聽之已熟,遂有忽人之心。 臣近曾求對便殿,伏蒙陛下語及賊事,憂形于色。 及退見宰輔,閒暇從容。 天下之事,深可憂矣!今建昌、桂陽賊數不少,想其為害,憂甚王倫,在於遠處,更合留意。 今自京發兵,則道遠不及;外處就撥,則處處無兵。 欲乞嚴敕大臣,鑒此已成難救之患,速講定禦盜之法,頒行天下,使四方漸為備禦,及早擘畫,剪撲諸處見在賊數。 自有賊以來,群臣上言者,皆為自來寬法,致得不肯用心捉賊,皆乞峻行法令。 近見池州官吏各只罰銅五斤,乃知言者皆不蒙聽納。 臣謂大臣為國計者,寧厭忠言之多,不厭盜賊之多,乃如此行事爾!臣前後上言賊事文字不少,仍乞類聚,擇其長者,計定法制。 陛下欲知大臣不肯峻國法以繩官吏,蓋由陛下不以威刑責大臣。 此乃社稷安危所繫,陛下之事也,伏望留意而行之。 取進止。 【論學士不可令中書差除札子〈慶歷三年〉】 臣近見翰林學士蘇紳、葉清臣等相繼解職。 風聞侍從之臣內有奸險小人,頗急經營,爭先進用,至有喧忿之語傳聞中外者,既虧廉讓之風,又損朝廷之體。 臣伏思翰林之職,重於唐世,乃是天子親信,朝夕謀議內助之臣,當時號為內相。 故其進用,尤極精選,只用材識,不限資品,往往自州縣官而拜者。 國朝近歲于此一職,頗非其人,既見其材識愚下,不足以備訪問,人主因之薄其待遇,跡漸疏外,同於冗官,遂容小人,得以濫進。 臣思其弊,蓋由不合令中書依資差除。 且學士之職,本要內助天子,講論外朝闕失。 今若卻令中書除人致于內,則是恩出中書之人,雖在天子左右,與無同也。 伏乞自今後翰林學士不必足員,用人不限資品,但擇有才望正人堪充者,出自上意擢用,以杜小人爭進之端,而天子左右更無奸邪之人,庶清侍臣之列。 取進止。 【論呂夷簡札子〈慶歷三年〉】 臣昨日伏睹外廷宣制,呂夷簡守太尉致仕。 以夷簡為陛下宰相,而致四夷外侵,百姓內困,賢愚失序,綱紀大隳,二十四年間壞了天下。 人臣大富貴,夷簡享之而去;天下大憂患,留與陛下當之。 夷簡罪惡滿盈,事蹟彰著,然而偶不敗亡者,蓋其在位之日專奪國權,脅制中外,人皆畏之,莫敢指レ。 及其疾病,天下共喜奸邪難去之人且得已為天廢。 又見陛下自夷簡去後,進用賢才,憂勤庶政,聖明之德日新又新,故識者皆謂但得大奸已廢,不害陛下聖政,則更不復言。 所以使夷簡平生罪惡,偶不發揚,上賴陛下始終保全,未污斧。 是陛下不負夷簡,夷簡上負朝廷。 今雖陛下推廣仁恩,厚其禮數,然臣料夷簡必不敢當,理須陳讓。 臣乞因其來讓,便與寢罷,別檢自來宰相致仕祖宗舊例,與一合受官名。 然臣猶恐夷簡不識廉恥,便受國家過分之恩,仍慮更乞子弟恩澤。 緣夷簡子弟,因父僥倖,恩典已極。 今邊鄙多事,外面臣寮辛苦者未嘗非次轉官,豈可使奸邪巨蠹之家,貪臓愚獃子弟,不住加恩?竊恐朝廷貽濫賞之譏,未弭物論。 其子弟,伏乞更不議恩典。 取進止。 【論呂夷簡僕人受官札子〈慶歷三年〉】 臣伏見國家每出詔令,常患官吏不能遵行,不知患在朝廷自先壞法,朝廷不能自信,則誰肯信而行之?然多因小人僥倖而不加抑絶,所與之恩雖少,所損之體則多。 臣聞去年十月中,曾有臣寮上言,乞今後大臣廝仆不得奏薦班行。 敕旨頒下才三四月,已卻用呂夷簡僕人袁宗等二人為奉職。 夷簡身為大臣,壞亂陛下朝政多矣,苟有利於其私,雖敗天下事尚無所顧,況肯為陛下惜法?但朝廷自宜如何?今一法才出,而為大臣先壞之,則其次臣寮僕人豈可不與?不與,則是行法有二;與之,則近降敕旨,今後又廢。 有司為陛下守法者,不思國體,但徇人情。 或雲二仆得旨與官,在降敕前。 奈何授官在降敕後?凡出命令,本為厘革前弊,法家以後敕衝前敕。 今袁宗等雖曾得旨,而未受命之間,已該新制,自合厘革。 夷簡不能止絶而恣其僥求,朝廷又不舉行近敕而自隳典法,今後詔令,何以遵行?其袁宗等,伏乞特追奉職之命,別與一軍將之類閒慢名目,足示優恩,不可為無功之臣私寵仆奴而亂國法。 取進止。 ●卷一○一·奏議卷五 ◎諫院進札狀十首 【論止絶呂夷簡暗入文字札子〈慶歷三年〉】 第300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歐陽修集》
第300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