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者伏審光膺制命,登贊國機,渙號始行,群情胥悅。 伏惟樞密相公縉紳舊德,社稷元勛。 維石岩然,朝廷以為輕重;長城隱若,中外系其安危。 向由執禮以居憂,重於至性之難奪。 聖君仄席而勞想,樞庭虛位以待賢。 自聞召節之來歸,故雖行路而相慶。 矧惟庸昧,早辱知憐,幸陪副貳之聯,得企光塵之末。 賴庇冀逃于罪戾,望賜有過于蒼黔。 敢謂謙,例貽誨翰。 罔知承命,但極感。 【又回富相公謝書〈嘉八年五月〉】 伏承顯奉制書,茂膺寵數,伏惟歡慶。 伏惟樞密太師相公學優孔、孟,道協皋、夔。 屏于萬邦,申伯之兼文武;秉乎一德,仲山之不剛柔。 嘉謀早著于先朝,時望久隆于岩石。 屬嗣聖繼明之始,乃宵衣講治之初,首速元臣,來還宰席。 三接之際,群心以安。 出納樞機,雖為于要任;調和鼎鼐,當正于鴻鈞。 始塞輿談,實非私論。 敢期謙眷,曲示誨函,既深躍之誠,復積悚銘之抱。 【回鄭〈獬〉錢〈公輔〉二舍人謝】 新除書〈嘉八年八月〉 伏承顯奉制恩,昇華禁掖,允膺聖選,式協輿談。 朝廷之體尊嚴,王者之居淵默。 德澤宣佈,必使入人心之深;號令發揮,而能鼓天下之動。 惟是代言之任,實資博古之英。 伏惟某官履行敦方,材猷敏茂,藹一鄉之佳譽,掩眾俊以名科。 通達古今,固已優遊于儒學;出入侍從,是宜顧問于清閒。 果被僉俞,並司典訓。 竦萬方之視聽,追三代之文章,遂升榮涂,益奮賢業。 共慶得人之盛,方深竊之私。 遽辱謙,特貽誨翰。 感銘之素,敷敘奚殫。 【回皇子神宗辭使相封淮陽郡王書〈嘉八年九月〉】 伏承光奉制書,峻膺寵數,伏惟歡慶。 竊以命官有秩,正上下之等威;制禮緣情,以親疏而隆殺。 惟是國家之舊典,蓋推天下之至公。 郡王相公識稟誠明,學窮原本。 篤于樂善,因天性之自然;舉必有儀,秉君子之常德。 地崇塚嗣,望著宗英,兼升將相之榮,顯被山川之錫。 有光典冊,允協朝僉。 豈謂仁私,曲貽誨翰,感銘之素,敷述奚殫。 【與安撫密學啟】 伏自安撫密學顯奉寵靈,出分寄任。 邊氓被德,蔚興襦之謡;宸眷倚材,隱若金湯之固。 實借威名之重,即疇勛績之華,入踐廊廟之崇,以副縉紳之望。 祁寒在候,福履凝休。 瞻頌傾虔,罔殫庸鄙。 【賀延州程太尉〈戡〉加節度使再任啟〈治平元年〉】 伏審賜節中宸,建侯巨屏,伏惟慶慰。 恭惟太尉閣下剛明稟哲,純一端誠,嘉猷夙著于本朝,偉望尤先於舊德。 久鬱岩廊之用,屢淹藩翰之居。 惟關陝之一方,苦幹戈而累歲。 用兵之後,疲傷尤急於撫綏;難信之盟,醜黠宜先於經制。 是膺帝眷,實允朝僉。 大纛高牙,雖暫煩于節度;鴻鈞元鼎,行即俟于登庸。 乃公議之久然,匪私情之獨禱。 春陽式序,幕府肇開,伏惟上為邦家,精調寢膳。 【轉吏部侍郎回謝親王書〈治平元年五月〉】 祗膺渙渥,交積兢慚。 伏念某學問不強,顓蒙自守。 流離當世而寡合,幸會先朝之誤知,拔自眾人,俾參國論。 而屬承祧嗣慶,布治惟新。 以聖主而責愚臣,方懷惕懼;假小人而乘大器,豈不齊顛?故當成命之初行,屢竭愚誠而必請。 而君恩至篤,天聽莫回。 此蓋某官藉以餘光,致茲冒寵。 仍貽誨翰,曲賜褒揚,感佩之私,敷陳罔既。 【回潁王書〈治平元年六月〉】 右修啟。 伏承顯膺帝制,榮啟國封,伏惟歡慶。 某官宇量閎深,機神敏悟,玉質非由於追琢,天姿自發於純明。 德盛地尊,乃王家之屏衛;色溫言厲,為宗籍之表儀。 顧惟爵秩之崇,實系朝廷之體。 真王錫號,蓋遵有國之彞章;寵命始行,方愜至公之輿議。 豈期謙挹,曲示誨函。 感戢之私,欣瞻並集。 【賀潁王書〈治平元年六月〉】 右某啟。 伏承顯頒帝制,榮啟國封,伏惟歡慶。 某官純茂凝姿,溫仁秉哲。 濟之學問,而以廣其業;履夫崇高,而能守以謙。 蔚然德譽之隆,式是宗藩之列,遂膺典冊,進位真王。 胙之土以建邦,實資親屏;爵于朝而示眾,蓋匪私恩。 方寵命之初行,聽僉言而惟允。 莫遑伸慶,徒積欣瞻。 【回宋相公〈庠〉謝除司空致仕書〈治平元年十二月〉】 右修啟。 伏承顯奉制書,入膺召節,遂諧歸政之請,兼升論道之崇,伏惟慶慰。 司空相公道覺天民,學臻聖域。 兩朝碩望,文武兼資;四海具瞻,縉紳取法。 雖欲優遊于進退,實系輕重於朝廷。 矧初政之日新,方任人而圖舊,所以奏封累上,眷遇彌隆。 終於雅志之重違,難徇輿情之所惜,聳高風以勵偷俗,介眉壽而膺百祥。 若賢若愚,以榮以祝,況惟庸懦,早荷知憐。 方深欣頌之私,遽辱誨存之厚。 感銘之至,敷敘奚周。 【回文相公謝服闋入覲書〈治平二年〉】 右某啟。 伏承榮奉制恩,顯膺寵典,伏惟慶慰。 恭惟相公道兼文武,功著鼎彞,言行縉紳之表儀,出入朝廷之輕重。 自執至情而不奪,勉從制禮之難逾,爰被徽章,遂趨召節。 介圭來覲,方優體貌之隆;前席嘉謀,即正弼諧之任。 實系士夫之素論,豈惟朽拙之焉依。 敢謂謙,特貽誨翰,感銘之至,欣交深。 【又回文相公服除遷侍中移判永興書〈治平二年四月〉】 第284頁完,請繼續下一頁。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.com 作品,請記得按讚、收藏及分享
音調
速度
音量
語言
《歐陽修集》
第284頁