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至,辱書為誨。 承臨郡之暇,體況甚休。 鄉郡多幸,得賢侯為立學舍。 蒙索鄙文,竊喜載名廡下,遂不敢辭。 筆語粗惡,幸望與伯鎮學士評改而刻石也。 冬冷,千萬加愛。 【與許發運啟〈慶歷六年滁州〉】 伏念僻守郡封,殆不通於轍跡;邈瞻風采,缺馳問于興居。 恭惟按省之餘,克保粹和之妙。 治朝急士,方渴佇于宏材;漕最淹賢,況已升于美績。 即期迅用,以奮遠圖。 企頌之私,縷言非罄。 【又與許發運啟〈慶歷六年春滁州〉】 伏念暌異風徽,屢更年律。 河ヂ阻邈,常辱郵音;淮郡僻荒,亦蒙誨問。 荷顧存之至厚,慰艱拙以茲多。 此者伏審某人榮被恩俞,近移使節。 望行舟而非遠,申良覯以未涯。 惟賢業之素彰,藹勛勤而夙著。 佇從公議,別霈寵光;豈此漕輸,可淹傑俊?春陽方盛,福履惟休。 感詠瞻依,交集誠悃。 【上李端明狀】 伏審遠驅旌旆,已及郊圻。 和氣所充,與民謳而先浹;余塵可望,欣馬首之獲詹。 即遂攀迎,交深祝詠。 某不任激切依歸之至。 【回知郡賀冬狀】 天序欲周,物生伊始。 惟君子福綏之吉,順陽和來複之時。 即迓寵光,以符善禱;敢祈隆顧,先辱惠音。 荷慰誨之尤多,積感銘而但切。 【與楊太傅狀】 右某伏念畫圻雖邇,遘德末由,幸時接于誨音,良若披于徽采。 夫何委瑣,辱此記憐。 春序已暄,神襟善嗇。 佇膺茂渥,以副傾祈。 【答李寺丞狀】 早欽秀望,忽枉榮緘。 以州部之相望,加門闌之最舊,過形來問,但切中藏。 【答王供奉狀】 乍間清徽,兩蒙芳訊。 審憩車之伊始,欣妙嗇以惟和。 即奉渥恩,以符瞻禱。 【與鄰郡官狀】 伏念封圻甚密,官守有常,雖傾企德之勤,尚阻披風之便。 承屢形于謙顧,常曲示于誨言。 冬序方凝,陽和將動,伏惟為國自重,以副瞻祈。 【答賀赴闕狀】 近蒙朝旨,召赴闕庭。 方瀝懇以致辭,敢辱書而為賀。 仰承詔眷,但切悚惶。 【謝真州知郡】 伏念幸守陋邦,獲鄰善壤。 側聽下車之始,已喧載路之聲。 方渴仰于風徽,遽先貽于誨問。 某人材雄通敏,器藴宏深。 撫俗班條,綽聞于餘裕;陟明升最,行被于殊恩。 方此春陽,冀綏福履。 禱祈感詠,言述非周。 【謝劉真州】 幸鄰善壤,日孰政聲。 雖談笑之靡親,辱誨言之屢及。 少浣詹翹之懇,奚勝感愧之私。 行因溢路之謡,入被中台之召。 清和始屆,寢寐增休。 縷縷之誠,一一奚既。 ●卷九十七·奏議卷一 ◎諫院進札子十二首 【論楊察請終喪制乞不奪情札子〈慶歷二年〉】 臣近見丁尤人茹孝標,居父之喪,來入京邑,奔走權貴,營求起複,已為御史所彈。 又聞新及第進士南宮觀,聞母之喪,匿不行服,得官娶婦,然後徐歸,見在法寺議罪。 孝標官為太常博士,覲在場屋粗有名稱,此二人猶如此,則愚俗無知、違禮犯義者何可勝數矣!蓋由朝廷素不以名教獎勵天下,而禮法一隳,風俗大壞。 竊以風化之本,由上而下。 伏見起複龍圖閣待制楊察,累有章奏,乞終母喪,而朝旨未允。 夫臣子之行,惟孝與忠。 察以文中高科,官列近侍,而能率勵頽俗,以身為先。 陛下宜曲賜褒嘉,遂成其志,使遷善化俗,自察而始。 豈可不通人情,膠執舊弊,推祿利之小惠,廢人臣之大節。 臣謂近侍奪情,本非軍國之急,不過循舊例、示推恩而已。 今察以節行自高,志在忠孝,知貪冒祿利為可恥。 若朝廷抑奪其情,使其于身不得成美行,而于母有罔極之恨,豈足謂之推恩乎?方今愚俗無知,違犯禮義,至使繁獄訟、嚴刑罰而不能禁止。 脫有一人欲守名教而全忠孝以勵天下者,又為朝廷不許,則風俗之弊,其咎安在?伏乞早降恩旨,許其終喪,不獨成察之志,亦以為朝廷之美。 取進止。 【論韓琦范仲淹乞賜召對事札子〈慶歷三年〉】 臣伏見自西鄙用兵以來,陛下聖心憂念,每有臣寮言及西事,必皆傾心聽納。 今韓琦、范仲淹久在陝西,備諳邊事,是朝廷親信委任之人。 況二臣才識不類常人,其所見所言之事,不同常式言事者,陛下最宜加意訪問。 自二人到闕以來,只是逐日與兩府隨例上殿,呈奏尋常公事,外有機宜大處置事,並未聞有所建明,陛下亦未曾特賜召對,從容訪問。 況今西事未和,邊陲必有警急,兼風聞北虜見在涼甸與大臣議事,外邊人心憂恐。 伏望陛下於無事之時,出禦便殿,特召琦等從容訪問,使其盡陳西邊事宜合如何處置。 今琦等數年在外,一旦歸朝,必有所陳,但陛下未賜召問,此二人亦不敢自請獨見。 至如兩府大臣,每有邊防急事,或令非時召見聚議,或各令互述所見,或只召一兩人對見商量,此乃帝王常事,祖宗之朝並亦如此,不必拘守常例也。 取進止。 【論罷鄭戩四路都部署札子〈慶歷四年〉】 臣伏睹敕除鄭戩知永興軍,仍兼陝西都部署。 自聞此命,外人議論,皆以為非,在臣思之,實亦未便。 竊以兵之勝負,全由處置如何。 臣見用兵以來,累次更改,或四路都置部署,或分而各領一方,乍合乍離,各有利害。 惟夏竦往年所任,鄭戩今日之權,失策最多,請試條列。 第289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歐陽修集》
第289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